教学实践|杨小勇:“西方经济思想嬗变”的叙事构建

教育   2024-11-24 00:01   山西  

   一块黑板、寥寥三五页PPT,不搞形式的情况下,如何讲好一节有意思的叙事性历史课?史料是灵魂,实证若无任何史料,如何培养实证基础上的历史解释能力?

   我选取的教学微切口是“西方经济思想的嬗变”,一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正是一部经济思想史不断变迁的过程。诚然,当下的历史考察多选取与我们有关的热点以及突出我们的话语体系来关照现实,实现价值引领。但从反向来说,通过西方历史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经济思想的不断调整解决了发展进程中的若干重大经济问题,这对我们的经济发展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但这种启示是有一定局限的,我们必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坚持学术规范的前提下,精准把握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作用。诚如历史教育之宗旨“最终要培养世界情怀的公民”,要有放眼世界的世界情怀,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

   一、什么是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亦为“商业本位”,是当时专制主义经济政策理论的集合。事实上,重商主义从来不是一种正式经济学理论而存在,它更多是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当时欧洲的社会精英名流对国王的一些建议的集合。因此其不属于古典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开创者,真正的古典主义经济学开创人是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

   诞生背景: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新生的资产阶级力量发展非常脆弱,只得依附于国家政权的力量。当时的这些精英名流主张以国家力量发展工商业,对内制定贸易保护主义法令,对外殖民扩张,积累金银,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

   追问:重商主义有何弊端?

   理论缺陷,将贵金属作为财富唯一形式,目光局限于商业流通领域而忽视了财富的真正来源——生产领域,金银不等于gdp。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重商主义的批判:“一袋袋金银并不必然意味着一袋袋食物”,财富与货币并非同义语。

   追问:中国古代有重商主义吗?(中西对比)

   传统以来的“重农抑商”政策下,古代中国亦有“重商”之传统,如元朝推行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护商业,在诸色户计下,存在一个“斡脱户”阶层,即经营高利贷商业的官商阶层。

   云南大学前校长林文勋教授提出了一个学术概念“富民社会”。他认为,唐以前乃“豪民”阶层主导的社会,唐宋以来到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个“富民”阶层,其成为维系社会的稳定层,动力层。在宋代时期,基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保富论”的声音,尤其是在王安石变法时期所推行之措施对富民利益有所冲击时,大批思想家跳出来主张“保富”。如苏澈说,富民是国家与州县之本,“州县赖之以强,国家持之以固”。藏富于民即是为国守财耳!这也就解释了北宋初对土地兼并一直缘何放任不管。这种论调一直持续到整个古代封建社会,如黄宗羲“四民异业而同道”、“工商皆本”。

   所以,中国古代宏观政策下依旧是有“重商”之传统,虽然和西方“重商主义”本质有所区别。如同伟人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说到,没有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将缓慢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二、自由主义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是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开创者,其创始人为亚当斯密。1776年斯密出版了其成名之作《国民性质与财富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这一被称为“产业自由宣言书”的神作主张,没有自由竞争就没有产业繁荣。其大体理论包括如下几方面:1.真正的财富应通过个体的国民生活标准衡量,一袋袋金银并不必然为一袋袋食物,没有民众的富裕,国富则是无源之水。2.个人的动机都是自私的,我们的晚餐并不是来自面包师的恩惠,自由市场竞争能充分利用这一人性特点,从而降低成本,使经济更加繁荣,而不是垄断的贸易保护。3.市场看似混乱,实由“看不见的手”指引,价格和利润向企业家发出了生产什么和价位是多少的信号4.政府的职能是充当好“守夜人”,只需要做保卫好保卫本国安全、建立并维持社会公共工程等即可。

   追问:如何看待“没有竞争就没有繁荣”?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是万能的吗?自由主义经济学时代到来了,重商主义就彻底退出历史了吗?

   市场不总是万能的,自由市场并非一定带来繁荣,也可能是衰败。事实上,斯密经济学理论认为通过自由竞争与市场机制,这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稳定增长。但斯密从来没有将市场机制偶像化,也并未完全将市场机制视为解决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市场从来不是独立运作于人类之外,而是嵌入人类社会之中,市场依旧有可能被贪婪与暴政支配。有效的市场不总是存在的,市场也会发生失败,这就与后来者凯恩斯主义的逻辑十分相似了。在自由主义经济学大行其道之际,重商主义的理论依旧还存在着很大的市场,绝对自由是不可能的。如下题:

   三、凯恩斯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如果说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是关注个体的微观经济学,那么凯恩斯理论则是从宏观层面,上帝视角俯瞰人间,为什么这个社会机制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危机?怎么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说凯恩斯主义相比于微观经济学,它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主张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凯恩斯对斯密经济学的批判有这样一个经典言论,他说到,大海中的一艘船遇到了波涛汹涌,有人设法去营救,也有人说,不用救,从长远来说大海迟早会风平浪静。凯恩斯说,不要说长远,从长远来说,我们都会死。

   追问:凯恩斯主义是万灵丹吗?

   凯恩斯主义实质是将重点由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以此来盘活经济。它的确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刺激了经济发展,扩大了就业,政府一味地干预经济,结果必然使国家财政支出过大,对企业管得过死,企业缺乏活力。许小年说,凯恩斯主义是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宏观经济学,所以我说它是伪科学。他不问这个病人到底为什么病了,为什么发烧,为什么发冷,他不问,他只是物理疗法。你烧了,我就让你洗冷水澡;你凉了,我就让你蒸桑拿,不问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所以宏观经济学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经济周期的波动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只有回答了这个问题以后,我们才能看清楚政府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更具讽刺的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采用这一理论恢复经济的却是两个法西斯国家,墨索里尼就说,“法西斯主义完全同意凯恩斯先生”。1973年一场爆发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滞胀”危机,更是暴露出干预过多忽视市场的种种弊端。于是政策再一次转向到了新自由主义。

  结语:如同波兰尼在《大转型》中的“社会钟摆理论”所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始终围绕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动态平衡在钟摆式发展。当指针摆向社会力量时,市场就会缺乏活力,当摆向市场因素时,又会导致诸多社会新问题的出现,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出现危机,这时候国家作为保护社会力量的角色势必会再次出来进行干预。总之,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就处于这样一种无限循环。(文/杨小勇 本文共2786字符)

历史园地
中学历史教学第一公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