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资格评论田英章吗?!

文化   2024-09-30 08:11   天津  

田英章先生突然离世的消息刷屏了。

著名书法家田英章突发疾病辞世,世间再无“二田”!

一个写字的人像明星一样上热搜,这是网络对其人其字的尊重。

田英章先生

田蕴章先生

很多人以沉痛的心情来悼念这位有影响的书法家。今年2月,他的哥哥田蕴章先生去世,不想半年之后田英章先生离世,“二田”就这样没了。“二田”不是随便得来的,这个称呼是对两位先生书法成就的肯定,这个称呼也是不会轻易从书法史上抹去的,不管你喜不喜欢,不管你看不看得起,他们兄弟二人为中国书法的普及传播作出的贡献很难被抹杀掉。

9月27日,田英章自媒体账号发表作品

田英章先生在日本突然辞世,其实是有征兆的。去世前一天,他在自媒体账号上发表了一篇行书作品,写的是一首自作诗。诗曰:

凭栏西望雾蒙蒙,昏月临窗断雁声。

已是随风花落去,翠微不见故人行。

从今若许常相聚,何似惆怅入梦中。

懒坐倚床听细雨,孤灯残酒到天明”。

前日作诗,转天离世,因其诗意悲凉、曲调孤冷,似有一语成谶的味道,这首诗也被网友称为绝命诗,那幅字也成了绝笔。

中国历史上一语成谶的例子有很多。最有名的就是章太炎韦编三绝黄侃命。黄侃50岁生日时,身为老师的章太炎特意撰联相赠:“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联内嵌“黄绝命书”四个字,没想到黄侃这年十月便因饮酒过量吐血而亡。老师一语,学生绝命,章太炎曾为此懊悔不已。其实这个故事我觉得纯属巧合,黄侃怨不着老师的“咒语”,章太炎也不必为碰巧的事而自责,一语成谶,子虚乌有。

但田先生的诗是自己写的,虽然没有直言身体不适,却道晚景悲凉。先生此诗可能是在叹息书坛乱象、浓雾迷蒙,他心中书法正调的队伍已是断雁声残、花落风吹去。兄长的离世,书坛同道越来越少,空有惆怅只能倾泻于梦中。诗中凭栏西望,是从东洋望神州,但“西望”之意多少有些绝命的味道。诗中断雁声临窗、花随风落去、不见故人行、惆怅入梦中,每一句都是哀哀孤鸣、往生西去的味道,自己的言语果真成了自己离世的“谶语”吗?

把田先生的诗作为他去世的“谶语”似乎有点迷信了,而作为他生病的征兆,则可能是符合自然科学的。人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多少会有些倦意,这种倦意难免会导致心有悲凉之感。弘一法师坐化前绝笔书“悲欣交集”,应该就是身体不适的倦意发之于心,有无奈有欣喜有凄凉,行之笔端便成绝笔之书,三日后大师安详圆寂。田先生诗中所云“懒坐倚床”已表露了十分的倦意。田先生因心梗骤然离世,专家讲,此病多有前兆,如断续的胸痛、牙痛、腿痛等等,身在异国他乡,岁过古稀之年,如果田先生的诗作是身体不适的反映,能够引起周围人的重视,及时问诊就医,也许就能躲过一劫。遗憾的是,医学知识不是人人具备,此诗发表后确有书友提示“少喝酒”,但一直在生活中自律讲究、而又身体健壮的老先生,谁会轻易往急病上想呢?

从田先生的诗生发出这么多话,其实就是为了表达惋惜之情,抒发悼念之意。

几十年来,田英章先生一直是书坛焦点人物。

一个人,靠一笔字,能给千万同道饭碗,能让无数人仰望,能够养活一家上市公司,这样的人,不可能不成焦点。

田英章作品

当然,焦点也意味着争议,评论者一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像高层建筑在大风之下便会摇晃,摇晃说明质量过关,建筑由此保持着平衡,如果不晃,那就坏事了,没准朝某个方向倾斜了。被评论的焦点也是如此,如果都是赞美之词,那你能相信这些言辞吗?如果都是谩骂,那还有批评的价值吗?就像辩论赛的选题,正反双方都有充足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这样的选题才是好题。田英章先生与其书法显然就是这样的“好题”,因为他和他的字始终被评论着。而且自媒体出现后,他还“养活”着不少“批田”的主播呢。

现在不是评论田先生书法的时候,因为田先生刚刚去世。但是书法界特别是书法的舆论界借着田先生的去世又开启了新的辩论,围绕着田先生和他的书法,喜爱敬重田先生的人把他供为当代书坛正统,视其他皆为旁门左道。不喜欢田先生书法的,把他贬为字匠字奴,认为田先生的书法还没有捅破第一层纸,上升到第二重天,还没有上到脱胎换骨自成一家的高度。他们说的都没有错,因为田先生的这个“选题”好,怎么说都是对的,因为他们都忽略了前提条件而成一家之言。争论的同时也充分地肯定了先生的存在,肯定了先生在书坛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这个席很大。田先生从出名那天起,几十年了,从没有寂寞过。

今天我想说的是,谁有资格评论书法和品评书法家?你有资格评论田英章吗?当然你会说,嘴长在我的脸上,我想说谁就说谁,你管得着吗?的确管不着,因为你有这个权力。与其说谁有资格评论书法和品评书法家,不如说谁有能力评论书法和品评书法家,用能力二字更准确些。但有人又会说谁都有能力,只不过这个能力有高低。是的,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也会说秦始皇是伟大的,一个大学教授也会说秦始皇是伟大的,只不过小学生评价秦始皇,说得再多也还是暴露小学生的身份,因为他的天真与幼稚,因为他的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大学教授说秦始皇的伟大,说得再少也会让人觉得教授言语的深刻,因为他另辟蹊径、说前人所未说。我作这个比喻,就是说谁可以评论,但评论的过程就是暴露你身份的过程,展示你能力的过程,展示你的渊博,或暴露你的无知。

老子说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聪明的人不轻易说话,话多了就会暴露你的无知。我跟我儿子说秦始皇不伟大,他会跟我摩拳擦掌用半天的工夫来批判我的错误。而你跟一位大学教授说秦始皇不伟大,他可能会虚心听你讲述你的见解。聪明的人是不会轻易在公开场合评论书法和品评书法家的,因为他们知道评论得越多越会暴露自己的缺陷。年轻气盛时好与人争个短长,年岁大了就会觉得年轻的自己多么无知。

田蕴章作品

看看自媒体上那些乳臭未干的书法评论家们,侃侃而谈毫无休止,今天批这个,明天骂那个,谁火批谁,谁有名批谁。他们很少会去肯定一位书法家,他们的评论经常会暴露他们的无知。其实,他们评论书法的过程与书法无关,他们要的是流量,能够给他们充流量的人能有几个饱学之士。他们也不缺少帮腔作势、擂鼓助威的人,书法圈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还是不少的。他们掌握着话语权,他们的评论可能会影响很多在门外观望准备进入书法殿堂的人,他们的言论可能会迷失很多人的方向,甚至把很多人引上错误的弯路。

现在回到正题,你有资格或者能力来批判书法和品评书法家吗?其实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中国书法批判史也有上千年的历史,留下的那些批判家和批判论著不过那么有限的一点点。

田英章先生去世了,死者为大。我们要悼念先生,回顾他的成就,不要作无意义的批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只不过不足的表现不同罢了。书谱上说,“元常专工于隶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钟、张各有专长,逸少兼具其美,但专工则不如钟、张所长。想想书圣都有不足,何必拿别人的长处来批判田英章先生的短处,如果田英章先生有自己的长处,又改正了别人所批判的短处,那田英章就不是田英章了,毕竟人无完人。

我们要学习田英章先生的长处,纪念他为中国书法作出的巨大贡献。有人会问,田英章对书法有什么贡献?当你提起田英章,就必然谈起书法,这就是他的贡献:田英章,就是书法的点击量。

书法日课
有品,有趣,有用。 做有价值的书法新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