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希宁
教师教育学院
2021级小学教育陶行知创新实验班
在重庆长寿区石堰镇龙溪河流域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一眼望不到边的土地上,农民劳作,农机轰鸣。旱地里,智能拖拉机在旋耕作业;水田中,稻田打浆机在为接下来的播种做准备,呈现出了一片人勤春来早的繁忙景象。
随着科技发展,新的农业生产方式、产业模式已在广袤的农村推广开来。从南川区供销社的无人机飞防作业,助力油菜增产;永川区的智能育苗基地,维系水肥一体化管理;到重庆智慧农服集团的农资配送,保障春耕农资供应……无不反映出农业正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方式,向“一人能管万亩田”的现代模式转变,正脚踏实地朝着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方向不断迈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而新质生产力并不局限于实验室、生产线等“高大上”的专业领域,同样也适用于农业生产。如今,人少机器多、活少收益好、绿色品质高等是农业生产一线的特征,更是新质生产力与农业发展“双向奔赴”的具象化表现。
透过春耕这个窗口,可以窥见更多新质生产力运用的潜力和空间。立足我国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农业科技革新和模式创新为驱动,推动农业生产产量、质量、效率、效益的变革。以农业“压舱石”的特殊使命,锚定农业强国的目标,引领农业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突破、由“大”的时期迈向“强”的阶段。
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身,需要提高劳动力的科学素养,由传统农民向高素质农民转变;需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由常规投入品向新型投入品跃升;需要推进新型经营模式,由传统种养业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迭代……一大群新农人在广袤田地崭露头角,一大批新农具投入生产应用,一系列新模式在乡村落地转化,方能让农业与新质生产力碰撞出更多火花。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广袤的巴渝田野上,生机盎然的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伴随智能农机的飞行与运作,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里崭露头角,创新了农业的生产模式,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更重要的是,给予了农民们更大的底气把饭碗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图文转载自:重庆日报 党委宣传部
编辑:何红 熊笠
校对:何佳 黄誉航
审核:涂薇 周孟玥
终审:黎思彤
出品:校团委青年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