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娜
文学与传媒学院2021级广告学班
莫让一张残疾证绊倒残疾人
近日,武汉一无臂男子乘坐地铁时,在双手明显残疾的情况下,仍被工作人员要求出示残疾证才能享受无障碍免费通行,引发广泛关注。目前,武汉地铁已就此事致歉。
残疾人被拦,让人不由得疑惑,免费标准到底是“认人”还是“认证”。在2021年,武汉市交通局客运处曾公开回应:2021年9月30日起,所有持证残疾人可以免费乘坐武汉市内公共交通。公告中所采用的说法是“持证免费”,于理来讲,基层工作人员也是依规办事。
然而,此事之所以引起网友热议,甚至在屏幕前都替残疾人同胞感到寒心,恰恰就在于视频中的当事人残疾太过直观。一个明显有肢体残疾的人,想享受免费无障碍通行,却因为没带残疾证而被拦下。工作人员按规章制度办事,却造成了“没残疾证就不算残疾人”的荒诞场面。
有网友说,地铁工作人员也是按规办事的无奈“打工人”。在视频中,地铁前后出来了两位工作人员,但回应都是“按规定看证”。可见,如此荒诞不是单个工作人员不懂变通造成的。在规定之下,工作人员也只能采用“就理不就情”的处理方式。恰恰因为是有据可依,问题就更值得深思。
我国残疾人证规定了七个残疾类型代码,除去肢体残疾这一类别外,还有视力、听力、言语等其他类别的残疾。我国对于残疾人有多项优待政策,按证通行,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在避免多场景下的“自证”。
近年来,为方便残疾人携带和使用,内含芯片的第三代残疾人证已经制作发放,目的即是实现残疾人“一卡在手、服务全有”。证件和技术的更新换代,是为了方便残疾人同胞的生活。但平心而论,谁没有个出行忘带证件的时候?且对于肢体残疾人来说,如果独自出行,掏卡刷卡仍然不方便。
残疾人的无障碍出行,是小事也是大事。出行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到残疾人生活的幸福程度,以及对城市管理的满意程度。去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出台,从法治层面明确了,要保障残疾人等群体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武汉地铁一事带来的启示在于,助残惠残不能停留于制度层面,更不能被形式主义所束缚,而是要成为一种大众共识和思维习惯。无论是坐地铁,还是进入其他场所,残疾证都不应成为免费无障碍的唯一通行证,莫要让一张残疾证绊倒残疾人。
图文转载自:党委宣传部
编辑:蔡亦可 熊笠
校对:黄誉航 何佳
审核:涂薇 周孟玥
终审:黎思彤
出品:校团委青年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