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刻意避免成为父母那样的人,最后身上却还是逃脱不了父母的影子?
创业
职场
2024-12-05 19:00
河北
深度长文:让我们在彼此的心里握手
认识原生家庭发生的一切,你才能与这个世界和解。
接下来,还是老规矩:无静心,不阅读,否则不如不读。
“我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却发现自己越来越像父母。”小时候,在父母的责骂里长大,我们渴望活成满心幸福快乐的样子;长大后,我们渴望活成自己的样子,却惊讶地发现,自己越来越像父母。有些人觉得这是一种悲哀,是对命运的屈服;但换个角度,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对你的提醒?一个女孩,她妈妈特别强势,在家说一不二,她爸爸则唯唯诺诺,自己在妈妈面前,也是大气都不敢出。女孩从小就发誓,绝不活成妈妈那样,她也不喜欢爸爸那样懦弱的人。长大后,她如愿以偿,嫁给了一个性格温和,但很有主见的男人。但在婚姻中,她却变得越来越强势,经常对老公指手画脚,老公稍有不从,她就大发雷霆。后来,她和老公的关系越来越僵,几乎到了离婚的边缘。她不想离婚,于是前来求助。在咨询中,她发现,自己对待老公的方式,和妈妈对待爸爸的方式如出一辙。她特别痛苦:“我努力避免成为妈妈那样的人,为什么最后,我还是变成了她的样子?”我对她的回答是:“或许,你骨子里就想成为妈妈那样的人。”她想起小时候,每次看到妈妈凶巴巴地训斥爸爸,爸爸吓得大气不敢出,她都会觉得特别解气。因为爸爸经常打她,而妈妈保护了她。她发誓不要成为妈妈那样的人,但内心深处,却对妈妈充满认同,甚至崇拜。因为妈妈很强大,可以保护她。而爸爸很懦弱,只会让她受伤。长大后,她也的确活成了妈妈的样子。只不过,她的内心是纠结和矛盾的:理智上,她讨厌妈妈的强势;但情感上,她却渴望变得和妈妈一样强大。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父母。它是我们对父母的期待和渴望。但同时,我们每个人心中,也有一个现实父母。他们真实、鲜活,但又有很多不足,甚至伤害过我们。小时候,我们渴望活成理想父母的样子,讨厌现实父母的样子。但长大后,我们却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像现实父母。因为,我们最终活成的,都是自己潜意识里认同的父母的样子。潜意识里,我们都会活成自己认同的父母的样子。
心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内在父母,是我们把父母内化到心里后,形成的内在的父母形象。内在小孩,则是我们把自己内化到心里后,形成的内在的自己。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其实是我们内心“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关系。如果现实父母很优秀,我们和他们关系也很好,那么我们内心“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关系也会很和谐,我们就会活得很自信,充满力量。但如果现实父母有很多不足,或者我们和他们关系不好,那么我们内心“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关系就会很糟糕。这时候,我们内心就会出现冲突和分裂:理智上,我们知道父母有很多不足,我们不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但情感上,我们却渴望变得和他们一样,或者我们会把对父母的不满和愤怒,转移到自己身上,不断苛责和打压自己。于是,我们就会陷入纠结和痛苦,一边讨厌着父母,一边又变成了父母。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们最终活成的,只是自己潜意识里认同的父母的样子。比如,小时候,父母对我们很苛刻,经常批评和打压我们。长大后,我们可能变得特别自卑,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不配得到爱。但同时,我们也会变得特别苛刻,经常挑剔和指责别人。这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认同了父母对我们的方式,并把这种方式内化到了自己心里,形成了“内在父母”对我们的“严苛”和“挑剔”。再比如,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甚至打架。长大后,我们可能变得特别焦虑,总是担心关系会破裂。但同时,我们也会变得特别有攻击性,经常和别人发生冲突。这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认同了父母处理冲突的方式,并把这种方式内化到了自己心里,形成了“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之间的“攻击”和“防御”。所以,我们最终活成的,都是自己潜意识里认同的父母的样子。你和父母的关系,决定了你和世界的关系。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父母是我们的第一大命运,我们是父母的命运载体。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其实就是我们和世界的关系。”的确,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塑造了我们的性格、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这些都会影响到我们和别人的关系,以及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如果我们和父母关系很好,那么我们内心就会充满爱和安全感,我们就会对别人充满善意和信任,我们也会觉得世界是美好的。但如果我们和父母关系不好,那么我们内心就会充满恐惧和不安,我们就会对别人充满敌意和怀疑,我们也会觉得世界是冷漠和残酷的。比如,小时候,父母经常忽视我们,长大后,我们可能就会变得特别渴望别人的关注和认可,甚至会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和尊严。这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只有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关注,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再比如,小时候,父母经常控制我们,长大后,我们可能就会变得特别叛逆和反抗,甚至会和父母对着干。这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认为,父母是不尊重我们的,只有反抗和逃离,才能找回自己的自由和尊严。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就需要先改变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小时候,我们对父母可能有很多愤怒和不满。但因为害怕失去他们,或者担心他们不爱我们,我们可能会把这些愤怒和不满压抑到潜意识里。长大后,这些愤怒和不满就会以各种方式呈现出来,比如攻击自己和别人,或者破坏关系。所以,我们需要先看见并接纳自己对父母的愤怒和不满。只有把它们呈现出来,我们才能更好地处理它们,而不是让它们一直影响我们。比如,你可以找一个安全的空间,把对父母的愤怒和不满说出来、写出来,或者画出来。你也可以找一个信任的人,和他们分享你的感受。当你能够正视并接纳自己对父母的愤怒和不满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轻松和自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环境都不同,所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局限和不足。父母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局限和不足。小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父母是无所不能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逐渐发现他们的不足和缺陷。这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失望和愤怒。但我们需要理解,父母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局限和不足。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更好地爱我们,或者他们可能把自己的需求投射到了我们身上。所以,我们需要放下对父母的期待和幻想,理解并接纳他们的局限和不足。当你能够理解并接纳父母的局限和不足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宽容和慈悲。小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往往来自于父母对我们的态度和反馈。如果父母经常批评和打压我们,我们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不配得到爱。但长大后,我们需要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不再依赖父母的评价和认可。我们需要学会自己爱自己,自己认可自己。比如,你可以列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每天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和鼓励。你也可以尝试一些新的事物,挑战自己的舒适区,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当你能够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定。小时候,我们和父母是共生关系,需要依赖他们生存和成长。但长大后,我们需要和父母保持适当的边界和距离,学会独立和自主。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和父母断绝关系或者疏远他们。而是要学会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和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独立性。比如,你可以有自己的生活和兴趣爱好,不必总是围着父母转。你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决定,不必总是听从父母的安排。当你能够和父母保持适当的边界和距离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自由和轻松。各位读者,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们塑造了我们的过去,也在影响着我们的未来。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我们最终活成的,都是自己潜意识里认同的父母的样子。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就需要先改变自己和父母的关系。这需要我们看见并接纳自己对父母的愤怒和不满,理解父母的局限和不足,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以及和父母保持适当的边界和距离。当我们能够和父母和解时,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轻松和自在,也能够活出自己的样子。当然,我也不是你口中所说之圣人,毫无所求,我也是凡人,生活在这红尘里。所以,亲爱的读者朋友,无论是你的赞赏,还是点一下”在看“,这些于我而言,都是莫大的鼓励。作者介绍:张津铭,又名”君浩先生“,传统国学和堪舆学文化爱好者,强势思维文化倡导者,喜欢与积极向上者为友,谈笑有鸿儒,畅游山水间。相关人生规划、婚姻、事业、财运咨询,请进主页私信留言。文章发布时间:杂文随笔,每天6点、12点;深度长文,每天19点。
欢迎⭐星标和关注公众号《张津铭talk》,如果喜欢文章,请点个赞或“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