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能动系燃料电池与储能创新研究中心介绍

文摘   2024-12-18 17:11   山东  

转自   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能动系跨研究所科技创新研究中心


近五年来,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通过“面向二级学科的研究所”与“面向研究对象的跨研究所科技创新研究中心”(简称:跨所中心)双轮驱动,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高质量服务“双碳”目标和能源动力领域的发展。


依托我系雄厚的学科基础与丰富的人才资源,跨所中心始终致力于打造高水平创新研究平台,助力科研合作,培养卓越创新人才,为我国能源与动力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目前,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燃料电池与储能空天能源动力能源环境技术碳减排等关键研究方向的5个跨所中心,通过整合学术资源与技术优势、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大能源产业布局、加快推动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深化国际科研合作与创新实践,综合研究能力持续跃升,为国家能源科技创新事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们将通过系列推送介绍我系跨研究所科技创新研究中心的建设进展与创新成果,诚邀您的关注与见证,共同期待跨所中心的蓬勃发展。




燃料电池与储能

创新研究中心


Innovative Research Center for Fuel Cell and Energy Storage



1

中心简介 

燃料电池与储能创新研究中心(Innovative Research Center for Fuel Cell and Energy Storage英文简称:IRC-FCES)是一个致力于通过跨学科合作,推动燃料电池和储能技术进步、应用创新、学术交流、标准建设和产业政策制定的创新研究机构。研究中心汇聚了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顶尖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得到了中国能源研究会燃料电池专业委员会、能源行业高温燃料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等专业学术和行业组织的有力支撑。

2

研究方向 


NO 1

燃料电池/电解池关键材料及高温电化学

研究主要聚焦新型高效、稳定电极和电解质材料开发。通过材料科学与工程、固态离子学、高温电化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包括但不限于离子导电性、电子导电性、抗积碳和耐腐蚀性以及界面稳定性等。


NO 2

燃料电池发电技术

氢/碳/氮基等多燃料条件下,面向固定式发电、热电联供、冷热电多联供等分布式供能系统,车/船/航空器等移动平台辅助电源、增程器电源系统,便携式燃料电池电源系统等开展工艺流程设计、能效优化、热管理、系统集成和控制以及示范应用研究。


NO 3

电解储能技术

面向电网调峰、可再生能源储能和电解合成绿色燃料等需求,开展电解水制氢、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共)电解CO2制合成气和电驱动还原CO2等相关技术基础和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NO 4

可逆燃料电池/电解池技术

面向电网调峰调频、风光氢互补以及电氢冷热电多联供等供能-储能需求,开展氢/碳/氮基多燃料可逆燃料电池/电解池(RSOC)、电堆和系统相关技术基础和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体系


3

团队介绍 

中心主任韩敏芳教授


燃料电池与储能创新研究中心由韩敏芳教授领衔,团队成员包括来自热能动力仿真与控制研究所、热能工程研究所和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多名资深教授和研究人员,涵盖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化学、固态离子学、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


4

阶段性成果 

燃料电池与储能创新研究中心依托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拥有先进的试验设施和设备,近年来在SOFC方向主持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效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退化机理及延寿策略研究”(2019~2023)等多个国家级纵向项目,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SOFC从中试到产业落地转化,推动了中国SOFC从一到三的发展;自主设计建成中国第一条SOFC电池批量生产线;发展了电池/电堆产品在线测试评价方法,集成测试设备并推向市场应用;集成多燃料SOFC发电系统,开展了多场景示范应用;主动肩负行业责任,先后发起成立燃料电池相关二级学会、标委会和产业联盟,主持中国SOFC、SOEC和RSOC标准建设,已经发布标准7项,在建标准10余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SOFC相关科技奖励一等奖6项。


SOFC 单电池及批量化生产线


25kW SOFC 热电联供示范系统(天津临港)

部分获奖证书

5

合作与伙伴关系 

IRC-FCES与工业界、学术界和政府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以促进技术转移和商业化。中心与国家电投、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船重工、广晟氢能、陕西氢能和首钢等多家知名能源、石化、交通和冶金等领域央国企合作,共同开发面向实际工程和商业化应用的下一代燃料电池和储能系统技术与产品。


6

未来展望 

燃料电池与储能创新研究中心致力于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进行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的开发,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增强国际交流合作,扩大校内外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和参与中心研究工作。推动氢能、燃料电池、储能等技术应用专业方向建设,建立内容丰富而新颖的氢能燃料电池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体系,注重燃料电池理论与应用实践结合,培养高素质人才。


7

联系我们 


电话


18519506955

邮箱


jz2381@mail.tsinghua.edu.cn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A649


热辐射与微纳光子学
热辐射与微纳光子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