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游学
收到这篇稿子的邀约时,我既兴奋又惶恐,兴奋的是还能有机会为母校做点微薄的贡献,惶恐的是这么宝贵的一段旅程,有太多值得写值得反思,我不知该从哪里下手,无论怎么写都有挂一漏万的可能。在欧洲度过了半个月,虽如走马观花,但我仍收获了若干启发,愿把这些心得与各位校友分享。
为啥是现在?
每一段旅程都有前因后果。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游学。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众多企业在积极探索“出海”策略,在经济下行期试图找到新的市场和解决思路。作为一名律师,我在工作中见证过很多中国制造企业的焦灼,对出海的渴望和对未知的恐惧。面对未知,我们有许多问题,却少有答案。
李嘉诚说,人穷的时候,要少在家里,多在外面;富有的时候,要多在家里,少在外面。我理解这里的“穷”,不仅有物质的,还有精神的。除了往内求,我们还需要往外求。我想出去有深度地看看,而不是浮光掠影的游山玩水,所以决定把“游学”付诸实践。有了这个想法,就不需要考虑“when”的问题了。李大钊先生说过“这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字”。作为行动派的ENFP,快乐小狗选择了立即出发。
游学虽然带个“游”字,但绝不仅仅是旅游。旅游仅仅需要带上眼睛和双脚,但游学还需要带上梦想和灵魂。我在今年的游学线路中选中了北欧。一是因为这是学院近年来的首个北欧团,做吃螃蟹的人可能有意外之喜;二是因为北欧的制造业,特别是沃尔沃和SKF公司深深吸引了我。
抵达
乌拉尔山脉是亚洲和欧洲的分割线。跨越它,抵达赫尔辛基,正是中午,天空阴沉,细雨绵绵。
从浦东机场穿着短袖上飞机,下飞机就得套上羽绒服带上围巾撑上雨伞,或者像当地人一样穿上冲锋衣,两手插兜,在持续不停、仿佛杳无尽头的冷雨中,与团队并肩前行。小伞往你的一侧靠了半分,这旅程温暖十分。
我们坐在车里,缓缓行驶,隔窗观景。雨水顺着大巴车的玻璃流下来,开始像断线的珠子,慢慢地连成一条线。点线交织,变幻无穷。
毗邻波罗的海的小城里,随处可见的湖泊,欧式建筑、森林、飞鸟、船舶交替在眼前若隐若现,模糊不清,像一幅幅水墨画。
关于吃
相比于国内让人眼花缭乱的八大菜系,欧洲的饭菜简单得很。家庭的日常早餐经常是两片面包、沙拉,午晚餐也是如此。即便非常隆重的场合也不会改变“头盘、主菜、甜点”的经典组合。对中国人而言,这样的组合偶尔出现几次可以接受,但若是天天如此,臣妾做不到。
北欧人认为在日常饮食中,不需要太多满足感。他们用简单的食物恪守着他们的基本准则:用一份热量低、分量足的食物果腹而已,与幸福感无关。
这个说法一下子点亮了我。
我们经常为吃什么犯难。国内选择太多,直接导致了“选择困难症”。川菜太辣、苏菜太甜、鲁菜太实……外卖太油、带饭太麻烦、走出去太晒……我们希望在食物里找到幸福感。一开始是一碗热腾腾的面,后来要求最好是熬出来的浓汤,面最好是现擀的,浇上各色浇头,那叫一个享受。所以我们会在各个美食的街头逡巡,点开各类APP查询点评,种草朋友们的推荐,约好下次打卡。
但是在欧洲,选择简单得多。点一份稍微好吃一点的汤或新鲜的沙拉,切两片面包,就是一顿完美餐。在面包的世界里,好吃和难吃,差别不会太大。
这是我们在饮食上的观念差异,没有对错。
这种偶尔的离开很有意义,这世间的事情,如果不曾遭遇“失去”,哪里知道珍惜?在吃了十多天的面包、沙拉,突然回到家,面对着满桌的家常菜或者到海底捞点上一桌,这一刻,谁敢跟我比幸福?
关于看
我比大部队提前一周出发,在德国和法国转了转。再出发赫尔辛基时,我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审美疲劳了,能让我讶异的风景并不多,直到遇到芬兰既古朴又现代的岩石教堂。
岩石教堂的前身是在赫尔辛基市中心的一块巨石,实在有碍观瞻,芬兰人曾经试过将其移走或者削平,但一直未有合适的方案。直到遇到了斯欧马拉聂兄弟俩,他们宣称可以把巨石中间掏空,变成一座教堂。该设计方案被付诸于现实,外表保持了岩石的本来模样,在一侧修建一扇和岩石同色调、融为一体的门作为教堂入口,沿着隧道状的走廊,我们便可以钻入岩石内部,走到岩石的心脏部位,即教堂的正厅。
教堂的上方是用100根放射状的梁柱支撑起一个巨大的淡蓝色的圆形铜拱顶,梁柱的中间镶嵌玻璃,这保证了教堂的采光。阳光透过这些玻璃洒在教堂的各个角落,无比神圣。色彩的选择和未经雕饰的岩石原貌作为教堂内壁,整个教堂如原始洞穴般浑然天成,余音绕梁,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关于交流
要想做好很多事情,首先要有一双好鞋,多走路,变化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巧了,我是一位city walk的践行主义者。不仅走,我还喜欢聊,恰恰是这些不着边际的聊能吸引出更天花乱坠的思考。
比如安全问题。我们在德国、芬兰、瑞典多地逛博物馆等公共场所,售票口的工作人员会提示大包寄存、小包背在身前,入口处的安保人员会再次提醒小包背在身前。好奇心作祟,我找了个安保人员唠嗑,他告诉我:“背着大包,是在提示别人你们是游客。由于路途不熟或者语言不通,即使背着小包,大概率也是在导航或者使用google翻译,传达的信号也是一样,很可能成为小偷的目标,太不安全”。自此,在国内经常马大哈的我心生警惕,收敛很多。
比如我们以为的欧洲人的“躺平”。北欧的高福利决定了国民的下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均有保障,“工作时间短、工作报酬高”的传说让人心生向往。但在创业人群中,工作狂式的生活也在地球的另一边反复上演。
比赚钱更能驱动工作的是乐趣。从几位创业者的分享中,我们能看到他们眼睛里的光。AI的日渐成熟和普及,大量重复性的工作都逐步被取代,其他的工作岗位需要人的知识和创意。我很喜欢他们的一个表达:“知识、兴趣和职业能够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把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新创一个公司,赚到足够的钱,更重要的是,我们创造了能够锤炼我们个体兴趣的平台。”
这与我们原先的认知不同。我们原以为“穷忙族”由于缺少资本的支持,忙和穷形成恶性循环,而资本的持有人则是晃着红酒杯的蚂蝗们,无比悠闲。但对于现在的创业者,或者说“科技新贵”们而言,置身于全球经济,很难真正地“独善其身”,用自己的优哉游哉去对抗世界的日新月异。特别是对创业的老板们来说,休闲可能意味着财富机会成本流失,付不起员工们的加班工资,但老板们自己在办公室加班比躺在西班牙的沙滩上晒太阳更符合他们的利益和乐趣。
说再见
我们的结业晚宴在斯德哥尔摩的市政厅举行。
当天下午五点半,我们抵达市政厅。天色未完全黑。梅拉伦湖边的人们悠闲地散步,走走停停。
餐厅里面的长桌子是拼凑而成,每桌8位,历史上曾用作酒窖。餐厅的空间并不富裕,相邻的两排桌子侧身时经常不小心碰到隔壁邻居。这么庄重场合的晚宴也只有三道:头盘、主菜、甜点,配香槟和红酒。从环境到餐点,我们所享受到的大概率和一两百年前的瑞典人相差不大。时光仿佛没改变什么。
门外汽车匆匆,几百年的马车不知停在历史的哪个角落。风水轮流转,你我且待看。
我们游学的目的不是忘却我们自己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而是通过站远了观察和比较,更加自信、成熟地掌控和改良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相信我,我这一趟的收获远超这篇短文的呈现内容,如果有机会线下见,你带上酒,我有很多故事。多年以后,一杯茶、一碗酒,与这一群游学老友一起回忆今天的激情、趣闻,会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实在,未曾虚度,聊到会心处,相视一笑,足矣。
无论上海还是北欧,无论雨过天晴还是风雪交加,前方充满未知。如果有机会,我真诚地祝愿你能去经历,去爱,去奋斗,才不会恐惧可能错过下一个站点。人的这一生,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时间充裕的时光并不长,每一寸都弥足珍贵。用这样的机会去游学,10多个小时的长途航班不可谓不舟车劳顿,但看过不一样的世界,见过各式各样的人,听过纷繁复杂的故事,我们的人生也开始厚重,人也宽容和豁达起来。
当你穿过沙漠,你就不是原来的自己了。这是村上春树说的。
当你和一群人一起穿过乌拉尔山脉,你就再不是原来的自己。这是我说的。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去走走看看,活到老,学到老,等年纪大了,我们可以转着地球仪告诉这世界:我来过。
文字:钱靖静
摄影:徐海鹏、曹睿琳
推 荐 阅 读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