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3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对2024年工作进行总结:(1)推动出台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系统性重塑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2)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快速推出2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证券基金机构互换便利首批操作顺利落地,第二批已正式启动,261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增持再贷款信息。(3)坚持依法从严监管。首发上市新申报企业现场检查、现场督导覆盖面大幅提高到不低于1/3。推动形成财务造假综合惩防体系,严肃查处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违规减持、操纵市场等一批大要案,办理各类案件739件,罚没款金额超过上一年的两倍。全年55家上市公司平稳退市。(4)持续推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会同地方政府全年走访1622家上市公司。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披露并购重组交易2131单。上市公司实施分红2.4万亿元、回购147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5)着力提升资本市场服务高质量发展质效。出台“支持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等政策文件,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办结144家企业境外首发上市备案。交易所市场债券融资13.43万亿元,公募REITs市值创历史新高。下面,小编也带着大家对2024年上市公司动态进行一个快速的回顾,对一些关键事项进行一个简单的数据统计,不作深入探究。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数量为5392家(交易所公布口径),合计市值93万亿元,本年度新增首发上市公司100家,退市上市公司54家。在2024年100家新增首发上市企业中,主板企业24家,创业板38家,科创板15家,北交所23家;从行业方面来看,wind行业分类硬件设备类、机械类和化工类居前,分别有19家、16家、11家企业首发上市。在2024年54家(其中ST旭电和ST东旭B皆为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合并为一家计算)退市企业中,其中因股价低于面值退市企业39家,占比72%;因暂停上市后未披露定期报告退市企业2家,因连续四年亏损退市企业1家,其他原因退市企业12家。从板块分布看,截至2024年12月末,上主板上市公司数量最多,有1693家上市公司,深主板有1482家上市公司,两所主板公司合计占比约六成,合计市值74万亿元,占比近八成。创业板公司数量紧随其后,1365家公司合计市值12万亿元。科创板公司快速扩容,开板五年时间从0增长到581家公司、7万亿元市值;新生力量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为262家,总市值约1万亿元。从行业分布看,截至2024年12月末,机械设备板块上市公司数量最多,达581家,合计市值4.08万亿元。关乎人们健康的医药生物板块是第二大板块,495家上市公司合计市值6万亿元。电子、基础化工两个板块上市公司数量均超过400家,电力设备以378家公司排名第五位。从市值排名看,银行业遥遥领先,42家上市公司合计市值超13.57万亿元,市盈率仅6.41;紧随其后的是电子行业和非银金融,市值分别为8.83万亿元、7.32万亿元,市盈率分别为67、15。从上市公司数量分布来看,珠三角区域和长三角区域上市公司数量和规模优势显著,中部地区逐步崛起占据一席之地,东北和西北地区相对逊色,这也和全国经济发展情况基本相符。从区域分布看,截至2024年12月末,广东省以875家上市公司数量领先,超过第二名浙江省160家。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深圳市和广州市,合计公司数量近600家,总市值近9万亿元,其他城市数量占比不高。长三角地区则呈现出均衡发展的特点,上市公司分布比珠三角更均衡,这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有关:广东省内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而江浙城市群的发展差距相对较小。上市公司市值规模是区域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北京市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四大行总部所在地,总市值一骑绝尘,较排在第二名的广东省高出近一倍。上海市以8.54万亿元排名第三位,浙江省、江苏省均超过6万亿元排名居前。甘肃省、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等四省市值不足3000亿元,排名靠后。从企业属性看,截至2024年12月31日,民营上市公司数量为3408家,约占上市公司总数的三分之二,但总市值仅占35%;地方国有企业数量为972家,占比18%,中央国有企业数量为465家,占比9%,央国企上市公司数量合计占比约为四分之一,但市值占比过半,合计为52%,体现出其规模优势。超大体量的央国企与数量众多的民企同台竞技,是A股市场的重要特征。2024年4月30日,沪深北交易所修订发布新《股票上市规则》,提高了主板、创业板上市标准。深主板、沪主板将第一套上市标准的最近三年累计净利润由“1.5亿元”提高至“2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由“6,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最近三年累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1亿元”提升至“2亿元”,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从“10亿元”提升至“15亿元”;将第二套上市标准的最近三年累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1.5亿元”提高至“2.5亿元”;将第三套指标的预计市值由“80亿元”提高至“100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由“8亿元”提高至“10亿元”。
创业板新《股票上市规则》将第一套上市标准的最近两年累计净利润由“5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并新增“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的要求;将第二套上市标准的预计市值由“10亿元”提高至“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由“1亿元”提高至“4亿元”。
自 2023 年 8 月 27 日证监会提出“阶段性收紧 IPO 节奏”以来,新政推行超一年。与去年同期相比,新股发行数量和募资总额双双大幅下降。2024年,A股新增首发上市公司100家,其中主板企业24家,创业板38家,科创板15家,北交所23家;从每月新增数量方面来看,每月新增数量整体较为平均,全年大致呈U字形走势,其中4月至7月新增企业数量处于U型底部;从行业方面来看,wind行业分类硬件设备类、机械类和化工类居前,分别有19家、16家、11家企业首发上市。从发行审核来看,2024年,沪深北三个交易所共计仅有55家企业首发上会。其中通过53家,未通过1家为安信证券保荐的胜华波,暂缓审议1家为招商证券保荐的马可波罗(其已在2025年1月14日审核过会),通过率达96%。截至2024年12月31日,2024 年增发市场已完成上市145家、募集资金金额合计1731亿元。分别较去年下降 56%、70%;可转债方面,2024 年可转债发行市场已完成上市53家、发行规模合计540.75亿元,上市家数较去年同期(146家)下降 64%,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1419.72 亿元)下降 62%,降幅明显。从发行审核来看,2024 年全年增发上会审核企业58家,通过发审会审核58家,审核通过率 100%。2024年全年披露增发预案324份(配套募集资金方案累计计算),其中有12份已经发审委审核通过,3份证监会审核通过。截至2024年12月31日,增发市场在会审核企业70家。可转债方面,2024年上市公司可转债上会审核企业32家,通过发审会审核30家、2家被否,审核通过率93.75%。2024年全年披露可转债预案35份,其中已有13家交易所受理,1家审核通过。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可转债市场在会审核企业99家。2024 年以来,证监会多次表态,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积极借助并购重组做大做强,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进入加速期。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九条””),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综合运用并购重组、 股权激励等方式提高发展质量;6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科创板八条”),加强对硬科技企业的支持,鼓励企业开展产业并购并积极延伸产业链;9月24日 ,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 (以下简称“并购六条”),支持合理的跨行业并购,放开对未盈利资产的收购要求,支持两创板块公司并购上下游资产,且资产不必满足硬科技或“三创四新”等要求,为并购重组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2024年全年披露并购重组预案99份,从每月发布数量来看,上市公司在412“国九条”及924“并购六条”出台后,新发布并购重组预案数量明显大幅增长;从发布预案进程来看,2024年新发布重组预案中已有26家顺利完成交易,2家发审委审核通过,7家重组失败。从并购重组委审核来看,2024年并购重组市场通过交易所并购重组委审核企业14家、被否1家、审核期间撤回申请17家,审核通过率93.33%。
2024年全年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发出行政监管措施3113份,行政处罚决定书563份,市场禁入决定书52份,立案调查决定104份。其中涉及上市公司及其责任人员的1998份,涉及上市公司及其责任人员的罚没款约50.87亿元。
2024年1-12月,沪深北交易所共作出自律监管措施和纪律处分2273份,其中上交所1050份,深交所1192份,北交所31份。2024年全年沪深北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作出处分类型中,信息披露违规属于最常见事项,其次是治理违规和公司运作违规,证券交易类违规和财务类违规排在第4、第5位。2024年全年,A股上市公司共计公告278份员工持股计划,4月份公告数量最多,达56家。
2024年全年,A股上市公司共计公告股权激励计划669份,4月份公告数量最多,达107家。从激励工具角度来看,以第一类和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工具为主导,合计538家,占比80%;期权126家,占比19%;股票增值权5家。2024年4月12日,沪深北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要求上证180指数、科创50指数、深证100指数、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应当最晚在2026年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鼓励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2024年12月17日,财政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作为整个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构建进程中的顶层设计,《基本准则》将为广大中国企业在可持续报告信息披露方面确立起根本性的准则规范。Wind数据显示,A股上市公司发布ESG报告的数量逐年增加。以每年12月31日A股成分股为基准,2024年共有2233家公司披露了2023年度ESG独立报告,披露率为41.86%,同比增加5.39个百分点。根据Wind ESG最新评级结果,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处于BB评级的公司占市场大多数,有2177家公司,占比40%;处于A、AA、AAA评级的企业合计有616家,占比12%;处于BBB评级的企业有1045家,占比19%;另有29%的公司处于待提升阶段(B级及以下)。
注:ST旭电和ST东旭B皆为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股份类别不同。
宁夏建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审核未通过原因: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议认为,上市公司未充分说明中建信息应收账款回款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依据,未充分说明并披露本次交易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改善财务状况和增强持续经营能力,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深圳市他山以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系他山咨询的控股子公司,面向IPO企业及上市公司提供募集资金规划与使用咨询、ESG/社会责任综合咨询、行业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服务。他山以微团队拥有近 10 年的资本市场咨询服务经验,先后已为 500 余家IPO企业及上市公司提供精品咨询服务,覆盖TMT、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环保、新能源、汽车、船舶、航天航空、轨道交通、大化工、新材料、食品饮料、日用品、服装等众多行业领域,项目经验丰富、涉猎行业众多;并长期跟踪研究各行业及细分市场的发展动向。※ 将他山以微公众号「设为星标」,及时获取更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