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浩、孙英超 (周浩 系国泰君安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
从近年来亚洲货币的表现来看,整体表现不佳意味着资金在流向利息更高的美元。但汇率也是双刃剑和稳定器,汇率贬值一方面释放了宏观经济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蕴含了经济反弹的动力。但无论如何,市场并不存在系统性风险的担忧,这意味着亚洲货币的贬值,只是“特朗普交易”的一个镜像。真正的症结仍然是美国经济和通胀的表现。
伴随着美元的继续走强,新兴市场货币再度承压。从亚洲货币的表现来看,彭博亚洲美元指数(注:亚洲一篮子货币兑美元的表现)自去年10月以来一路下行,到本周的跌幅已经超过5%,并创下了20年以来的低点。亚洲货币承压的背后,是特朗普交易。一方面,特朗普交易意味着美国的“再通胀”,美元因此伴随着美元利率上升而走强;另一方面,特朗普不断高举的关税大棒,也意味着对于依赖出口的亚洲经济体而言,未来的经济增长也会受到一定的压力。在内外压力之下,亚洲货币处于风雨飘摇中。
在亚洲货币内部,相对表现较差的是印度卢比和韩元,从下图中我们会发现,印度卢比和韩元在过去一段时间的走势较为接近——尽管与印度相比,韩国国内更显动荡。这样的表现背后,一方面反映出市场对于亚洲货币的整体态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韩元和卢比一直以来具有“易碎”属性。
历史上来看,韩国央行和印度央行对本国汇率相对采取比较自由的态度,这导致了韩元和印度卢比一直是波动较高的亚洲货币。从印度卢比的表现来看,自1980年代就开始一路贬值;韩元的表现也不遑多让,目前的汇率水平也仅仅比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略强。从这个角度而言,这两个货币在市场动荡时也更容易受到攻击。
当然,与过去的金融市场动荡相比,市场却越来越少地担忧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系统会出现崩溃。这背后最大的考量,是因为新兴市场经济体在管理金融风险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与此同时也不太会选择与市场“硬刚”。因为如果选择“硬刚”市场,那么必然会消耗自身的外汇储备,这反而会影响中长期金融稳定的基石。
——————
点击下方原文链接加入会员|首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