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伍戈 系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核心观点:
1.量价皆经济。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量价背离”特征明显,尤其是生产端各项数量指标较强,但价格方面的数据持续偏弱。如此现象,不仅发生在传统产业,也在新兴行业;不仅在内需领域,也在出口部门。这些都并非局部的结构性原因能够解释的。
2.宏观现象对应的是微观基础。理论上,在短期决策中企业往往考虑市场价格是否高于平均可变成本。只要价格高于该成本,即使亏损也继续生产,因为这样可收回部分固定成本,减少总体亏损。此时,企业追求的并非“利润最大化”,而是“亏损最小化”。
3.现实来看,面对总需求不足的挑战,诸多企业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反映到宏观层面,这客观上有助于实际GDP增速的短期平稳;但折射在微观层面,这大都体现为企业盈利指标的弱化。“以价换量”策略能否持续,取决于总需求能否实质性改善。
4.展望新年,“正视困难”之下逆周期政策加码是大势所趋,但其目标侧重GDP的“量”还是“价”,将很大程度影响执行力度和最终效果。若侧重前者,鉴于微观“以价换量”进程可能没完全结束,政策力度适度即可;但若侧重后者,超常规加力应是亟须的。
正文:
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量价背离”特征明显,尤其是生产端各项数量指标较强,但价格方面的数据持续偏弱。如此现象,不仅发生在传统产业,也在新兴行业;不仅在内需领域,也在出口部门。这些都并非局部的结构性原因能够解释的。
图1. 量价的背离
来源:WIND,笔者测算
注:量以工业、服务业同比拟合,价以PPI、CPI同比拟合。
一、量价为何背离?
宏观现象对应的是微观基础。理论上,在短期决策中企业往往考虑市场价格是否高于平均可变成本。只要价格高于该成本,即使亏损也继续生产,因为这样可以收回部分固定成本,减少总体亏损。此时企业追求的并非“利润最大化”,而是“亏损最小化”。
图2. 为何盈利弱化还生产?
来源: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者绘制
现实来看,面对总需求不足的挑战,诸多企业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反映到宏观层面,这客观上有助于实际GDP增速的短期平稳;但折射在微观层面,这大都体现为企业盈利指标的弱化。“以价换量”策略能否持续,取决于总需求能否实质性改善。
图3. 盈利弱化还生产:现实证据
来源:WIND,笔者测算
注:价格为PPI指数;生产为工业增速;成本为A股工业企业数据、可变成本不含折旧摊销等,经指数化处理。
二、量价背离到何时?
展望新年,“正视困难”之下逆周期政策加码是大势所趋,但其目标侧重GDP的“量”还是“价”,将很大程度影响执行力度和最终效果。若侧重前者,鉴于微观“以价换量”进程可能没完全结束,政策力度适度即可;但若侧重后者,超常规加力应是亟须的。
图4. 政策侧重“量”,还是“价”?
来源:WIND,笔者测算
注:侧重“量”对应实现5%左右实际GDP增速,侧重“价”对应GDP平减指数正增长;利率为7天逆回购利率。
风险提示:预期非线性变化。
——————
点击下方原文链接加入会员|首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