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的堂叔是老支书

文摘   2024-09-07 09:43   北京  

我的堂叔是老支书

  李文龙||北京


2004年4月13日,我的堂叔因病与世长辞了。他与我父亲是一爷之孙,两人亲情关系十分密切。

在我十二岁那年,久病卧床的父亲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突然去世。按照家乡的习俗,逝者的长子要亲自抱头将亲人入殓。怕我年幼胆小,还是堂叔亲自代我把父亲的遗体装入棺材。之后,他就像亲生父亲一样,始终关心照顾我的生活以及教育我的成长,直到我二十岁离家当兵去了遥远的地方。

堂叔出生在冀中平原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从年轻时开始,就在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一直干到退休。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全部无私地奉献给了生他养他的村庄。多年之后,只要提起他来,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位脚踏实地、为民办事的优秀农村基层干部。履职之时,他经历了很多次政治运动,顶着压力做了不少对村里有益的事情。他担任村支书期间,廉洁自律,勤奋工作,出色地完成了职责使命。他对得起上级组织和全体村民,值得人们永久地追思与怀念。

记忆的时针指向了1957年的冬季。那年适逢岁末年初,我跟随父母和两个姐姐,从辽宁省沈阳市搬迁回到农村老家定居。堂叔与家族的几位亲人,前往离家二十里远的县城长途汽车站去接我们。在返回老家的路上,三位叔叔有的赶着牛车,有的骑着自行车,分别拉载着我的家人以及行李物品。

那时,我还是懵懂少年,堂叔让我坐在他自行车前面的大杠上。他一边骑车,一边问我:“小侄子,你觉得是家里好呢,还是外头好呢?”当时真的让我无法回答。因为家乡在我的印象中,一切还都是未知数。堂叔一路上给我讲述着农村老家的历史变迁情况。他侃侃而谈,如数家珍,非常熟悉这里的情况,犹如一张活地图。言谈话语之间,充满了对家乡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的热爱与眷恋。他说,咱们老家空气清新,比起你们生活的城市要好得多。在此长期居住生活,可以促进身体健康,保证茁壮地成长。

接我们的车子一路同行,很快就到了村外的田野上。寒冷的北风呼啸着,冻得我两只小手红红的、冰凉冰凉的,浑身上下似乎都凉透了。感到惊奇的是,有生以来我第一次看见了活蹦乱跳的羊群。有位农民伯伯正在野外放牧,他挥鞭吆喝着一群绵羊,只见几只可爱的小羊紧跟在妈妈身后,它们在啃嚼着地里的草根,用以填饱肚子充饥。在如此严寒的冬季,寻找食物很不容易,其生存状况非常艰难,真是令人十分同情。此时此刻,我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处境。不知这次随家人离开城市回到农村,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我隐隐约约地感觉,自己的命运与那几只小羊何其相似乃尔。后来在艰苦岁月饿肚子的事实印证了这一点。有一年收成不好闹饥荒,我家无粮断炊,还是堂叔亲自送过来一些为数不多的高粱面,帮助我们全家人度过了灾年时光。

一路上,我对什么都觉得新鲜好奇,对堂叔介绍村里的情况听得似懂非懂。只知道那时他担任村干部,每天的工作事情很多很忙。令我羡慕的是,才二十多岁的堂叔就承担起了这么重要的工作任务。足以说明他在青年人当中绝对是佼佼者,是一位脱颖而出的优秀村支书!从那时起,堂叔就在我的心目中树立起了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之后,由于我们同住一个大院子,开始频繁的接触,近距离的了解。所有的一切,都充分验证了我对堂叔良好人品与杰出能力的猜测与评价。他确实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好村支书。村民们介绍,在他履职村支书时,坚持思想引领,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采取有力措施,努力为村民办实事、谋福利;为改变家乡面貌,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因此,在他工作的几十年间,先后荣获了数十本上级党组织颁发的“优秀党支部书记”“先进党务工作者”“农业生产技术标兵”等一系列光荣称号与先进模范证书。

那个时期,农村基层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比如春种秋收,抗旱排涝,缴纳公粮,每年征兵,计划生育等。所有这些工作,都需要村党支部安排落实。那时还处于极左时期,一些口号提法与性格朴实的乡下农民很不相符。村民们要求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但难以阻挡当时那种大潮流、大趋势。堂叔很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从来不信口开河的迎合上级个别领导。他十分讨厌“假、大、空”那一套,对极左的要求采取尽量拖的办法,努力维护村民的切身利益。尽管那时上级个别领导对他并不太满意,但广大村民却十分拥护他、信赖他。

我的家乡属于冀中平原的低洼地带。六十年代经常闹水患。有一年秋天,唐河发大水,堂叔带领村里的民兵几天几夜坚守堤坝,严防发生决口。他带头下水,加固夯实大坝,与洪峰进行搏斗,终于有效的击退了数次洪水的侵袭,使万亩良田和祖辈居住的家园没有变成泽国。而他当时却因劳累过度病倒在抗洪第一线。虽然他连续数日高烧不退,却一直坚持不下战场,险些丢掉性命。他的英勇抗洪事迹,受到上级的高度评价与媒体的广泛传播,一致认为他是一位优秀的村支书。

四清运动开始了。有的村干部被检举存在多吃多占的问题,自然受到了组织的处理与清算。但运动很快就出现了扩大化的倾向,把一些遵纪守法的好干部也误以为是贪污腐败,统统揪出来进行批斗。多年担任村支书的堂叔自然也在劫难逃。他虽然一直自我感觉清白,但也被质疑存有经济问题。他百口难辩,感到困惑迷茫,又无可奈何,只好委屈被动地积极做经济“退赔”工作,拆掉了自家院里的两间房子,卖掉砖瓦木料,把钱交上去。后来经过核实,他贪污的问题根本不存在。于是,堂叔重获“解放”。尽管受到如此冤屈,但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的他,对党始终坚信不疑,没有任何怨言,坚持站稳革命立场,紧跟党走不动摇,又开始轻装上阵工作了。

那些年,缴纳公粮是农村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堂叔亲自主持召开全村干部社员大会,深入进行宣传动员,让各个生产队把最好的粮食交给国家。为了完成任务,他督促大家把粮食晒干,精挑细选,按照规定时间送到公社粮站,保障公粮及时优质安全的存进国库。为确保公粮的征收任务完成,堂叔经常是跑前颠后的组织督促大家,顾不上按时吃饭与休息。这种忘我工作精神,深深感动了公社党政领导以及粮站全体员工。

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形势较为严峻。苏修在我国北部边疆陈兵百万,大战一触即发。按照上级的要求,堂叔积极组织村民挖地道,聘请武装部干部对民兵进行军事训练,要求大家努力囤积粮食,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伟大战略部署。此事受到了上级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称赞。

文革运动期间,村里一度形成两派对立,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堂叔就与造反派巧妙地周旋,努力维护村民利益,尽量减少各种损失。文革运动结束后,堂叔又一次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里拨乱反正的事情很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他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尤其是那时的各种会议活动频繁,每次都是深更半夜才能回家。同时,他还要兼顾干好自家地里的农活,因为两个弟弟都在外地读书,母亲年事已高,妻子身体欠佳,儿女年龄尚小,所以,家中所有的生活重担几乎全部落在了他的肩上。而他却一直表现的非常坚强勇敢,从来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对工作和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

坚持到生产队参加集体劳动,是堂叔一贯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每天,处理完村里的工作,他都自觉地到生产队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与普通社员一样,主动接受生产队长的派工,与大家一道去地里耕种收割,努力和群众打成一片,共同研究探讨农业生产问题。他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充分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与光辉形象。在与大家的亲密接触中,人们对村里以及生产队的工作有何想法、意见,都愿意找堂叔倾诉反映,与他直接沟通联系,有力地促进了村里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在田间地头,凡是有堂叔参加的劳动场面,总是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

堂叔其实也是个苦命之人。他自幼丧父,是寡妇母亲带着他们兄弟三人艰难度日,慢慢长大。作为长兄的他,对待两个弟弟非常关心体贴,忠实地履行了长兄如父的责任。从小学、初中,乃至他们考上中专,堂叔帮助弟弟们顺利地完成了学业,直到毕业分配工作和安家落户。期间,两个弟弟求学时需要缴纳部分学杂费与生活费,每年的暑假寒假,两个弟弟从外地学校回来后就与大哥说起这些,但家里没有经济收入来源,属于纯粹的普通农民家庭,花钱真是愁煞人呀!此时,作为大哥的他,苦思冥想,多方求助,积极筹措资金,最后都满足了弟弟们的需求。但弟弟们哪里知道,自己的大哥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多少汗水与辛劳,饱尝了多少心酸与煎熬!

尤其令人悲伤的是,文革期间,最小的弟弟被单位错误地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造反派对其实施轮番批斗和肉体折磨,并付诸了残酷的暴力行为,导致弟弟身心深受打击,造成了严重的精神错乱,被单位通知领回家里休养治疗。那些岁月,堂叔既要忙于村里的工作,又要照顾患病的弟弟,还要抚育四个儿女,干好家里的农活。如此沉重打击和负担,需要有多么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支撑呀!好在老母亲身体健康,思想开朗,顾全大局,尽力当好儿子的后盾。还有村里的许多善良的村民,他们都无私地伸出援助之手,大家始终支持帮助堂叔,使其平稳地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那个时期,外面虽然很乱,但村里的生产生活秩序相对还比较稳定。大家非常感谢堂叔作为村支书等一班人的坚强正确领导,而堂叔等村干部则感激善良淳朴的乡亲们的大力支持配合。在那个激情燃烧的特殊年代,家乡农村的各项工作一直都在艰难地运行与向前推进。堂叔在其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在堂叔看来,在家乡农村当干部,信仰是精神的支柱,信念是奋斗的航标,信心是力量的源泉。自从当上村干部,尤其是担任村支书后,他无比热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无限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坚定不移地走集体化道路,秉持社会主义信念不动摇。无论干什么工作,他都充满信心与希望。做到肩膀上永远有担当,胸膛里永远有激情。他把吃苦当作一笔财富,把勤奋当成一种习惯,把奋斗当作一种追求。在当村支书的几十年间,他带领大家扩大耕地面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抗旱排涝,治理蝗灾,夺取粮食高产,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辉煌业绩。但他从来不张扬、不浮躁,而是默默奉献,低调行事。被村民们称作是甘为村里做贡献的老黄牛。

有一年,他正在村外指挥村民们开展洪涝灾害的紧急抢险救灾,几天几夜不能回家,而此时家中怀孕的妻子却意外地出现早产,生命处于危机之中。全靠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帮助找医生救助,才侥幸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事后堂叔急匆匆赶了回来,妻子委屈地大哭一场。他舍小家、顾大家的感人事迹,很快在村里传为佳话。人们对堂叔顾全大局、一心为公的高尚行为纷纷点赞喝彩,表达了由衷的敬佩。

堂叔和妻子育有三子一女,那年,大儿子考上了一所中专,分配在石油系统工作。之后,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减轻了家中的负担。另外两个儿子中学毕业后,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年代,开始经商办企业,他们的日子过得都不错。女儿出嫁到附近村庄,与丈夫生儿育女,小日子幸福美满。最后,家里只剩下堂叔和老伴两人,守护着老宅度过余生。堂叔一生敬业奉献,勤奋工作,积劳成疾,老年之后各种疾病缠身,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和疾病的折磨。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仍然关心、关注村里的农业生产和村民的日常生活。尽力支持帮助村党支部做好工作,坚持给年轻干部们出主意、想办法,努力改变村里的贫穷落后面貌,为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乡村,不惜奉献自身的余光余热。

后来几年,村民们在村党支部的带领号召下,在耕种好承包土地的同时,大力发展图书印刷、鱼竿渔具的制作销售产业,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使大家共同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经过努力奋斗,如今的家乡农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淘宝电商先进典型村镇。人们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村子多次受到省市县乡四级政府的表彰,村民们逐渐步入小康行列。村里村外的道路修建的平坦宽阔,大部分家庭购买了汽车和农用机械,新建或扩建了宽敞明亮的住房,整个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村民们都说,村里所有成绩的取得,都与堂叔所处时代前辈们奠定的基础根本分不开。

堂叔在他72岁的时候,因患不治之症,与老伴先后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活着,他在这里安家;死后,他在这里守望。村里的人们永远怀念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支书。每年清明节,大家都自然而然地想起这位为改变村庄面貌奉献了毕生精力的村支书。村里所有的新变化、新气象,都是他一直所期待与追求的愿景。与他当年勤奋工作与无私奉献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村里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实现了堂叔等老前辈们所希冀的美好福祉。相信他在九泉之下有知,一定会格外地高兴。

距今,堂叔走了二十年了。虽然岁月更迭,时过境迁,但我终生永远难以忘却他。他的大名叫李玉贞。一位中等身材,皮肤黝黑,性格开朗,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深受家乡村民爱戴的老支书。他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但他活得确实平凡而又伟大,他的名字将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李文龙,北京籍河北人,中共党员,退役军人,高级经济师,政府机关公务员,现已退休。爱好文学,经常撰稿。弘扬正能量,传播真善美。所写稿件散见于部分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现为北京市石景山区作协会员。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杨   青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清   泉

审校:严圣华

投稿邮箱:183074113@qq.com


冬歌文苑
没有文学的人生是苍白的,带着您的梦想来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