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以求思,云海风清|哲学社会学院第四届“智搏杯”辩论赛初赛、复赛回顾

文摘   2024-11-23 15:04   吉林  




在辩证中写百家之争鸣,在论道中催千帆之竞渡为深切纪念高清海先生逝世二十周年,并进一步厚植思辨文化传统、弘扬辩论求知之风,哲学社会学院隆重推出“辩以求思,云海风清”第四届“智搏杯”辩论赛。在本届赛事中,辩手们以思会友,辩古今之是非;以理相逢,论天下之公理。他们以爱智之诚、求真之志生动彰显了哲社学子向思想追问、向真理求是的精神气质与学院浓厚的辩论氛围,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回顾初赛和复赛的精彩瞬间吧!


初赛

23级社保班 vs 23级社工班

辩题:MBTI职业性格能/不能帮年轻人更好地认识自己

双方围绕辩题展开了激烈讨论。正方辩手认为,MBTI职业性格测试能够为年轻人提供深入的自我认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优势和劣势,从而在职业选择和发展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通过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年轻人能够更有效地发掘潜力,提升自我意识,增强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方则提出,MBTI测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过于简化和固定的性格分类可能导致年轻人对自身的认知产生偏差。他们认为,性格是复杂多变的,单一的测试结果无法全面反映一个人的个性和潜力,可能限制年轻人在探索自我和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反方强调,真正的自我认知应通过多元化的体验和反思,而不仅仅依赖于一种工具。

经过双方辩手的精彩较量,正方23级社保班最终获胜,正方四辩王浩儒获评最佳辩手。


24级社会学类6班 

vs 23、24级哲学基地班


辩题:21世纪青年应当是做加法/减法更幸福

双方围绕辩题展开了激烈讨论。正方辩手认为,青年人正处于充满活力和好奇心的阶段,具备强大的学习和创造能力,因此做加法是本能的选择。他们强调,青年时期是探索与成长的重要阶段,虽然缺乏成熟的决策和风险评估能力,但通过做加法,能够积累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现实能力,最终实现人生的幸福。反方辩手则提出,现代社会给青年人带来了诸多压力和负担,导致他们迷失自我,做减法可以帮助青年人去除多余的枷锁,回归真实自我,寻找内心的宁静,才能真正获得幸福。

经过双方辩手的精彩较量,正方24级社会学类6班最终获胜,反方二辩宋佳颖获评最佳辩手。


23级哲学班 vs 24级社会学类5班


辩题:反派崇拜需要/不需要被警惕

双方围绕辩题展开了激烈讨论。正方认为需要警惕“反派崇拜”,因为“反派崇拜”不仅会让人们漠视甚至敌对基本道德而且反映了许多的不好的社会现象和不良倾向。我们需要警惕“反派崇拜”,同时也要警惕矫枉过正。反方则坚持不需要被警惕。他们认为“反派崇拜”不是崇拜反派本身的行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去模范那些反派不好的行为,而是崇拜反派身上美好的特质和品质;而且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审查制度,不需要再进一步去警惕,可以通过家庭教育等去加以纠正,并且强调“反派崇拜”能更加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

经过双方辩手的精彩较量,正方23级哲学班最终获胜,反方二辩杨瑞彤获评最佳辩手。


24级社会学类4班 

vs 24级社会学类3班


辩题: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更应提倡钝感/锐感

双方围绕辩题展开了激烈辩论。正方以渡边淳一《钝感力》的五项铁律展开,认为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难免缺乏工作经验与职场思维,钝感更有利于实现适应职场生存状态的主要任务,保持内心平和稳定,关注自身能力的发展,聚焦重要事件,远离恶性竞争。反方则从“锐”字锋利、灵敏、勇往直前的字意出发,认为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更需要敏锐的感受性和深刻洞察力,锐感可以让我们获得不断精进的强大动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察觉情绪下包含的深层次问题,及时采取行动,做出回应,全面捕捉信息,抓住机会。

经过双方辩手的精彩较量,反方24级社会学类3班最终获胜,反方二辩梁煜尧获评最佳辩手。


23级应用心理学班  

v23级社会学班


辩题:梗文化使年轻人的精神生活更丰富/更匮乏

双方围绕辩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立论环节,双方一辩对“梗文化”的定义各自展开论述,举例有力,逻辑清晰井井有条。驳论环节,双方二、三辩提问恰到好处,回答中肯坚定,反驳一针见血,拉动观众的思维层层深入,对论题抽丝剥茧,分析透彻;自由辩论环节,辩手们反应机敏,语言流畅,列举大量社会实例,就“梗”的传播广泛、迭代迅速和思考深度、社会效应上分别剖析“梗文化”的优缺点;总结陈词环节,双方四辩再次强调各自所持观点,语言犀利,条理清晰。

经过双方辩手的精彩较量,正方23级社会学班最终获胜,正方一辩赵梓伊获评最佳辩手。


复赛

24级哲学班 vs 23级社保班

辩题:假如人有轮回,不需要消除记忆,是可喜/还是可悲的呢?

正反双方围绕此辩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正方24级哲学班认为如今世界给了我一种选择,让我在面临一个新开始时,保留我所有记忆。我怎么能不感到可喜呢?我的记忆是我所有底气的来源,我在与世界交手中得到的那些经验,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反方23级社保班认为这种带着记忆的轮回降低了个体福祉和阻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对死亡的失敬,仇恨永续,社会结构的固化以及痛苦记忆的永恒伴随,这种带着记忆的轮回是可悲的。

经过双方辩手的精彩较量,反方23级社保班最终获胜,反方四辩王浩儒、正方四辩渠蓉芳获评最佳辩手。


24级社会学类6班 vs 23级哲学班

辩题:人在出生时就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是/不是一件好事

正方认为如果人们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他们可以更有效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同时对于死亡的未知的恐惧也可以随着时间而慢慢消化掉。而且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可能会作为一个警铃促使人们更加珍惜时间,充分享受好自己剩余的人生。最后知道死亡时间也可以让人们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尽可能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迎接死亡比如和家人朋友告别,吃一顿海底捞,能够尽量避免由于突然死亡而带给人的遗憾和心理冲击。反方则认为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反而会让人不断觉得自己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从而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尤其是当自己的死亡时间过早时。而且因为知道了自己的死亡时间,会局限住人们对自己的生活选择,原本可能会做的事会因为自己还有很长或很短的生命时间就不去做了。最后,死亡时间的不可更改会导致人的生命自由被剥夺甚至会对生命更加漠视,人失去了选择自己何时死的权力,作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降低。长此以往,人们对生命失去了尊重和敬畏,导致了一个残酷而冷血的世界。

经过双方辩手的精彩较量,反方23级哲学班最终获胜,反方一辩王昭烨获评最佳辩手。


24级社会学类3班 

vs 23级社会学班

辩题:如果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是让唐僧吃肉,唐僧要/不要吃

正方认为唐僧要吃。因为只有唐僧吃了肉才算完成了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从而更好地救济天下苍生。同时这也是佛经对唐僧智慧的考验,他选择吃肉便是选择舍弃他自己的原则来成就天下苍生。他吃了便完成了八十一难,那按照原书中的设定来说,他便可以取到真经了。反方则认为唐僧不要吃肉。因为他作为一个僧人,有他该坚守的原则和遵守的戒律,他一旦吃了肉那就破戒了,那就不再能成为佛,而且他种下的是恶果,并不能造福天下苍生。他一旦吃了肉那便不能使他的传教得到完全信服,而且这有可能只是佛祖对他是否坚定自己信念的考验,选择不要吃肉才充分体现了他的对自己信仰和原则的坚定,才更加能取到真正的真经。

经过双方辩手的精彩较量,正方24级社会学3班最终获胜,正方二辩梁煜尧获评最佳辩手。



在辩中求知,在论中闻道。

云海风,让我们决赛见!

策划|哲学社会学院团委

哲学社会学院新媒体与宣传中心

吉林大学智搏辩论社

整理|张帅 张海燕 沈天航

责编|赵梓伊

审核|张惠侠 税志鹏 吴俣晗

指导老师|宋绍伟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发布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相关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