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布林肯为啥急匆匆出访亚洲?
【海报新闻】据美联社1月3日报道,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将于本周末开启预计是他任内的最后一次海外之行,将出访韩国、日本和法国。美国国务院3日宣布,布林肯将于5日起出访首尔、东京和巴黎。官员们表示,他将于9日早上返回华盛顿,以便能赶上参加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的葬礼。
【荣茂观察】
布林肯访问日韩,首要目标便是巩固美日韩三边军事同盟,强化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在韩国,尽管尹锡悦政府深陷政治危机,布林肯仍试图商讨加强美韩在印太地区的合作,强调美国对韩日同盟的重视,企图拉紧同盟链条,以制约中国。
同时,美国内部政权交替在即,拜登政府急于在离任前巩固外交成果,向国内及国际展示其外交政策的连贯性与影响力。布林肯此举意在表明,即便面临政府更迭,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不会轻易改变,维护其所谓的“地区秩序”主导权。另外,布林肯此行也是执行拜登的命令,搞乱亚太局势,继续给特普施压,迫使特朗普让步,以为实现自己拜登们平安着陆的目的。
然而,布林肯的访问之旅面临诸多困境。韩国国内政治局势动荡不堪,尹锡悦因“紧急戒严”事件遭弹劾,政治前途未卜,国内局势自顾不暇。在此情形下,布林肯与韩国官员的会谈难以达成实质性成果,韩国各方对未来政策走向存在分歧,使得美国难以在此时对韩国施加有效影响力。
日本方面,虽然表面上维系着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但随着美国势力的衰退与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开启了新一轮的战略投机。石破茂提出驻军关岛等言论,显示出日本对美国实力的重新审视,不再对美国言听计从。布林肯试图对日本施压,要求其在对华政策上紧跟美国步伐,可能遭到日本的软性抵制。
接下来,随着特朗普上台,其“美国优先”理念及“孤立主义”倾向,可能使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投入与关注度发生改变。这将给美日韩同盟带来冲击,美韩、美日关系走向存在不确定性。而与此同时,韩日基于自身经济发展与地区稳定需求,与中国的合作意愿可能增强。中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稳步提升,为韩日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布林肯此次访问虽意图明显,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难以阻挡地区格局朝着更加多元、平衡的方向发展。
二、伊朗:在美欧与东方间徘徊,难以认清自身困境
【央视新闻】据美国Axios新闻网当地时间1月2日报道,在几周前举行的一次会议上,美国总统拜登同与会人员讨论有关计划:德黑兰加速发展核武器情况下,美国有可能打击伊朗核设施。
【荣茂观察】
在美国的鼎力支持下,以色列正肆无忌惮地扩张其势力范围,而伊朗的战略空间则被不断挤压,生存境遇愈发艰难。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伊朗仍对美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德法英等国家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这种举动,无异于在绝望中寻找一丝渺茫的希望。
伊朗为何对美欧如此执着?其根源在于伊朗渴望美欧能够解除对其的制裁,重拾昔日的繁荣。但伊朗似乎忽视了一个关键事实:美国的战略重心正在从中东转移,而以色列则是其在这一地区的重要战略支点。美国为了顺利抽身,必然会继续加大对以色列的支持,以维系其在中东的影响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美欧与伊朗缓和关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一旦美国对伊朗示好,以色列必将心生不满,甚至可能撂挑子不干,这无疑是美国不愿看到的局面。
更何况,从美国的自身利益出发,解除对伊朗的制裁毫无益处。作为全球重要的产油国,美国如今已能源过剩,正急于向全球市场倾销其能源产品。伊朗若重返国际石油市场,无疑将分走美国的一份蛋糕。美国怎会轻易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伊朗的上层精英曾一度亲美,这种情结至今仍在某些人心中挥之不去。而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伊朗虽然有所接触,但心中却充满了疑虑。他们担心过度依赖中国,会让中国在伊朗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担忧导致伊朗在与中方的合作中显得扭扭捏捏,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
伊朗当前的处境可谓尴尬至极:想亲近美欧,却得不到对方的回应;想与中国合作,却又心存顾虑。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不仅无法为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反而可能让其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伊朗若不能坚定自己的方向,明确自己的立场,那么无论外界如何努力,都难以帮其走出困境。伊朗,是时候清醒过来了!
三、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遭遇政策挑战,销量占比趋稳但前景堪忧!
【网易】1月5日,根据法新社报道,美欧制裁俄罗斯之后,中国汽车企业在俄罗斯市场迎来大发展。2024年1至11月,中国对俄出口106万辆汽车,截至2024年底,中国品牌在俄罗斯新车的占有率已稳定在68%。但在2024年11月,俄罗斯出台限制政策后,中国汽车销量下降。1月2日,财联社旗下的汽车新媒体“电厂”认为,俄罗斯不再是中国汽车的淘金热土。
【荣茂观察】
2024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大放异彩。然而,就在中国汽车品牌风头正劲之时,俄罗斯于11月突然出台了两项针对进口车的新规,给中国汽车出口泼了一盆冷水。俄罗斯一方面推出新法令,对中亚转口至俄罗斯的中国汽车品牌追缴各种税费;另一方面,直接提高了进口汽车的强制报废费用。这两项措施无疑增加了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成本,导致销量出现下滑。
俄罗斯此举既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更是为了促使中国企业赴俄投资设厂。
俄罗斯的心思不难理解。一旦中国企业在俄罗斯本土生产汽车,就能绕过税费和报废费用等障碍,让俄罗斯消费者更加倾心于中国品牌。然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个决策并非易如反掌。俄罗斯市场固然重要,但中国汽车企业的眼光早已超越了国界,瞄向了更广阔的全球市场。在俄罗斯投资设厂,虽然能避开眼前的税费问题,却可能卷入更复杂的政策风险之中。美欧对中国汽车制造业的虎视眈眈,增加了这一决策的风险系数。
此外,我认为俄罗斯这么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扶持本国的汽车工业。这也是从国家长远发展来考虑的。俄罗斯一直都想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可现实是,俄罗斯的汽车工业一直都不够发达。所以俄罗斯在以前给丰田、本田、现代、雷诺这些外国汽车企业提供各种好条件,吸引它们来俄罗斯建厂,不管是合资还是独资,只要能在俄罗斯建厂,就能慢慢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俄罗斯的汽车产业也能跟着积累经验。
但后来因为国际局势的变化,这些企业都离开了俄罗斯。就算把工厂都留给俄罗斯,可没有完整的产业链,也没经验,还是造不出原来高水平的汽车。汽车工业可是重工业的基础,在工业发达的国家,汽车工业在GDP里占比很高。像德国,汽车工业占GDP的比例曾经达到过10%,制造业整体占GDP的26.6%。2023年中国汽车工业占GDP的8.7%,看着比例不算特别高,但已经超过房地产行业了。
要是俄罗斯的本土汽车工业有发展的机会,换个角度想,它能随便让中国汽车通过前面说的那些方式往俄罗斯出口吗?答案肯定是不能。但在俄罗斯建厂可不是件容易事,挑战特别大,就算只是在俄罗斯卖车,也有风险。之前中国车企“长城汽车”在俄罗斯的经销商伊利托集团那儿损失了超过3个亿。因为伊利托集团直接申请破产了,中国车企打官司,经过好几轮仲裁,俄罗斯法院还是驳回了诉讼请求,最后这事就这么没下文了。长安汽车等车企也在俄罗斯建过厂,最后也都不干了。
可见,俄罗斯的地方保护主义非常严重。而且现在俄罗斯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建一座工厂要投入很多钱,这种情况下,没有车企会愿意冒这个险。
俄罗斯对中国汽车的做法指定捞不到任何好处。这样下去,俄罗斯的汽车市场肯定会受到很大冲击,以后在俄罗斯,就算是最普通的代步车,都可能变成奢侈品。俄罗斯的汽车工业水平也会退步。
因此,中国车企在面对俄罗斯市场的诱惑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全球市场才是我们的主战场,不能因为一时的利益而贸然卷入不可测的风险之中。在商言商,谨慎决策才是王道。中国车企应该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
-----------------------
觉得不错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