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拜登醉翁之意不在酒!
【环球时报】当地时间1月4日,央视记者获悉,据一名知情美国官员消息,拜登政府拟向以色列出售价值80亿美元的武器弹药,以补充以色列关键弹药的库存和防空能力,并保障以色列的长期安全。另据多家美国媒体援引匿名美国官员的消息报道,美国国务院已于3日通报国会参众两院,拜登政府拟向以色列出售价值80亿美元的武器。
【荣茂观察】
从军事层面来看,这批援助涵盖了多种类型的武器弹药,从AIM-120C-8型“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到各类炮弹、导弹以及精确制导套件等,旨在全方位强化以色列的军事能力,帮助以色列补充在巴以冲突中消耗的关键弹药库存、提升防空能力,使其能在应对周边诸如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势力时更具优势。
从政治层面上来看,拜登此举像是在巩固与以色列这一传统盟友的关系。临近任期尾声,通过这样大规模的军事援助,向以色列表明美国对其坚定支持的立场,进而稳固国内亲以色列政治势力的支持,也给外界展示美国在中东地区盟友政策的连贯性。
不过,拜登的这一行为却引发了美国国内部分群体的不满,众多民众对以色列在加沙地带造成大量巴勒斯坦平民伤亡的军事行动本就持反对态度,拜登政府继续推进大规模军事援助,无疑加剧了国内不同意见群体间的矛盾分歧。但对即将下台的拜登来说,民意和支持率还重要吗?
拜登大规模援助以色列,一定会使得地区军事对抗进一步升级,可能会激化伊朗等中东国家与美国、以色列之间的矛盾。伊朗及其支持的武装力量,比如风头正盛的胡塞武装一直关注着巴以局势走向,如此大规模的武器援助流入以色列,会让这些势力更加警惕,地区局势的火药味愈发浓重,增大了冲突外溢至更大范围的风险。然而,这不就是拜登想要的吗?逼迫伊朗下水和以色列大打出手,继而搞乱中东,以让特朗普同意与自己的交易。
总之,拜登政府的这一援助计划,表面上是为了美国,实际上个人目的才是重中之重。
二、俄罗斯的时间不多了!
【环球网】近期,俄罗斯终止过境乌克兰向欧洲输气事件持续发酵。由于正值冬季,天然气需求大,断供天然气已经开始给欧洲很多国家带来诸多影响。意大利、荷兰开始上涨能源价格,斯洛伐克政府称正商议对乌克兰采取报复措施。
【荣茂观察】
在能源供应方面,欧洲的天然气供应格局被打破。此前俄罗斯通过多条管道向欧洲输气,而如今四条管道停止运行,使得欧洲失去了重要的天然气来源。冬季本就对天然气需求旺盛,这一断供导致能源供应紧张,影响到民众的供暖和日常生活。例如,意大利、荷兰等国的能源价格上涨,使民众不得不承受更高的生活成本。
目前,意大利的限制性电价上涨,且预计未来电价还将大幅上涨。荷兰的天然气价格也达到了近一年多来的最高点。能源价格的上涨不仅增加了民众的生活成本,导致民众不满,关键是也给这些国家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也是德国企业抱怨德国政府的原因之一。当然,能源价格上涨和供应短缺影响的不是个别国家,而是整个欧洲。工业生产受到限制,企业成本上升,竞争力大幅下降,同时也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
当然,欧洲此次断气事件也一定会促使欧洲加快能源转型和多元化的步伐。欧洲不得不重新审视能源供应的安全问题,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其他替代能源的投入,以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而减少俄气的依赖并不一定意味着,欧洲就会完全使用美气。因为对美国依赖过大,比依赖俄罗斯危险更大。这也是欧盟和土耳其合作打通叙利亚能源通道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对俄罗斯而言,短期内有利,长期不利,俄罗斯要抓住战略窗口期,因为,断气短期内会让欧洲内部产生分化。比如,现在斯洛伐克对乌克兰的行为表示不满,想要采取报复措施,这可能导致两国关系紧张。波兰也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要帮助乌克兰,另一方面又要考虑自身的利益。但说到底,影响只是暂时的,一旦这些国家找到了替代方,比如使用美气,如此一来,他们立马就会转向美国,届时掌握欧洲经济命脉的美国就会更加肆意妄为,而俄罗斯面临的压力自然会空前增大。
三、德国人不能“睡不着觉怪床歪”
【网易新闻】1月5日,德媒刊文声称,德国企业正在“遭受苦难”,因为中国对手正在赶超。后者如今往往能以更低廉的价格提供和德国货相同品质的产品。这种具有吸引力的价格体现了中国人的结构性竞争优势。
【荣茂观察】
从中国企业角度来看,能以更低价提供同品质产品,确实存在结构性竞争优势。首先,中国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制造业门类齐全,从原材料供应到零部件生产再到产品组装,各环节紧密配合,大大降低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沟通和交易成本。其次,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实现规模经济,摊薄固定成本,从而在价格上占据优势。再者,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不断投入,通过自主研发和对新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证产品品质。
然而,德国企业面临困境不能简单归咎于中国企业的竞争。一方面,德国企业自身存在一些问题。过去长期的技术领先让部分德国企业过于依赖品牌声誉,忽视了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和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当中国等新兴市场企业在新技术领域快速追赶时,德国企业反应迟缓,错失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德国企业面临着高昂的能源、劳动力和材料成本,以及越来越耗时的官僚主义等问题,这些因素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削弱了其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市场竞争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常态,中国企业的发展是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的。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竞争,促使包括德国企业在内的全球企业共同提升效率、推动创新。德国企业应正视自身问题,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而不是将困境单纯归因于外部竞争。同时,中德企业也可在一些领域寻求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此外,中德合作还得看德国政客能不能放下身段和对中国的芥蒂了。
-----------------------
觉得不错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