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天下安。走进嘉兴市绿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数字加工车间,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醇香,车间内全自动生产线马力全开,一粒粒金黄色的稻谷经过多道环节,变成晶莹清香的大米,车间外几辆卡车静待着将一袋袋大米运往各地……
“这是我们今年3月份投产的数字化生产线,预计年产8万多吨优质生态米……”90后的公司总经理应超说,数字化加工线的顺利投产,得益于公司多年来对农业机械化的坚持。
数年前,人们对农业机械化的认知还停留在大型机械作业,而应超则将目光放在了无人机上。彼时,数控专业毕业的他选择回到农村成为“新农人”。
应超出生在南湖区余新镇普光村,父母都是淳朴的农民,他对农业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祖祖辈辈都“靠天吃饭”,回到乡村的应超萌生了“让现代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想法。
“‘新农人’不仅陆地上玩得转,天上一样玩得转!”在购买了大量现代化农业机械后,应超在2016年下半年购买了第一架植保无人机,成了身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9年,无人机驾驶员正式被人社部确定为新职业。应超则是南湖区第一个植保无人机飞手。
植保无人机能做什么?应超给小布算了一笔账,“2012年注册公司时承包的土地是1200亩,农忙时雇15个人工作十多天才能完成农药喷洒,还经常会出现重复喷和漏喷,用上无人机后,我一个人一周不到就可以完成,喷洒还很均匀。”应超自豪地说。
目前,应超的公司承包土地已经达到了15000亩,公司的无人机也增加到了8台。每到农忙时节,村里人见到应超拿着无人机出门,就知道他又要“飞上天”喷农药去了。绿油油的稻田、和美的乡村风景……应超操控着无人机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梦想。
应超的女儿在学校经常向老师和同学介绍,“我爸爸是种田的,还会开飞机!”
村里人见到应超用无人机喷洒农药这么高效,都忍不住上门“求带飞”。
“我一个人用现代化手段种地不算什么,能够带动大家一起才是好样的!”面对上门者,应超有求必应,耐心地教大家驾驶无人机。
应超质朴的想法,正是共同富裕的内涵所在。几年下来,他为农户免费提供无人机操作培训,教出了三四十个植保无人机飞手。越来越多的农户也选择将收获的稻谷出售给应超这个值得信赖的年轻人。
截至目前,公司每年能给周边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28000亩、粮食烘干服务4万余吨,直接带动大户65户,辐射带动大户180余户。“今后我们的方向是数字化赋能、标准化生产,让优质大米‘飞’往更多老百姓的餐桌。”应超说道。
来源|市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 王国伟 余新镇
美编 | 李继升
责编 | 张琪
审核 | 鲁赟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点“在看”,会慢慢收不到我们的推送哦。如果您关注我们的权威信息,请将“南湖发布”加为星标,每次阅读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