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喧天
彩带飘扬
1月22日
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格外喜庆
村内广场上
三十多个展位布置一新
小吃、文创、鲜花、服饰应有尽有
琳琅满目的物品
吸引着游客不断光顾
而不远处的文化礼堂里亦是人声鼎沸
来自浙江全省各地的
500多名观众已经就坐
一场属于村民们的晚会即将开场
“乡土味”满满
真实展现村民的日常
本次“村晚”,有来自浙江省11市30多个文化礼堂的300多位演员登台献技,带来了12个节目。其中有展示村民百姓在农村文化礼堂的丰富活动村歌《一起去乡村》,展现浙江省文化特派员的真实事迹,曲艺非遗串烧《村里来了文化特派员》,村民放下锄头做起传统糕点的舞蹈《捏花糕》……每个节目都充满了浓浓的乡土味。
和演员们一样,观众们也来自全省各地。来自杭州的孙慧婷早早地就在观众席上等待,节目演出过程中,她忘我地跟随着音乐一起摇头晃脑,十分沉醉。“这些节目演的都是我日常一直在接触的故事,所以一下子就能代入进去,很有亲切感。”
节目结束后,孙慧婷仍意犹未尽地与邻座的朋友讨论着刚才的精彩瞬间,她感慨地说:“这样的晚会,让我们看到了农村文化的活力与魅力,也让我对乡村的未来充满期待。”
而在外场的节目也是“土”味满满,不仅有方言版的主持,还有从嘉兴各个县市区文化礼堂选送上来的乡土节目。
杨叙仙是桃园村排舞队的队员,这次“村晚”,她所在的队伍给大家呈现了红火的灯笼舞《欢天喜地》。提起这次参加“省村晚”的演出,她直言道:“我们团队的姐妹都是跳广场舞认识的,平时我们都是自编自演,所以都没想到这次能够登上这么大的舞台!”
尽管这个节目并不专业,却依然引来了现场观众的大声喝彩。桃园村村民张阿姨鼓掌鼓得十分起劲,她说:“平时我也跳广场舞,经常碰到她们排舞团。现在看到她们在舞台上跳得这么好,很为她们感到高兴!”同时,她也表示,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够有机会为大家表演。
唱的是浙江各地的乡音,舞的是浙江各地的乡情,展现的是浙江乡民的生活,这样的“村晚”,牢牢抓住了村民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达,也难怪能连“火”十年不衰。
“文化味”十足
本土文化开出最美的花
在筹备2025年浙江省“村晚”的过程中,朱音肩上承载着非同寻常的责任与期待。
作为海宁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朱音天天和文化打交道,她深知一台“村晚”是连接城乡情感、激发乡村文化活力绝佳契机,同时也是对地方文化的一次盛大展示。如何把海宁特色文化展示出去,展现海宁高质量发展下的丰硕成果,营造人民群众喜庆、欢乐的过节氛围,朱音仔细地考虑着当地特色文化的展现效果,最终决定用“海宁硖石灯彩”来做开场节目。
“海宁硖石灯彩是我们海宁传承数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次‘村晚’中,我们要把它作为重点之一来呈现。”
但是,海宁没有专门的舞蹈艺术团队,要想在短时间内打造出既展现海宁特色又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舞蹈节目绝非易事。
“好在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海宁各个部门、各个条线的鼎力支持,在大家伙的齐心合力下,很快就组成了一支由三十余名文艺骨干组成的临时舞蹈团队,真的特别给力。”
在朱音的精心组织和协调下,临时舞蹈团队的文艺骨干们各显神通,从最初的动作编排到音乐选择,再到灯彩与舞蹈的完美融合,仅仅3天时间,一个美轮美奂的节目《金蛇狂舞》就呈现在了大家面前。作为开场节目之一,《金蛇狂舞》将海宁硖石灯彩与新年“蛇”元素的巧妙融入,一下子将现场氛围调动了起来。
而嘉兴的另一个节目《新桑园访妻》,含“文化”量也是极高。节目的表演者之一孙小璞,是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电视教科影视频道用户运营中心的副主任,也是省级文化特派员。不久前,她来到了海宁市盐官镇祝会村任职。这一次,她以越剧表演者的身份站在了聚光灯下,用戏曲讲述着这个发生在海宁盐官乡村的故事,传递文化的温度。
“我们这个节目名字叫《新桑园访妻》,是以传统越剧《桑园访妻》为蓝本,融合现代元素和越剧、黄梅戏、豫剧等戏曲唱腔,创新地展现海宁当地的文旅特色和发展愿景。” 孙小璞介绍。
在此之前,孙小璞从未接触过戏曲,为了能把“戏”唱好,孙小璞从早到晚都在跟着戏曲老师苦练唱腔和身段。登台亮相时,也是有模有样。
在后台,孙小璞还主动与其他地市的演员交流心得,学习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希望通过自己的演绎,展现嘉兴的文化魅力,同时也希望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让‘村晚’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大舞台,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感受到文化的力量,激发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年味”浓厚
这个新年真热闹
文化礼堂里的节目精彩绝伦,而在文化礼堂外,也同样热闹非凡。各类文化雅集、年货市集、时尚特新书分享会让人大饱眼福。在现场游行的财神、吆喝的年货吃食、精致的非遗手工将观众们的体验感拉满。
作为多次参加市级“村晚”组织、编排的负责人,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文化频道副总监姚加贝见证了“村晚”的不断升级。“这么多年来,村晚的节目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精彩,而村晚的外延也越来越宽。现在的‘村晚’,不只是一台晚会,同时也是一场充满年俗味、民俗味的‘嘉年华’,让嘉兴人能够重拾年的味道。”
文化频道负责组织了此次“村晚”户外区域三十余个展位的设计以及户外舞台十八个的节目表演,“户外活动更重要的是烘托气氛,让更多游客、观众都能参与到喜气洋洋的过年氛围里来,真正做到与民同乐。”姚加贝说。
桐乡石门 “丰同裕染坊”的摊位上,摆满了用蓝印花布制成的小玩偶。“我们的布目前仍旧沿用着最古老的技术,布上的这种蓝色主要是从板蓝根里提取出来的,而设计、刻板、刮浆、晾晒、清洗,也都是由人工一步一步完成的,绝对保留了传统的原汁原味!”丰同裕的工作人员介绍道。“通常我们的产品就是在嘉兴市场上流通,但通过今天的‘村晚’市集,能够把这种古老的工艺介绍给更多嘉兴以外的人,让非遗被更多人看见,我觉得很有意义。”
为期两天的“村晚”市集,吸引了浙江及周边地区超2万人到场。
游客马先生专程从绍兴赶来。他提到,去年的“浙江省村晚”就是在他的家乡举办,其热闹程度让他念念不忘,今年便带着家人继续来“追村晚”。“马上就要过年了,我们提前来感受过年的气氛,也让孩子们多多接触不同地方的文化,长长见识。”在桃园村逛了一下午后,他表示,“一直听说嘉兴的农民可支配收入是全省第一,今天过来看看果然名不虚传。桃园村很漂亮、很高级,村里竟然还有足球场,真令人羡慕!”
来自舟山的刘女士也兴奋地分享道:“我一直很喜欢嘉兴的文化氛围,这次听说我们村的村歌《山歌绕着渔歌飞》入选了今年的省‘村晚’,而且还有各种文化市集,就迫不及待地带着家人一起来了。果然,这里的一切都超出了我的期待!”
来自台州的李先生则表示,他是通过社交媒体上的热烈讨论被吸引而来,想要亲身体验一下这场被誉为“浙江文化新名片”的“村晚”,“不虚此行,这里不仅有浓厚的年味,更有浙江各地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让人大开眼界。”
夜幕降临,华灯亮起,一同闪耀的,还有乡村的幸福生活。
2025年是浙江省,同样也是嘉兴市创办“村晚”活动的十周年。2015年,从海盐沈荡的永庆村开始,嘉兴的“村晚”在全市各地开花。从简陋的水泥搭台,村民充满质朴气息的唱歌跳舞,到拥有专业的舞台设备和精心编排的节目,“村晚”的不断升级也见证了农村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如今,火出圈的“村晚”,或许早已经超越了其晚会本身,它成为了一个集文化传承、民俗展示、经济发展与交流互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盛事。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村晚”所展现出来的,不仅是一场盛大的乡村文化盛宴,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文化自信。
乡村振兴,文化繁荣是应有之义。未来,如何挖掘、传承各地的特色文化?如何让更多村民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嘉兴一直在探索的路上。
点击查看此前报道:
总策划:杨洁
监制:田建明 羊丰伟
摄像:高馨宇 毕祥佳
剪辑:毕祥佳
文案:金燕
摄影:张启帆 徐志达 冯玉坤
编辑:谭娇
责编:羊丰伟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嘉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