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式园林
藏语中,“罗布林卡”的意思是“宝贝园林”,是西藏现存规模之大、营造时间之久、建筑艺术之精美的历史文化及园林式宫殿建筑群,是一座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高原动植物、民族民俗于一身园林。
罗布林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751年,由七世格桑嘉措修建。起初,这里只是拉萨河古道经过的一片荆棘灌木林,人称“拉瓦采”。
七世因常到此地的一眼清泉沐浴治病,驻藏大臣秉承清朝的旨意,修建了供其沐浴后休息的宫殿——乌尧颇章(凉亭宫)。
1755年,七世又在东侧修建了格桑颇章,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此殿,正式将这片地命名为“罗布林卡”。
此后,随着历代的扩建和修缮,罗布林卡逐渐形成了今日的规模宏大、布局精妙的园林风貌。
八世强白嘉措时期,扩建了恰白康(阅经室)、康松司轮(观戏台)、曲然(辩经室)、措吉颇章等建筑,并把原有的小池开挖成湖,按汉式亭台楼阁的建筑风格,修建了湖心宫和龙王亭等建筑,初步具备了园林建筑的特点,使宫殿初具规模。
罗布林卡历代上师的夏宫,也是他们处理政务、举行宗教仪式和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罗布林卡的建筑风格独特,以藏式建筑为主,金色房顶、红白围墙等元素体现了藏族传统建筑的特色。
园内布局精巧,错落有致,既有宫殿建筑的庄重与威严,又有园林景观的秀美与灵动。
罗布林卡主要分为三个区域:前园区、核心宫殿区和金色林卡区。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景观和建筑,共同构成了这座园林的丰富与多彩。
主体建筑包括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等几组宫殿建筑群,每组建筑按自然区域和规模分为东西两大部分。
格桑颇章:是罗布林卡早期的建筑之一,也是主要建筑。设护法神殿、集合大殿、卧室和阅览室。
它位于园林的东部,包括乌尧颇章、曲然、恰贝康、康松司轮等附属建筑。宫苑四周以黄墙围成,建筑以木、石为主要材料,室内结构通用木柱子顶大梁,大梁顶椽子木的形式展开室内空间。
措吉颇章:湖心宫,格桑颇章西北部约120米,是罗布林卡很美的景区。这组建筑吸收汉地造园艺术的形式,营造出一个殿宇亭阁、小池勾栏、林木花草的藏汉合璧园林。
湖心宫、龙王亭等建筑造型上吸收了汉式坡面屋顶的歇山、攒尖、莹顶等形式,流露出一种西藏园林特有的朴实自然情趣。
达旦明久颇章:永恒不变宫,是休息的地方,在措吉颇章北面,与措吉颇章南北相对。
它是罗布林卡最富丽堂皇的代表性建筑,布局复杂、装饰性强、宗教色彩浓厚,堪称西藏近代官邸建筑的典型代表。院内绿树环抱、绿草铺地,花团锦簇,喷池点缀,并开辟假山水榭、亭台小径等园景。
坚赛颇章:是罗布林卡的第四大建筑群,包括坚赛颇章、格桑德吉颇章、其美确齐等建筑。
金色颇章在坚赛林卡西端,意思是最受宠的宫殿,是罗布林卡三大建筑之一。坚赛颇章建筑结构优美,所用建筑材料、装饰等来自当地,特别以雕塑、木刻著称。
准增颇章:作为藏书阁。
夏典拉康:上下两层有佛像。
康颂司伦:又称康松司伦,意为威镇三界阁,是罗布林卡东门处醒目的一座阁楼。汉式金顶设计。下层为过道,二层为看戏台。
浓郁的藏式建筑风格。
罗布林卡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古建筑面积达19745.1平方米,拥有大小房间400多套(间)。
园内植物有100余种,拉萨地区常见花木以及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内地和国外的奇花异草、名贵花卉。里面还有高原特色动物的动物园。
除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外,罗布林卡还有人工湖、凉亭等建筑小品。这些自然景观与藏式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藏式园林风光。
园内设有佛堂、讲经堂、护法神殿等宗教建筑,有藏传佛教的深厚底蕴。可以在此体验藏传佛教的宗教文化和仪式,感受浓厚的宗教氛围和独特的宗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