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而建的雪域圣殿
布达拉宫,是坐落在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的宏伟建筑,关于布达拉宫的历史背景,存在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布达拉宫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的。另一种说法则称,这座宫殿是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的王宫。无论哪种说法,都体现了布达拉宫在藏族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据史料记载,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的吐蕃王朝时期。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间宫殿的三座九层楼宇,取名叫布达拉宫。
1645年,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时期的护法王固始汗和格鲁派摄政者索南群培重建了布达拉宫。重建后的布达拉宫成为历代上师的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仪式的举办地。
1690年,第司桑杰嘉措为五世上师修建了灵塔,扩建了红宫。此后,历代又相继进行了多次扩建,最终形成了布达拉宫今日的规模。
建筑风格
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宫殿外墙厚达2至5米,墙身为花岗岩砌筑,坚固稳定。屋顶和窗檐采用木制结构,飞檐外挑,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式建筑风格。然而,墙面上的装饰形象却是佛教法器或八宝,充满了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
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白宫是历代上师的施政和生活起居之所,高七层,外墙为白色,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是法王洞。红宫则是宗教活动场所和历代上师的灵塔供奉之地。白宫围绕红宫的布局,体现了旧藏政教合一的社会体制。
布达拉宫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白色岩石、蓝色彩色岩石、灰色青藏石、木材、风化石(阿嘎)和白玛草等。其中,白玛草是宫殿屋顶装饰和内部装修的重要材料,具有独特的颜色和纹理,为宫殿增添了一种自然与和谐的美感。
整座宫殿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石壁屹立如峭壁,气势非凡。宫殿内部走廊交错,空间曲折,墙面绘有精美壁画,展示了藏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可以在每天的09:30至15:30参观,旺季时可能会限制参观人数,建议提前规划好行程并预订门票。参观布达拉宫需提前在“布达拉宫”公众号预约,提前10天预约。
无字碑:布达拉宫红宫修建完毕后为了纪念红宫落成而立。据史料记载,1690年(藏历铁马年),红宫动工;1693年(藏历水鸡年),红宫完工。同年藏历四月二十日,红宫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并在宫前立无字石碑一座以示纪念。这座石碑因此被称为“内碑”,与宫外的恩兰·达札路恭纪功碑(外碑)遥相呼应。
无字碑的设立,更是为了铭记那些为布达拉宫修建付出辛勤努力的功臣们。据说,由于他们的功绩太多,无法用语言文字在碑上刻出来,因此立无字碑以表敬意,功德无量。
从这里开始就是“之”字型的圆满汇集道,走上这900多级梯形的山道,每踏出一步都是虔诚。
普措堆朗门:意为“吉祥圆满之门”,是从布达拉宫正面入宫的必经之门,白宫的东大门。门框上雕刻有木雕的八大吉祥图案和七头狮子排列,形象生动,寓意吉祥。
德央夏(东庭院):西面为白宫主楼,东面为僧官学校,南北面为住房。这种布局使得广场成为了一个集宗教、文化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在这里拍摄布达拉宫的全景,也是休息和欣赏外观的好地方。辩经场是观看激烈辩经活动的地方,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独特的宗教文化氛围。
登十二层石阶至木制三排梯便可到达门庭内。
松格果觉:门庭入口两侧墙壁还绘有吉祥回文诗,分别为宗喀巴赞颂词和六字真言图。
沿着木梯再上三层,东西日光殿:均位于布达拉宫的白宫顶层,是布达拉宫中的两座寝宫。
两座日光殿的内部装饰都极为奢华,使用了大量金银珠宝作为装饰原料,色彩鲜艳,历久不褪。
强巴佛殿:又称弥勒佛殿。弥勒佛为未来佛,举世无双的珍品。
据说由110名工匠,花费4年时间铸造完成,共耗黄金6700两,黄铜23万多斤,佛像眉宇间镶饰的大小钻石、珍珠、琥珀、珊瑚、松耳石1400多颗,佛像的袈裟用绸缎3100米,丝线13千克。吸引了无数游客和信徒前来瞻仰和朝拜。
金顶区:位于布达拉宫的最高处,是这座宏伟建筑的精华所在。金顶区内的供奉着历代上师的灵塔的灵塔殿和主供佛殿是藏族信徒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金顶区以其鎏金屋顶而著称,共有7座金顶,上面有许多鎏金装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立体坛城殿:布达拉宫红宫的南侧,由七世上师格桑嘉措亲自设计并召集能工巧匠精心制作。坛城,这一源于印度的古老艺术。
坛城多为铜质镀金或镏金打造,工艺精湛,造型独特。其中,著名的坛城包括时轮本尊坛城、大威德坛城、胜乐本尊坛城以及密集本尊坛城等。
萨松朗杰(殊胜三界殿):在红宫的第八层南侧,是红宫中最高的殿堂,供奉有用金字以藏、汉、满、蒙四种文字书写的长生禄位、珍贵的唐卡、十一面千手观音像、和《甘珠尓》大藏经。
噶当基(现被称为其美德丹基或长寿乐集殿),红宫的最高层西南角。原为六世上师·仓央嘉措的寝宫,名为噶当基。寝宫内描绘了珍贵的《噶当祖师弟子问道录》壁画,因此得名。
公元1782年左右,在第八世上师时期,寝宫被改为佛殿,并塑造供奉了千尊无量寿佛,更名为其美德丹基,亦称长寿乐集殿。
帕巴拉康:是布达拉宫最早期的建筑之一,与法王禅定洞一同构成了松赞干布所建的布达拉宫唯一留存下来的两个殿堂,具有其他殿堂所无法比拟的历史、文物价值。内部装饰华丽,以金色和宝石为主色调,供奉观音。
福田妙果:该匾额由清朝同治帝亲笔题写,悬挂于布达拉宫的帕巴拉殿内。
时轮殿:寺院僧人学修天文和历法的场所。密宗佛神聚集作法的道场,供奉着时轮金刚立体坛城模型。坛城的梵语音译为曼陀罗,它是密宗修行中的重要法器,代表着佛法的宇宙模型和修行者的精神归宿。
次巴拉康无量寿佛殿:主供佛像无量寿佛,佛像通常具有明目、慈悲的面容,法相庄严。
曲杰竹普法王修行洞:红山的最高点,同时也是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它是一座岩洞式佛堂,左右两侧配有两座小白塔,显得庄严而神秘。
法王洞内北侧中央供奉着吐蕃王朝的缔造者松赞干布的塑像。在松赞干布的左首,依次是尺尊公主、文成公主的塑像、吐蕃大臣等。
黎玛拉康:在红宫六层,藏有3700多尊合金佛像,这些佛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参观提示
在参观过程中应遵守景区规定和指示,不要随意触摸文物和破坏环境。在高原地区行走爬台阶要注意节奏,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高原反应症状,应及时休息并采取相应的缓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