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将与马来西亚合作,共同向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提名,把妆艺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新加坡第三次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第二次与其他国家携手申遗。
这次的跨国申遗由两国一起决定。双方计划在明年3月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申请,并将此作为新马建交60周年纪念活动的一部分。预计申遗结果最快2026年底出炉。
国家文物局11月5日于义顺南民众俱乐部召开记者会,宣布这项消息。文物局指出,举行妆艺(Chingay)的社群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槟城和柔佛新山都有。妆艺不仅反映两国共有的文化传承,更是两国人民仍积极参与的活动。2012年,柔佛新山的妆艺被列入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出席星期二在义顺南民众俱乐部的妆艺工作坊,与公众一起尝试为妆艺道具上色。
唐振辉在发言时,宣布新马准备为妆艺申遗的决定。他说,在明年3月为妆艺申遗,并将此作为新马双边关系60周年纪念活动的一部分,是非常有意义的。新加坡的妆艺大游行反映了本地社会的多元文化和多样性,把各行各业的人聚集在一起,注入强烈的社区参与感。
新加坡1973年起举办现代版妆艺时,最初每年约有1000人参与表演。到了2010年之后,新加坡妆艺的规模逐渐扩大,有越来越多人参与表演。图为今年2月举行的新加坡妆艺大游行预演。(唐家鸿摄)
新加坡1973年首次举行现代版妆艺大游行
根据新加坡国家图书馆资料,妆艺最早由南来中国移民在19世纪带到槟城,节庆活动以大型游行和大旗著称。在新加坡,妆艺游行最早见于1840年的媒体报道。1973年,人民协会开始在本地举办现代版的妆艺大游行,51年来已发展成年度的多元文化盛会。
1973年起举办妆艺时,最初每年约有1000人参与表演。到了2010年之后,新加坡妆艺大游行的规模逐渐扩大,有越来越多人参与表演。
惹兰龙狮坊的艺术总监陈俊全(55岁)自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以舞龙和舞大旗的形式参加每年举行的妆艺游行。目前,他所带领的惹兰龙狮坊每年都邀请外国会员飞来新加坡,与本地会员一起参与妆艺。
龙狮坊会员何璇烨虽然只有15岁,却已经有两年参加妆艺的经验,曾参加过舞龙和舞大旗的表演。陈俊全说,为妆艺申遗,对下一代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妆艺是一种传承,应该好好保留下来,让下一代可以认识到妆艺这个传统。
新加坡创价学会从1981年开始参与妆艺大游行,每年都派出两三百名会员参与这项年度活动。理事长吴锦华(57岁)本身就是从1981年开始参与妆艺。他说,学会每年从11月就开始为隔年的妆艺项目进行排练,每年会根据主题策划表演项目。学会鼓励会员全家一起参与,甚至是三代一起参与。
吴锦华说:“在创价学会,参与妆艺已经是一个传统,可以让会员们建立起归属感和自豪感。”
新加坡两度成功申遗
新加坡曾两度成功申遗,第一次是在2015年,新加坡植物园成为新加坡首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
在2020年,新加坡第二次申遗成功,本地的小贩文化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ICH)。
去年3月,新加坡与文莱、马来西亚和泰国合作,共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名,把东南亚区域的传统服装卡峇雅(Kebaya)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新加坡首次同其他国家一起申遗,卡峇雅的申遗结果预计下个月出炉。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Read more)。
相关阅读:
文:王辉雯
我们入驻小红书啦!
请关注《联合早报》官方账号
带给你新加坡最“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