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 产科分会场 | 2024中国妇产科学术会议 会议纪要

文摘   2024-06-21 20:40   北京  



产科分会场



产后出血救治:科研结果转换为临床实践

刘兴会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刘兴会教授首先介绍了产后出血的研究概况。产后出血的研究对于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刘教授的团队通过建立围产数据的队列,与循证医学数据的结合,开展全球首个产科预测模型方法学调查,进行临床的转化和应用。刘教授指出阴道分娩后常规进行子宫按摩预防产后出血并没有得到循证医学的证据,预防产后出血首选缩宫素,高危患者考虑联合使用麦角新碱,髂内动脉球囊阻断用于胎盘植入性疾病并没有积极有效的治疗意义。产科自体血回输具有安全性,并且用时短,节约血源。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以及实践,使我国的子宫切除率以及孕产妇死亡率都大大下降。



高龄孕产妇管理:科研结果转换为临床实践

赵扬玉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赵扬玉教授提到现在临床高龄妊娠逐年增加,循证医学提出高龄产妇不良结局发生风险增加,因此对于高龄妊娠的研究以及科研临床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高龄孕妇的孕期管理应该从孕前开始,进行孕前评估,体重,血糖,血压,均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赵教授随后讲解了高龄孕妇如何进行产前筛查和诊断,妊娠糖尿病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并发症的防治,以及分娩时间和分娩方式的选择。目前临床上仍然缺乏对45岁以上孕产妇的临床规范管理,多学科的合作、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运用对于提高高龄孕产妇的母婴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产前诊断:科研结果转换为临床实践

高劲松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高劲松教授首先介绍了产前筛查中的遗传学筛查,目前最常见的还是染色体异常,会造成胚胎死亡、结构异常、生长发育异常、智力障碍以及寿命缩短等后果,因此产前遗传学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价值。高教授通过唐氏综合症产前筛查模式的变化为例,讲述了近几十年遗传学筛查的发展和进步。无创产前检测(NIPT)也在不断发展,对于染色体非整倍体、拷贝数变异、22q11.2微缺失、单基因病的筛查检出率也在增高,假阳性和假阴性率降低。目前整合性的NIPT技术的研究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为下一代基本所有类型的人类遗传病产前筛查铺平了道路。



新产程:科研结果转换为临床实践

张华 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华教授介绍了产程图的发展历史,然而由于妊娠群体的变化、产程中干预措施的运用,旧的产程图在目前临床的使用中存在争议。由于现在研究方法的发展和样本量的扩大,对于新的产程图的描绘,WHO进行了几次更替,并且不再推荐常规使用产程图进行产程管理,简化后更强调以预警为目的。新产程图提倡个体化处理,以母婴状况为向导,促进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我国在《2020年正常分娩指南》采用以5 cm作为活跃期的标志,然而高龄经产妇具有独特的特点,适用于我国人群特征的产程标准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阿司匹林在妊娠期应用

王丹 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王丹教授介绍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靶器官的损伤广泛,低剂量阿司匹林在妊娠期的使用具有相对安全性,对于预防子痫前期具有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表明低剂量阿司匹林的使用可以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病,靶器官的损害,但是对于没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患者,目前的循证医学依据并不支持使用。对于妊娠期低剂量阿司匹林用药监测主要参考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弹力图,在进行实验室检查的同时重视临床表现,停药时间推荐在孕36周或分娩前停药。低剂量阿司匹林在妊娠合并风湿免疫性疾病、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等其他适应征中的使用均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子宫颈机能不全、子宫颈环扎术:科研结果转换为临床实践

时春艳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时春艳教授首先介绍了子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治及研究概况。早产的发生率在我国达到5%~12%,并且有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然而子宫颈机能不全是可以进行防治的早产的重要病因之一。对于子宫颈机能不全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手术治疗进行子宫颈环扎术。环扎术对降低早产率具有显著的作用,时教授对于环扎手术指征进行了探讨,对于环扎术式也进行了探讨,讲述了环扎术的一些创新性研究,以及在环扎术后如何进行并发症的预防,未来仍然需要根据临床问题的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



产时监护:科研结果转换为临床实践

古航 教授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古教授简述了产时电子胎心监护(EFM)的基本知识,包括基线的定义,基线变异,几种减速。然后介绍了产时胎心监护的三级评估系统,由于第I类EFM和第III类EFM定义明确,排除第I类EFM和第III类EFM即属于第II类EFM。古教授着重介绍II类EFM在分娩过程中相对常见及其对妊娠结局的重要性,并且详细为大家讲解了如何正确识别、解读和处理II类EFM。临床医生需要根据胎心监护以及具体病情的变化及个人经验,决定下一步的处理方案,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分娩时机,以确保母胎安全。



大数据背景下产科临床研究的范式

李笑天 教授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李笑天教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大数据时代临床研究应该怎么做。由于现在科学的进步,新技术导致范式革命,促进科学的进步,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应用广泛。李教授分享了通过信息技术、多组学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建立临床研究大数据库,建立预测模型,进行预测试验研究,也可以进行解释性试验、实用性试验。并且强调了大数据的范式,包括数据平台规则、临床预测模型、真实世界研究、精准医疗以及概念化的能力。最后总结大数据时代在疾病防治和机制研究中的重要性。



中期引产相关问题探讨

董晓静 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董晓静教授介绍中期妊娠引产的特点,尤其是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董教授分享了对于稽留流产和死胎的引产处理及相关并发症、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伴植入的引产处理及相关并发症、瘢痕子宫中期妊娠的引产、子宫颈手术后的中期妊娠引产以及引产失败问题的相关探讨。董教授强调对于中期妊娠终止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重视子宫颈预处理,对不同妊娠情况及不同孕周选择不同的引产方式,并且加强引产并发症的防治。



主持风采


高劲松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王岚 教授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


纪要撰写:周林玮
审校:张楠

母胎医学杂志英文
以“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母婴安全与健康”为宗旨,立足国际,为我国广大相关领域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信息传递和了解国内外母胎医学及新生儿领域发展动态的窗口与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