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敦金教授首先通过最新的临床文献谈到胎盘植入性疾病(PAS)的危害,目前关于PAS研究的临床实践主要有五大方面:筛查、防治、诊断、治疗、后续研究。筛查与防治应该针对定性、定时、概率、预测、预后因素开展研究。而早期诊断能够降低PAS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针对PAS的治疗,除了基本的治疗手段,积极开展多学科团队(MDT)讨论。对于PAS的处置,应该牢记:人际沟通、团队精神、领导才能。
胡娅莉教授介绍到子宫内膜具有神奇的功能性再生能力,针对内膜原位再生障碍的两种疾病,胡教授团队发现复发性重度宫腔粘连(IUA)难妊娠,薄型内膜(TE)细胞出现衰老现象。而针对这两种疾病的治疗仍很局限,希望利用干细胞技术重建子宫内膜功能。目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治疗IUA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显示,自身骨髓干细胞支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但还应该进一步探究发病机制,拓展治疗方法。
孙路明教授指出胎儿生长受限(FGR)已经成为全球围产儿死亡及患病的首要原因。目前对于FGR过度诊断和漏诊问题凸显,亟待建立中国人群特异性生长标准,建立新的临床筛查模型。同时,应通过建立规范的诊断路径对FGR进行精确诊断。对于胎儿的宫内诊断也是FGR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对于FGR宫内治疗的进展包括基因靶向、干细胞治疗等。孙教授团队正在建立我国胎儿生长曲线和胎儿生长受限干预体系的全链条研究,为减少FGR的发生建言献策。
王子莲教授指出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在孕期及产褥期动态评估VTE的风险。而目前国内产科VTE的临床研究较少,且以诊断筛查、预防和病因研究为主。现有临床研究发现对于有VTE病史的孕妇,低剂量的低分子肝素(LMWH)是预防孕期VTE的适宜方法。我国目前正努力提高VTE的规范预防率,连续四年纳入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王谢桐教授指出不同指南对于复发性流产的定义各不相同,近50%的受孕会出现生化妊娠或着床失败的情况,而原因不明的复发性流产更容易发生连续妊娠失败的现象,所以明确复发性流产的原因显得极为关键。而目前复发性流产明确的原因大致分为遗传缺陷、子宫结构异常和凝血功能障碍,具体包括胚胎染色体异常、黄体功能不全、高泌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遗传性血栓症、抗磷脂综合征,以及免疫因素等,均为复发性流产的常见致病因素。
冯玲教授指出目前全球范围内死胎情况仍旧严峻,死胎是发生在孕期、临产后、分娩过程中的胎儿宫内死亡,死胎的发病因素包括母体因素、胎儿因素、胎儿附属物因素、双胎妊娠相关死胎、受孕方式及分娩孕周。而对于死胎的处理首先应当明确原因,一经诊断,尽快引产并做好记录。并应该针对可预防因素进行干预,对进一步降低死胎发生率具有重大意义。陈功立教授指出胎儿宫内治疗研究需要严谨的临床科研设计,目前胎儿手术分为:胎儿镜手术、超声引导手术、开放胎儿手术、产时子宫外处理(EXIT)手术四大类。胎儿宫内治疗的重要前提是精准诊断和评估,出生后干预结局好的,不危及孕期胎儿安全的胎儿疾病,坚决不做宫内治疗。此外,应选择最佳时机进行胎儿宫内治疗,并尽全力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