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克服一篇论文写作前的恐惧感?

学术   教育   2024-03-18 08:35   安徽  

作者

代陈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在读博士生,主要探究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组蛋白翻译后修饰的调控机制。


1

引言

在我们开始一篇文章的撰写时,往往不知如何下笔或是不停否认自己撰写的内容,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撰写效率低而且陷入自我纠结。在这里我通过结合平时阅读的文献,提出了一些文章撰写方面的浅薄见解。


2

撰写内容:简洁、逻辑、重点

我们之所以不知如何动笔主要有两个原因:

1. 英文撰写的不自信,不敢写;

2. 行文逻辑混乱,不知道该写什么。

我们为什么不敢写呢?我想大概如同我们在初高中写英语作文一样,担心单词语法的错误。其实,现今很多软件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这些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慢慢发现如何简洁明确地表达内容才是真正的难点。例如,我在用简短的句子描述完实验现象后,非常喜欢添加定语等对句子进行扩写,从而导致句子较长、信息冗杂、无法突出重点。之所以对句子进行扩写的主要原因是我担心通篇简短的句子会显得行文稚嫩,当然归根结底是对于自己英语水平的心虚。因此,这使我忽略了读者需要文章简短流畅、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等需求。


3

撰写顺序:R&M-I-D-A

如何安排内容的撰写也是大家纠结的问题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个人比较倾向于按照Results & Methods-Introduction-Discussion-Abstract。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Results和Methods分别对应于实验结果的描述分析和实验条件及操作的撰写,这应该是我们在整个课题中最熟悉的部分。在文章投稿前,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因此我们只需要对这一部分进行准确客观的描述即可;

2. Introduction需要描述你所研究领域的现状、不足,从而自然过渡到自己课题的意义和重要性。在课题开始前,我们对于这些内容应该已经得到充分的了解;

3. Discussion是我个人认为最难撰写的部分。因为这一部分需要对你的实验结果进行延伸、反思以及适度的猜想等;

4. 我认为在对其余部分进行撰写和思考时,本文想要突出的重点和意义应该已经被梳理清楚,这也正是在Abstract中所要表达的内容。




4

撰写难点:Discussion

Discussion不仅集中了数据和结论的精华,同时也是文章主题的总结和升华。个人认为Discussion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 重述全文的重要结果和结论。Discussion与Results不同,这里更强调结果呈现的关系、逻辑及概述。我认为这里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对于Results内容的过多重复,从而导致该部分内容显得啰嗦、冗余;


2. 将本文的工作与前人的工作进行对比,阐明结论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从而自然地突出本篇文章的特点和创新。另外,我们应该从更大的研究背景出发,进一步探讨本文工作在该领域的研究意义。将其与前人的工作联系起来,对整个领域的研究进行一个清晰的梳理,对该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等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在整个Discussion中,这一部又是我认为最难把控的内容。因为该部分的延伸不仅在于突出本文工作的新发现,同时要让同行看见你对这个领域的全局见解。在投稿时,难免会担心该领域资历较深的前辈是否会认可自己的见解;


3. 在整理大的研究背景与我们工作间的关系后,我们应该主动提及本文中存在争议或难以解释的发现,表明本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以生物学为例,由于细胞环境极为复杂多变,因此有时我们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对多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但是我们依旧需要正视一些实验结果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原因、未来改进的方向等。另外,Discussion的合理猜想和推测一定要与Results一致,最好有一定的数据或文献支持。在撰写文章初期时,我也曾纠结是否要主动暴露自己研究的不足,主要担心这样是否会让编辑认为我的工作不够出色不够完美。但是在后来文章修改以及和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我也重新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不完美的工作也正是未来我们需要改进的方向;


4. 最后,我们应该简述上述中的主要研究结果及其重要性,陈述该研究如何推进本领域的研究。在强调本文结果的新颖性和重要性时,我们要尽量客观---不要过于夸大也不要过于不自信。




5

Discussion撰写案例分享

Regulation of the Dot1 histone H3K79 methyltransferase by histone H4K16 acetylation.

doi:10.1126/science.abc6663


本篇文章Discussion包含了重要结果的简述、结果的延伸梳理、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等内容。其次,本篇文章对结果的重述与Results顺序一致,更方便大家的阅读和思考。由于本篇文章涉及多个研究对象而且每个研究对象都被广泛的研究,因此作者以模式图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结果,更方便大家的理解。




关于e论文

“e论文”微信公众号由国内外在职教师组成,是交流科研和论文写作经验的一线平台,已推出250+篇原创推文每周持续更新,举(协)办了4个在线讲座。非常骄傲我们原创的科研日历被9万+教师和研究生所关注。如果喜欢,请点赞、关注和分享。

e论文
做有温度的科研人!每周一分享原创科研论文技巧和经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