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F大公报专栏 | 黄奇帆: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观察和思考

财富   2024-12-09 18:10   北京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今天我围绕这个话题,谈一谈我的一点理解和看法。

一、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但总体上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仍不匹配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近年来人民币与美元利差有所扩大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综合指数不降反升,人民币在支付结算、投融资、计价、储备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2024年8月的数据,人民币在全球支付清算中的占比达到4.69%,连续10个月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占比为5.95%,是全球第二位贸易融资货币。越来越多的境外市场主体在考虑使用人民币作为融资货币,用于对华贸易。随着我国人民币互换安排、清算网络日益健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选择使用人民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也有越来越多的境内工商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倾向于使用人民币作为合同的计价货币。在储备货币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储备占比为2.14%,较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SDR时提升了1.07个百分点,全球排名第七位。

应该说,这些进展十分喜人。但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人民币国际化仍有很大的空间,仍有大量工作要做。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2023年货物出口总额达23.77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出口市场份额的14.2%,出口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货物进口总额17.99万亿元,占全球份额10.6%,进口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二,进口来源地覆盖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我国也是全球投资大国,对外投资流量近两年已经是全球第二。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巨量的国际支付结算、投融资、贸易计价和货币储备需求。《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显示,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季度平均值为6.27,而美元、欧元的国际化指数分别为51.52、25.03,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从全球货币格局看,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美元,是世界货币。美国GDP占全球的25%,但国际支付中将近50%是美元计价和结算的,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接近60%。第二类是欧元、英镑、日元等,这些货币对应的经济体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分别与这些货币在全球市场中的比重大致相当。第三类是其他经济体,其货币地位远低于其GDP在全球中的比例。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3年GDP占全球比重达到17%,而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在全球支付清算中的比例仅有百分之四点几;作为储备货币,仅占全球百分之二点几。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至少要实现与欧元、英镑、日元相当的地位,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相当。

需要说明的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中国经济自身更加开放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为了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需要的国际化。中国要建设金融强国,固然需要强大的货币,但这种强大是与其自身经济发展的阶段相匹配的强大,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强大,而不是沦为滋长资产泡沫、收割他国财富、动辄制裁别国的工具。

三、多措并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快建设离岸人民币市场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人民币国际化是金融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内容。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是继续推动中国跨境贸易以人民币计价、人民币结算。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再创新高,特别是未来将增加进口。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金额的比例为24.8%,今年1—8月该比例升至26.5%。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特别是随着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合作的深化,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5%;到2035年将达到45%。以此为基础,预计人民币在全球支付结算中的比重每年会增加1个百分点,到2035年中国人民币在支付结算中的比重将达到17%左右。

二是继续改善服务,为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38万亿元,增长15.6%,跨境电商成为全球贸易的新势力,成为推动中国贸易发展的重要动能。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推进通关、税务、外汇等监管创新,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触电上网,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应用。

三是继续扩大开放,为“引进来”“走出去”提供更加便利的投融资服务。过去四十多年,中国引进外资连创新高,从1980年代每年20亿美元,到1990年代每年300亿美元,再到2000-2010年每年600亿美元,再到2011-2020年每年1200亿美元,再到过去几年每年1600亿美元,中国持续多年成为引进外资的第二大国。可以预见,未来中国仍将是外资最为青睐的目的地之一。这个过程中,外资进入中国,可以是外币,也可以是人民币。外资以人民币进入,可以成为人民币的回流机制。同时,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也可以用人民币作为主要币种,带动人民币走出去。这样一来一去,形成人民币双向循环的良性机制。

四是加快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目前,香港、新加坡、伦敦等已经成为主要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其中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2023年SWIFT报文数据显示,香港与全球103个国家地区发生跨境人民币客户汇款收付,承担的全球人民币支付清算量折合约159万亿美元,占全球人民币支付清算量的73.3%。接下来要继续发挥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进一步丰富人民币产品,为人民币离岸投融资提供更好的标的。同时,注意到RCEP区域也是人民币跨境使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推动人民币在RCEP区域使用也是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的重要方向。

四、资本项下可兑换是扩大金融开放的重要方向,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人民币取得应有的地位

推进资本项下自由兑换是扩大金融开放、建设金融强国的题中之义。近年来,围绕资本项下可兑换,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下自由兑换有联系也有区别。不是资本项下自由兑换就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就能水到渠成,而是反过来,只有人民币国际化达到一定程度,才是资本项下自由兑换的必要条件。这里面实际上是金融开放与安全的权衡。什么时候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达到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当的程度,资本项下更加自由的兑换才具备了必要的条件。


本文由国际金融论坛(IFF)顾问、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为11月22日国际金融论坛(IFF)第21届全球年会“扬帆出海:中国企业的大航海时代 ”议程演讲改写而成,并授权本专栏发布。


国际金融论坛
国际金融论坛(IFF)北京秘书处官方账号。IFF是非营利、非官方独立国际组织。2003年10月由G20国家、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全球领袖共同发起成立,是全球金融常设对话机制和多边合作机构,被誉为全球金融领域的“F2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