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医中药是一场善意长存的修行……
今天,小郎中带大家认识一个古方——乌梅丸。
不过,此乌梅丸可不是《伤寒论》里的乌梅丸,今天的乌梅丸出自南宋严用和的《济生方》,人们为了把它和张仲景的乌梅丸区别开,因此,习惯称这个方子为济生乌梅丸。
济生乌梅丸本来是治疗“肠风便血”,而直肠息肉便血的症状与古人所说的“肠风便血”极为相似,于是,后人便将此方用于直肠息肉,却每每收到奇效。既然对直肠息肉有效,那么对其他息肉是不是也有效呢?中医治病,贵在一个灵活变通,如果在此方的基础上灵活加减,对体内多种息肉,均有消散的功效。说到乌梅,它可是很多去息肉药方的坐上嘉宾,比如乌僵薏柴汤、息肉四味药,里面都有乌梅,为什么乌梅如此受到青睐,以至于大家在消除息肉的时候非用不可呢?很多人都知道,乌梅有生津止渴的功效,“望梅止渴”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哪怕在脑子里想一下,嘴巴里都会流酸水,其生津的威力可见一斑;另外,夏天大家都喜欢喝的酸梅汤,也是乌梅在里面起作用,夏天天气闷热,口干舌燥,一杯酸梅汤下肚,解暑止渴又除烦,难怪现代人越来越离不开它。说白了就是正常情况不应该长的,多余的赘肉,比如身体表面的扁平疣、瘊子,当然还包括身体内部的息肉。对于体表的赘肉,古人只用一味乌梅就能解决,具体做法:把乌梅放到米醋里浸泡,再把泡开的乌梅肉切下来,敷到恶肉上,再用胶布贴上,大概一周左右就能消掉。对于息肉类的赘生物,西医的方法是手术切除;中医往往也用攻坚消散的思路,为何这里却用了酸收的乌梅呢?消散息肉就好比一场伏击战,最好的做法就是,先把敌人团团围住,形成困兽之势,然后再集中火力,一举歼灭。也就是说,要把这个息肉散掉,你先得把它收伏住,防止它不断长大。就像张仲景用乌梅丸治疗蛔虫症,蛔虫得酸则静,先用乌梅给它安静下来,再配合辛散温通的附子、干姜、桂枝、川椒等,一收一散,蛔虫就下来了。所以,看到这里,你就该明白了,为什么乌梅治疗息肉效果这么好,因为它先将息肉收伏住,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将其彻底消除。如果说乌梅属于收,方中的另一名成员僵蚕,就属于散。家蚕感染白僵菌之后身体会僵硬,变白,因此又叫白僵蚕。黄元御在《玉楸药解》里称:“活络通经,驱风开痹”。总结一下,就是说,僵蚕有消痰散淤的功效。我们知道,息肉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气机运行障碍,形成痰和淤血,痰和淤血搅合在一块,慢慢就形成了有形的息肉。僵蚕既能消痰结,又能化淤结,它一进入身体,能把体内的淤血和痰核破掉,然后就像蚕宝宝一样,将体内的息肉蚕食掉。你看吧?乌梅再配合僵蚕,无疑是消散息肉的最佳拍档,乌梅将息肉围困收伏,僵蚕将痰瘀破开,一收一散,一阴一阳,可谓是妙不可言。济生乌梅丸可以调理胃息肉、肠息肉、胆囊息肉、鼻息肉、子宫息肉等多种息肉,尤其消化系统的息肉效果最好。
取乌梅1500克(醋泡去核),僵蚕500克,打粉后用蜂蜜调成丸,每丸重9克左右,一次一丸,一天三次。息肉,毕竟是有形的病理产物,跟无形的气滞不同,治疗起来时间要久一些,一般来说,服用三个月可见到效果,半年可基本痊愈,如果三个月没有任何效果,可能不对症,就需要重新辩证开方了。长了息肉很多人会选择手术切除,可是切了之后用不了多久又会长出来,为什么呢?因为你体质没调理过来,生活习惯没有改变,前面小郎中讲过,息肉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气滞导致痰湿和淤血,最后痰瘀互结而成,所以要想彻底根除息肉不复发,还是要调整身体的状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湿重体质,可以用可以用参苓白术丸、苓桂术甘汤、平胃散;痰湿体质,化痰可以用二陈丸、三子养亲汤或温胆汤泡泡脚;淤血体质,可以服用三七粉、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丸;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首发于公众号小郎中说,转载请尊重平台规则,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