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虹膜写真”在网络上走红,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体验打卡。“虹膜写真”是通过独特的设备将模特的眼睛虹膜细节拍摄出来,再通过PS将其以艺术的形式展现。“虹膜写真”走红的同时也引发关于其是否安全的热议。18日,南通首家“虹膜写真”摄影店正式开业,记者前往一探究竟。走进店铺,各种具有“星系”“银河”等风格的“虹膜艺术照”和“虹膜艺术饰品”整齐地陈列在显眼的位置。
前来体验的消费者先通过凹面镜观察自己双眼的纹理,选定需要拍摄的眼睛,然后再进行拍摄。“虹膜写真”的拍摄设备与眼科的视力测试相似,需要把头部固定在托架上,睁大眼睛,摄影师再用单反微距摄像机拍摄虹膜照片。接着,摄影师将拍摄好的照片放到电脑上,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去修图。整个过程40分钟左右。虹膜艺术照
摄影店老板张杰告诉记者,试营业至今已有一周,大概有十几位消费者前来体验,其中不乏情侣、闺蜜,还有一对50多岁的夫妻。大家都是奔着“留作纪念”这个初衷才来体验。南通这家“虹膜写真”摄影店是张杰的第二家店。去年,他和朋友在上海也开了一家这样的店,每个月有200多位消费者前去体验,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将“虹膜写真”做成装饰品。“第一次接触虹膜写真是看到电影《I型起源》的影片海报,片中男主角通过虹膜的独特性找到了与失去的爱人再次相连的纽带。于是进一步了解到,虹膜写真已在欧洲流行了一段时间。”张杰认为,“虹膜写真”受人追捧,核心魅力在于每个人眼睛里的虹膜都是独一无二的“天然密码”,就如同指纹一样。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虹膜纹理的独特性,对追求个性、渴望留下专属印记的群体而言,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不少年轻人热衷于此,情侣们更是将其打造成爱情的浪漫见证。虹膜艺术饰品
微距镜头将虹膜细节无限放大,肉眼难辨的纹理变成璀璨星河,营造出星云缭绕的惊艳梦幻感。“虹膜写真”带来新奇艺术体验与美好纪念契机的同时,不少人认为其中也暗藏健康与隐私风险。
面对网络上“拍摄时的强光是否伤眼”这一问题,张杰也作了解释。“伤害眼睛的是太阳强光和紫外线,我们的补光灯在眼周打光不至于对眼睛造成损伤,产生的瞬间光源会略微产生眩光和干涩,在片刻休息后会得到缓解。”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卞洪俊表示,虹膜写真的原理是通过光照将瞳孔缩小,将虹膜的局部放大,呈现出细微的结构,类似于在医学上已经广泛应用的一些眼科检查,一般情况下不会对人眼造成伤害。但由于拍摄瞬间往往需要强光照射,如果光线过于强烈,瞬间光能聚焦、直射眼底,还是有可能对视网膜造成光损伤。“建议在拍摄时,眼睛尽可能避开强光,更不要注视光源。如果一次拍摄不成功,注意不要立刻重复多次拍摄。”
同时,卞洪俊还提到“虹膜写真”的拍摄与普通摄影不同,需要被拍摄者将额头、下巴放在托架上面,如果前面的顾客患有“红眼病”等传染性眼部疾病,可能导致器具被污染,继续使用可能引起继发感染。因此,在拍摄“虹膜写真”前,商家有必要做好器具的消毒、清洁工作,避免交叉感染。卞洪俊提醒,有角结膜炎、眼底病变等眼病,或近期刚接受眼科手术的患者不建议进行“虹膜写真”。虹膜作为生物识别领域的关键要素,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解锁、重要场所门禁及金融安保等关键环节。“虹膜写真和虹膜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有从业者表示,虹膜识别需要通过活体检测,捕捉眼球运动轨迹来进行识别的,而虹膜写真是静态的,而且后期还会进行艺术渲染,无法做到生物识别。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燚认为,“虹膜现在适用领域很少,但虹膜和个人指纹类似属于专属个人信息。现在指纹解锁已经普遍适用,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如虹膜技术能够推动普遍使用时,其便捷性要比指纹识别更好。一旦将来普遍适用虹膜技术,而普通消费者通过‘虹膜写真’将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如被不法分子获取,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也有可能引发连锁的财产,甚至是人身安全的隐患。”同时,张燚提醒“虹膜写真”如果单纯作为艺术品,并经消费者本人同意拍摄,不涉及侵犯隐私。但商家若利用拍摄底片获取不法利益,则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因此,拍摄前商家应承诺不将消费者信息作其他用途,否则追究其法律责任。建议商家和消费者双方在拍摄前签订合同,避免后续纠纷。最后提醒大家,如果你也想拍一张属于自己的“虹膜写真”,不仅要嘱咐店家妥善保管底片,自身也要克制分享欲,尽量避免将照片随意上传网络公开平台,为个人隐私筑牢坚固防线。采写:南通报业全媒体记者 朱颖亮
图、视频:南通报业全媒体记者 顾欣
编辑:彭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