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Phone到EV,从郑州看中国

财富   2024-11-14 11:24   日本  

比亚迪郑州工厂不到1分钟就能生产1辆车(10月河南郑州市)

藤野逸郎:郑州曾是全球最大的iPhone生产地,富士康郑州工厂曾有约35万人就业,现在已降至十几万。而比亚迪郑州工厂现在以“不到一分钟一辆”的速度生产多款新能源车。“郑州的产业正逐渐从单纯的代工加工,向强化制造与研发体系转型”……

   

      藤野逸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曾是全球最大的iPhone生产地,如今正在向纯电动汽车(EV)生产转型。与iPhone等手机生产量最高峰时相比,产量已经减少了约一半,而中国电动汽车巨头比亚迪(BYD)则在郑州增加工厂规模。同时,EV相关供应商的聚集也在加速,依赖于手机代工生产的产业正在急速转型。

  

      10月下旬,当记者前往比亚迪在郑州运营的汽车工厂时,看到广阔的厂区里新车整齐排列,装载汽车的运输拖车不断发出。由于新员工还未收到统一的蓝色制服,许多人戴着写着“新员工”字样的红色臂章工作。

  

      该工厂自2023年4月开始逐步投入生产,目前已经按照“不到一分钟一辆”(BYD)的速度生产多款新能源车,包括SUV“宋Pro”和轿车“海豹07”。2023年的生产量达到了20万辆,预计2024年将增加一倍。邻近区域还在建设用于生产汽车电池的工厂。

 

      在郑州投资新能源车生产的并非只有比亚迪。

 

      国有大型企业上海汽车集团在郑州建设了该集团最大规模的工厂,并投资20亿元新建了一座车载电池厂,该厂从10月开始投产。上海汽车集团高层表示,将郑州作为新能源车的生产和出口基地。当地企业中,中国大巴制造商宇通客车也在加紧生产电动巴士等新能源车辆。

 

      郑州市新能源车生产热潮的背后有政府的推动。

 

      郑州市委书记安伟在2022年表示要将郑州建设为中国最大的新能源车生产基地。同时,郑州市也出台了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补贴和销售奖励政策,旨在集聚车载电池、发动机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能力。

 

      比亚迪工厂的投产使得2023年郑州市的新能源车生产量达到了约32万辆,是前一年的3.5倍。郑州市市长何雄在2024年9月表示,郑州市计划到2025年将新能源车的年产量提升至150万辆,并设定了60%本地零部件采购率的目标。

 

      郑州市的经济过去主要依赖于iPhone的组装生产。台湾鸿海精密工业旗下的富士康科技集团(Foxconn),自2010年起在郑州建设了其规模最大的工厂,占据了全球iPhone组装量的约六成。

 

      然而,根据郑州市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郑州市手机生产量约为1.4亿部,相比2017年的高峰期减少了一半。受到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因素的影响,美国苹果公司将部分iPhone的生产转移至印度等地。当地的富士康员工透露:“过去最忙的时候是三班倒,现在已经改为两班倒”。

 

       据中国媒体报道,iPhone在印度的生产比例目前为10%左右,预计在未来几年将提高到25%。富士康母公司鸿海在印度的投资计划已经陆续公布,印度本地财团塔塔集团旗下的塔塔电子也在扩大代工业务。

 

富士康郑州工厂的员工在减少(10月,河南省郑州市) 

      iPhone的销量也在增长乏力。中国天风国际证券的知名分析师郭明錤在10月表示,苹果向供应商下达的2024年10月至2025年6月的iPhone 16订单量,比最初计划减少了约1000万部。

 

      在郑州,富士康的工厂曾有约35万人就业。随着生产线的自动化进程,当前在当地人力资源公司统计下,员工人数已降至十几万。工厂附近的餐饮街上,大约有130家餐馆,其中一半已关门。一家餐馆的老板表示:“比起2015至2017年的高峰期,营业额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一”。

 

富士康郑州工厂附近的餐饮街倒闭店铺增多(10月,河南省郑州市)

      iPhone生产曾是郑州乃至河南省经济的支柱。2015至2017年,河南省出口额中的手机占比超过60%,而2023年这一比例降至46%。因此,急需培育下一代增长产业。河南省党委书记在2024年2月表示期待郑州成为省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

 

      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的伊藤亚聖副教授分析郑州的情况时表示:“郑州的产业正逐渐从单纯的代工加工,向强化制造与研发体系转型。当地企业的供应链如果形成,意味着中国的产业基础得到强化”。 

 

      中国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战略,旨在加速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尤其是新能源车和人工智能(AI)等领域。郑州在新能源车产业的成长,或许会成为其他地区的先行示范。

 

      然而,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后,可能会加大对中国经济的压制,半导体等高端技术领域的出口管制预计将持续。半导体等先进领域的内需增长和内资化进程,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郑州乃至中国整体产业基础的提升。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 广州 藤野逸郎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日经中文网 https://cn.nikkei.com

  
视频号推荐内容:

日经中文网
编制日经指数的《日本经济新闻》的中文版。提供日本、中国、欧美财经金融信息、商务、企业、高科技报道、评论和专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