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的“陆基养殖”在日本进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丸红销售的三文鱼10月在日本国内店铺上架,包括丸红在内的日本4家商社的年产量将接近从挪威的进口量。不仅仅是大型商社,日本各家通信企业也开始关注陆基养殖……
在陆地而非海洋中人工养殖水产品的“陆基养殖”在日本进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日本综合商社丸红销售的三文鱼10月在日本国内店铺上架,另外,NTT集团最早也将于2025年3月将陆基养殖虾向市场供货。由于拥有技术和资金实力的日本大企业实施大规模生产,水产品的供应链开始发生变化。
日本三文鱼陆基养殖年产量逼近从挪威的进口量
9月下旬,在位于日本富士山山麓的静冈县小山町养殖场里,即将在1个月后出货的数百条鱼游来游去。丸红与挪威企业Proximar Seafood共同开展养殖的日本国产大西洋鲑(Atlantic salmon)终于将作为生鲜食品在东京圈的超市等上架销售。
该项目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20年。Proximar是在奥斯陆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水产企业,拥有较高的养殖技术。丸红曾就销售代理事宜与该公司展开磋商。2022年,双方签订了为期10年的日本国产陆基养殖三文鱼独家销售合同。
首先计划在2025年底之前从富士山山麓共计出货4700吨,到2027年将规模提高至日本国内最大,每年供货5300吨。假设全部用作寿司食材,这一数量相当于3亿个寿司的使用量。
为什么会选择陆基养殖呢?野生鱼因受到全球变暖及过度捕捞的影响,渔获量不稳定。海水养殖除了会受到水温及寄生虫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外,还需要拥有渔业权,新企业很难涉足。大企业要利用自己的资本实力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话,陆基养殖是最佳选择。
陆基养殖的另一大优点是有助于减轻环境负担。Proximar此次采用了称为“封闭循环式”的技术。没有把被饲料和粪便污染的水排放出去,而是通过细菌(bacterial)分解和洒水进行净化并继续循环使用。不止如此,由于不涉及航空运输,每公斤三文鱼有望产生减排12公斤二氧化碳的效果。据称,运营设施所需要的电力的15%将由养殖场内的光伏发电设备提供。
单纯考虑生产成本的话,陆基养殖其实比海水养殖要高,但综合考虑大规模生产带来的效率提升、运输至消费地的时间缩短使得新鲜度得以提高、环境负荷减轻等,可以充分确保收益性。
Proximar首席执行官(CEO)Joachim Nielsen称:“鱼的品质达到了预期。几年后希望新建同等规模的养殖场”,透露已开始考虑在日本增加产量。
日本国内的陆基养殖三文鱼业务方面,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伊藤忠商事分别与不同的伙伴合作,涉足这一领域。预计今后3年左右,所有企业都将开始正式出货。日本4家商社公布的年产量(计划值)合计达到2万1300吨,接近从目前主要供应地挪威的进口量(约3万吨,生鲜冷藏)。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日本的自给率,如果通过额外的设备投资进一步增加产量,还可能发展成出口产业。
NTT集团将成为日本国内虾养殖大企业
不仅仅是大型商社。日本各家通信企业也开始关注陆基养殖。原因是,这不仅能够充分利用作为大企业的资本实力,还能通过自身的信息服务与生产者及批发、零售商建立联系,处于有利地位。
“我们想要实现水产业的工业化和标准化”,NTT集团旗下从事陆基养殖的NTT Green & Food(东京千代田区)社长久住嘉和充满干劲地说。位于静冈县磐田市、占地面积1万3000平方米的铃木零件工厂旧址上正在建设一个巨大的虾养殖场。计划12月投入运营,2025年3月启动首轮出货。
加上8月从关西电力收购的磐田市内的虾养殖场,NTT预计到2026年度年产量将达到约200吨。日本水产大企业日水(Nissui)也已启动年产110吨的陆基养殖设施,但预计NTT将超越这一水平,成为日本国内最大的虾陆基养殖企业。
陆基养殖的虾无腥味,且使用的防病等的药物量较少。另外,NTT集团的研究所还在研究高效吸附二氧化碳的藻类。未来,计划培养成将这些藻类作为饲料以减轻环境负荷的养殖业务。
软银(SoftBank)开始利用物联网(IoT)技术进行难以养殖的鲟鱼的养殖实证试验。虽然鲟鱼在日常餐桌上并不常见,但鲟鱼的鱼籽做成的鱼子酱的交易价格很高。
全球的渔业和养殖业的产量在2022年达到2亿2322万吨,比10年前增加了25%。其中天然鱼类等海洋捕捞的产量几乎没有太大变化。相反,海面养殖业则猛增48%。不过,海面养殖的适宜地区有限,未来中长期难以扩大。
满足人类食用需求的潜力在于陆基养殖。据调查公司Global Information的数据,预计到2029年,陆基养殖的全球市场将比2023年猛增88%,达到99亿9000万美元。
对日本而言,从食品安全保障的角度来看,陆基养殖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日本政府的目标是到2032年将食用鱼类的自给率提高到94%,而2023年度仅为50%左右。背后原因是与中国等邻国和地区的捕捞竞争加剧,以及气候变化导致秋刀鱼和鱿鱼等常见水产品的捕捞变得困难的危机感。
过去日本的水产养殖多为小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曾是一大课题。而日本大企业的正式出货将改变这一格局。消费者的选择将更加丰富,日本作为水产大国的复兴也将变得指日可待。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吉田启悟、京塚环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日经中文网 https://cn.nikk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