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富荣:让传统文化浸润儿童成长之路

时事   2024-11-18 16:57   山东  

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到“起跑快不如跑得远”,从“孩子都是带着剧本来的”到“与孩子一起成长”,每一代人都有引起广泛共鸣的“教育金句”。家庭教育是未来教育,更是终身教育。


“我们开设的课程以传统文化为底色,聚焦传统家风家训的时代转化,运用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方法,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让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文化的土壤链接上,从而有根有源。”11月13日,记者专访了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杨富荣,她通过深入阐述当代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普遍困惑,引发市民对教育本质更多的思考。

新时代家庭教育是家事更是国事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家庭教育从过去的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依法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服务活动。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日前,由孔子研究院传承发展部支持,北京乐予慈善基金会绽放专项基金、浙江铭盟文化传播公司联合主办的《父母训练营》家庭教育工作坊活动在济宁举办。该活动从家族、社会、国家的高度审视家庭教育,以亲子之爱的沟通方式、趣味幽默的思维角度来调节家庭气场,引导家长看到每个孩子的特殊性,真正看懂、看透孩子的个体生命价值。


杨富荣告诉记者,此次活动通过社会公益捐助的形式,降低课程参与的门槛,可以让更多的家庭有机会系统学习好的教育方式、方法,给予济宁的家庭和孩子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活出自己的人生才是最好的教育

“每一位父母都想跟孩子处理好关系,为什么爱着爱着,却把孩子的笑容爱没了呢?每一位孩子都爱父母,为什么爱着爱着就想离得越远越好?这些问题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中时常遇到的困惑。调查发现,现代社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普遍困境是缺少教育的宽度、长度、高度、温度。”杨富荣说。



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需要有长远眼光和系统性规划。“蒙以养正,圣功也”。不同的年龄阶段侧重点不同,尤其要注重人格的养成,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立志、成人养德。当家庭教育有了这样的思维的时候,教育的自由度、孩子成长的空间感就出现了。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父母的价值观,父母要好好地过好自己的人生,成为孩子的榜样,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作为孩子最重要的陪伴者、指导者、引领者,父母在他们成长的不同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不能代替孩子的生命成长。


杨富荣认为,父母可以有三个定位,即生活父母、朋友父母和教练父母。生活父母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能力,这个阶段在孩子8岁之前就基本完成了。到小学高年级段,尤其是青春期时期,如果还是停留在生活父母的阶段,就会带来很多的矛盾。朋友父母这个维度需要的是父母尊重孩子,欣赏生命的成长,看到他们的生命价值,这种相处模式是让孩子学习和模仿如何与人相处的榜样。教练父母则需要更多的技巧、更高的智慧,家庭教育是大事,但家庭教育没有大事,是在一个又一个小事的处理和引导中,考验家长的智慧,影响孩子的品格。

儒家智慧给予当代父母诸多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在以‘养正’之学为核心,以家庭教育为载体的教育传统下,我们要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滋养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深挖儒家智慧,也会给予当代的父母很多思考和启示。”杨富荣告诉记者。


她说,中国的家庭教育经历了生存、生活、生命的历程。新中国的第一代父母,是在“生存”的层面教育孩子。养育孩子的主要努力方向是让孩子吃饱、穿暖,把孩子养活、养大就完成了父母的主要责任了。第二代父母,是在“生活”的层面教育孩子。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推动普及义务教育,父母支持孩子从农村来到城市,基本的物质需求已经实现,人的精气神开始更加舒展。提升生活品质,成为激发孩子学习上进的动力。第三代父母,是在“生命”的层面教育孩子。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孩子拥有美好的个人生活,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大众的福祉奉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需求的完美结合。


新时代,如何“教之”?“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父母们未雨绸缪,希望子女能受到好的教育,拼出好成绩,考到好大学,选个好专业,找份好工作,拥有安稳的生活。《论语·卫灵公》篇中写到,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家庭教育也是如此,要有高度的定位,“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当孩子的教育定位在“谋道”上时,当教育是为了实现孩子的人生价值而出发的时候,他也肯定会有“一碗饭”“一份好工作”。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引导孩子找寻梦想,打开生命的格局,是新时代的家庭教育和父母要面临的课题。“家庭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会持续开展各类沙龙活动,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当身边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转变思维的时候,会提高孩子的幸福感。而一个适合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也会逐渐成为现实。”杨富荣说。

记者:王艳茹

编辑:李普帅

审核:戈腾龙


济宁晚报
《济宁晚报》以\x26quot;济宁零距离,生活全方位\x26quot;为办报理念。以鲜明的晚报风格,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反映读者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贴近时代、贴近读者、贴近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