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在身边丨陈超:接过爷爷父亲的扁担 薪火相传只为守护这片林海

时事   2024-11-05 10:14   山东  


人物名片

陈超

出生于1985年3月,中共党员,泗水县国有黄山林场场长。近年来先后被评为济宁好人、山东好人等称号。2023年12月被评为第九届济宁市道德模范。



泗水县国有黄山林场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我市唯一一处天然次生林林场。历经几代林场人坚守奉献,如今,这里大树参天,松涛阵阵,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陈超祖孙三代,正是这座“绿色长城”的参与者、建造者、守护者。




爷爷手上的老茧每蜕一层皮

山上的树木就多出一大片



作为一名“林三代”,陈超自幼听着祖辈造林的“传奇故事”长大,深刻体会林业工人的艰辛。在他的童年记忆中,家里只有母亲、奶奶,因为父亲、爷爷总以山林为家。

陈超的爷爷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1950年,看到村北的秃山毫无生机,22岁的他与家人商议后请缨绿化荒山。从此,爷爷披星戴月地在山上忙活,冬季打树窝,春季和雨季栽树。爷爷手上的老茧每蜕一层皮,山上的树木就多出一大片。1966年,秃山绿了,那年冬天,爷爷以绿色能手的名誉被调到林场工作。

林场不通水、不通电,铁锨、铁镐、铁桶和一条扁担,成为爷爷干活的全部家当。为了栽树,爷爷和同事们一个人扛、两个人抬,一滴水、一棵苗都要靠肩膀运上山。爷爷挑着扁担每天都很晚才回家,但是每次回来的时候,都会带来山上的野果,让陈超从小就对山林充满了美好的向往。17年间,爷爷几乎每天都要到山上巡逻,逢年过节更是吃住在山上,整天忙碌着栽树、浇水、巡山,将昔日荒山披上绿装。

1983年3月,爷爷退休下山,父亲接班。父亲上山后,林场的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爷爷的扁担成了父亲巡山的“标配”。父亲每天沿着爷爷巡山的路,早出晚归、巡山护林。护林18年,父亲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01年7月,父亲因病去世,安葬在林场脚下。
后来,陈超通过招工成为一名护林员,是当时林场唯一的“80后”。



森林防火期每天巡逻12小时以上



在林场护林,听起来清闲,实则紧张。火情发生时,十万火急,参加工作第二年的一次火情给陈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年正月初九,他在跑马岭一带巡山时,有片烟灰飘到了他手面上,往远处一看,发现正南方有一股轻烟,他立马飞奔跑回场部报告。当时有经验的老护林员们拿着扫帚冲在前扑火,在起火点上风口一字排开,挥动着手中的工具扑火。大家心里都清楚,越过了他们这道防线,身后就是万亩森林,大火会给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靠着这份坚定的意志,他们与大火持续战斗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将火扑灭。

山火扑灭后,陈超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瘫坐在地上,第一次感受到了水火无情,感受到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更深刻体会到了爷爷对父亲的叮咛——吃林业这碗饭,责任重大,要处处小心,马虎不得。护林员的日常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巡山,承担包括防火、防病虫害、防盗伐等职责。每次森林防火期,陈超都连轴转,每天巡逻12小时以上,来回要走一二十公里,拿着短锯、锄头和镰刀清理防火隔离带,为树木防治病虫害,时常双脚被磨出泡。2008年3月,陈超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肩上责任更重,使命更光荣。

近年来,林场踏着时代发展的脉搏“全面升级”,从巡山摩托车配备到防火设备的升级,从视频监控安装到飞机防治病虫害,从场部办公条件提升到水电设施的建设……对比从前的护林生活,有了质的飞跃。

从1966年至今,陈超祖孙三代护林近60年,累计护林行程达29万公里,穿坏了布鞋、黄胶鞋200多双。正是有了几代林场人的艰苦付出,连绵荒山上培育起了4000多亩山林,如同一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群山之间。




记者手记

20余年坚守、70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以山为伴、以树为友,没有豪言壮语,勤勤恳恳地守护着这片父亲和爷爷付出一生心血的山林。他负重前行,为林场无私付出,为守住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记者:万德龙

编辑:郝然

审核:王芊

济宁晚报
《济宁晚报》以\x26quot;济宁零距离,生活全方位\x26quot;为办报理念。以鲜明的晚报风格,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反映读者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贴近时代、贴近读者、贴近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