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以党建引领之力攻基层治理之坚
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 杨帆
◆ ◆ ◆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治理之要,重在基层,关键在党。苏州工业园区聚焦基层治理之坚,积极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着力壮力量、强队伍、提效能,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园区路径。
破解“治理力量散”,以强大的组织体系整合多元治理力量
凝聚人心,方显力量。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要着眼于群众需求,最大限度团结和凝聚基层治理力量。
建强组织体系。园区深化“根系工程”,全面推进“一小区一支部”建设,因地制宜设置楼道党小组,织密建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一贯到底的组织体系,形成基层治理的引领力量。
推进三网融合。以运行一体、边界一致为原则,以50-100户为限,划分党建网、治理网、服务网,形成“精网微格”4447个,由181名社区书记担任网格责任人,配备176名专职网格员,优选4725名“红管先锋”担任微网格联络员,形成基层治理的支撑力量。
用活“三会”机制。结合园区规划特色和体制特征,围绕“大家要什么,邻里有什么,行动干什么”,创新实施社情民意联系会、“邻里党建”共商会、社区“红管”议事会“新三会”机制,汇聚1232家“邻里党建”共建单位、9180名党群志愿者参与基层协同共治,响应解决居民诉求1.2万件,实现群众需求与资源供给的链接适配,形成基层治理的延伸力量。
破解“基层队伍弱”,以有力的队伍建设锻造基层治理核心
基层治理,核心在人。治理水平与队伍素质直接相关,必须高度重视基层队伍的能力建设。
抓好关键队伍。园区聚焦“领头雁”精准发力,开展街道党工委书记、派出所所长、社区党组织书记“三支队伍”治理能力提升行动,落实优秀社区书记区街共管,加强专业培训、强化实践锻炼、推进“赛马比拼”、拓宽发展空间,实现“头雁领航”带动“群雁齐飞”。
培优中坚队伍。按照每万人18名社工标准配备基层治理力量,实施基层社工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区街联动培养体系,搭建“空中课堂”在线学习平台,全区2848名社工课程学习量达38万次、14万小时,持证社工2023人,持证率达71.03%,持续锤炼社工化解矛盾纠纷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用好专业队伍。围绕基层治理和群众生活所需,凝聚能人力量,建立“红色智囊团”,在安全生产、消防改造、物业管理、业委会建设等基层治理关键领域发挥专家“外脑”作用,为解决社区难点热点问题献计出力,切实推动人才入库、治理“出圈”。
破解“小马拉大车”,以精准的减负赋能提升治理攻坚效能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要“减负、赋能、增效”三向发力。
明权确责真减负。园区在动真碰硬精简文件会议、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基础上,研究制定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划出“边界线”,明确“责任田”,规范机关职能部门行政事务无限制下派基层的行为,解决“属地管理”责任泛滥问题。2024年清理借调人员69名,清理关停政务应用、账号、群组124个,全区派至街道、社区工单同比压降12.4%,会议、文件数量整体压降,全面取消创建示范项目,让基层重心回归主责主业。
条管块抓强统筹。针对公安、消防、人社、应急、环保、城管等下沉基层的监管执法力量,赋予各功能区和街道指挥调度权,条线职能部门负责工作指导和队伍管理,功能区和街道负责统筹工作目标和资源调配,形成治理合力,让基层对条线力量“看得见、用得动”。
倾斜赋能提质效。坚持政策向基层倾斜、资源向基层集聚的工作导向,推进机关和街道“上下互评”,常态化面向工作对象、服务对象,对机关部门开展满意度测评。以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结对“双报到、双服务”为牵引,靶向发力停车、充电、安全管控“社区三大难”专项攻坚,2024年小区内新增车位2889个、汽车充电桩2148个,整改重大安全隐患186起,基层治理质效持续提升。
优质内容我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