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内部审计质效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

职场   2025-01-06 22:30   北京  
一、提升内部审计质效的重要性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提升内部审计质效,不仅能促进内部审计自身创新发展,对于推动组织提升治理能力、实现组织目标以及完善审计监督体系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针对内部审计自身而言,目前仍然存在审计作为与审计地位不相适应的现象。内部审计需要进一步提升质效以更好发挥其在促进组织战略执行方面的作用,实现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的根本目标,展现出与审计地位相适应的审计作为。

其次,作为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在推动完善组织内部控制、提升组织运行效率、增加组织产出价值上具有难以替代的优势。

最后,作为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在各自职权范围和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均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内部审计监督质效,能够使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一起共同发力,更好地形成审计监督合力,推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



二、影响内部审计质效的主要因素


(一)独立性

近年来,尽管内部审计独立性有较大程度提高,内部审计的确认、咨询功能更加彰显,但仍然受管理层影响较多。一些内部审计机构可能存在因缺乏顶层制度设计导致内部审计业务职权边界不清晰,组织对于审计与检查、督查等工作的界线不明确,对于确认、咨询与管理的理解不到位,将不属于内部审计职责范围内的业务事项,划入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能范围等情况,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内部审计质效的发挥。


(二)权威性

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也是内部审计能否发挥促进组织价值增值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内部审计只有获得组织最高领导层的支持,才能够获得足够的审计资源,成为领导加强管理的“抓手”,更好地服务于组织的经营管理需要。


(三)主动性

目前内部审计着力点主要还是聚焦于助力组织内部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内部治理能力的提高上,结合国家方针政策进行内部风险管控、评价和建议的积极性不够高,将内部审计置于审计监督乃至更高层次国家治理大局中考虑的主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外部资源

相较于其他审计监督方式,内部审计具有“离得近、看得清、盯得勤、守得久”等优势,能快速获取内部信息,减少审前调查等环节,但内部审计仅能获得被审计部门提供的资料,获取外部相关数据、资料的难度较大,缺乏多角度、多维度比对分析相关数据的条件,从而影响对相关事项的准确判断。


(五)技术工具

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内部审计活动呈现出数据规模剧增、数据类型繁多、业务内容复杂等特点。然而,当前很多组织的内部审计数字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缺乏数据分析的能力和工具,导致难以全面、深入、客观了解问题全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审计建议的可落实性。


(六)专业能力

一是从职能作用上看,有的内部审计机构在发挥内部审计评价、监督和咨询作用方面仍存在不足,风险管理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从资源分配上看,一些内部审计机构存在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知识结构单一等情况,同时对组织核心业务了解不够深入,加之部分内部审计项目由外包中介机构具体实施,减少了内部审计人员提升能力的渠道,削弱了内部审计的作用。三是从审计范围上看,内部审计内容主要集中在财务、投资等方面,对涉及单位核心业务的审计监督较少,对风险管理关注不够,导致内部审计的内涵不足、外延减少。四是从质量控制上看,一些内部审计机构还存在审计计划契合度不高、审计工作要求不一致、审计过程随意性较大、审计程序不规范,以及审计报告质量不高等问题。五是从审计整改上看,内部审计的整改工作缺乏制度和机制保障,整改的实施流程、后续监督和结果认定缺少明确的规章和指标,整改责任主体不清晰,内部审计结果应用效果也不甚理想,审计报告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得审计工作的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职能效用不足。



三、相关对策建议

(一)加强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提高内部审计权威性

一是建立健全党领导内部审计工作的体制机制。设立与组织目标、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业务性质等相适应的内部审计运行机制。二是推动党领导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的建设。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体系,出台内部审计实施配套措施,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三是增强党对内部审计中工作机制的监督指导。统筹协调内部审计工作,定期听取内部审计工作汇报,强化内部审计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审计计划的落实与执行,定期评价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有效性。考核工作质量和效能,建立整改督查机制。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

(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

首先,从认识上保障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要定位于为决策层、管理层服务,代表组织利益相关方进行综合性、高层次的经济监督。其次,从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上保障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单位党组织、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再次,从工作开展中保障独立性。确保工作独立,保障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不受干扰,作出客观评价;确保业务独立,要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秉持客观监督的定位,不介入部门或单位管理工作和可能影响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业务。最后,从制度上保障独立性。建立组织《内部审计章程》和《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顶层设计和工作规范上提升内部审计独立性,让内部审计人员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三)优化考核体系,调动内部审计主动性

行业主管部门在对所管辖单位或企业进行考核时,应将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职责履行情况、发现问题情况和后续整改情况等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范围,并作为考核和任用领导干部的依据。单位或企业可对内部审计部门建立差异化考核机制,同级部门和下属企业不参与对内部审计部门的绩效考评,内部审计只接受直接领导机构的考核,对内部审计投入、产出、质量、效率和效果等方面的评价,都应当注重长期的、整体的分析,不应过于注重短期、局部效果。

(四)强化内外联动,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一是发挥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作用,建立“两审”协同机制。加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协作联动,建立审计计划协同机制、审计资源协同机制、审计成果协同机制、审计整改协同机制等贯通协同机制,打破信息“孤岛”,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升内部审计质效。二是发挥主管部门对内部审计的领导和督查作用。主管部门定期检查所管辖单位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通过检查督查等方式促使单位或企业转变观念,督促内部审计建设不断完善。三是发挥社会审计对内部审计的服务和支持作用。相较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在独立性和财务审计专业性上具有独特优势,内部审计通过与社会审计机构合作,建立信任关系,让双方发挥各自特长,能够减少重复性工作,节约审计资源,从而实现协同发展,共同促进组织价值提升。四是发挥内部审计协会的引领和交流作用。协会要充分发挥对内部审计的理念引领和实践交流作用,为内部审计机构提供专业咨询和相互沟通的平台,组织开展培训,实行职业自律管理,加强理论研讨交流。

(五)完善保障机制,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和专业素养

一是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在招聘选拔上,要优化审计人员配备。在后续培养上,要注重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二是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要在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中构建全覆盖的审计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程序,同时加强与组织内部各部门业务软件以及外部信息平台的连通,打破信息壁垒,最大程度降低信息获取难度。三是加强内部审计规范化建设。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流程、质量控制、考核评价等管理制度,并完善相关实施细则,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依法合规。


文章摘自《中国内部审计》杂志2024年第8期,内容有删减。

作者:王晓勤  林山山

单位:四川省审计厅 四川省审计科学研究


审计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经验中提炼技术,在技术中探索方法,在方法中归纳思想。欢迎大家投稿、留言或转发,一起分享审计实践中的经验、技术、方法和思想。交流与合作能够创造和提升审计价值。审计世界,有你更精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