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八库一平台」,提升内部审计生产力

职场   2025-01-09 06:01   北京  


编者按

海澜集团历经30余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服装行业最具价值力的领军企业。就在我们再次登载这篇文章的时刻,传来海澜集团迎来2025开门红,入围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第一批)项目公示名单的特大喜讯。海澜集团依托 5G、AI、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挖掘新质生产力内涵,他们输出的不是产品而是核心能力。


无锡市国有企事业单位

赴海澜集团学习交流的情景


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内部审计,海澜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10年前打造的“八库一平台”,成就了审计大事业。




一、构建内部审计「八库一平台」的背景




在海澜集团跨越式发展奇迹的背后,是企业的全面、综合转型。这一转型不是一个简单的招式,而是一套「不断否定自己、永远追求卓越」的组合拳。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海澜集团领先国内同行的信息化建设,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锦上添花,同时也给海澜内部审计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和机遇。


一是海澜集团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全面信息化运作,使企业基础的业务模式出现深刻变化。单独的财务系统已经不复存在,财务信息由前端各业务系统「就源取值」产生的生产经营信息,经自动加工处理而成。传统的审计无法回避账本数据与真实世界底层信息之间的「短路」,内部审计若要快速适应企业信息化变革,首先要改变思维方式。


二是当国内许多企业的审计部门还在为自己不懂电脑操作,上不了网、打不开账、取不了数而犯难的时候,殊不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已经使舞弊变得比任何时候都容易,加之电子证据的无形性、多样性、易破坏性等,严酷的现实对审计人员吹响进入虚拟网络世界的集结号,内部审计承担「经济卫士」及构建信息系统风险防线的神圣职责已经刻不容缓。审计人员不但要懂系统、用系统,更要通过IT审计来审系统,否则我们内部审计就无法识别电子化条件下的管理缺陷和舞弊行径,成了手无寸铁的聋子和瞎子。如果我们不能在大数据时代为企业创造价值,我们就是毫无价值的文盲,将失去审计的资格。


三是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内部审计,一定是善于用互联网思维借势借力,跨界融入企业运作各个环节,发挥管理协同效应的极具价值的资源。内部审计必须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企业上下游产业链联手管理,促使集团构建起管理全覆盖的信息大平台,最大限度降低信息不对称「内耗」,实现审计增值型价值。内部审计愿在这「激流勇进,不进则退」的信息化大潮中,实现重塑自我的凤凰涅槃。


四是我们海澜内部审计有幸工作在一个既有传奇故事、又有良好企业文化的环境中,企业为我们搭建了施展才干的大舞台,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上不断加大投入,使得我们的信息化步伐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5年,我们围绕服装辅料供应链的管理审计《大数据成就审计大作为》荣获中国内部审计百佳案例。


今天,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更有信心,来更好地开发、建设、应用我们的信息系统,搭建起契合我们海澜集团自身发展特点的内部审计「八库一平台」,提炼我们在这一进程中的经验与成果,把我们的做法推向外界,也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以带动更多的审计同仁加入我们探索者的行列。




二、构建信息时代审计「八库一平台」的内涵及作用




构建基于信息时代内部审计「八库一平台」的内涵是:紧盯信息技术国际化进程,以海澜集团「品牌+平台」的科学发展方向为指导,以促进企业增值为目标,将公司治理框架、管理文化、风控体系融于信息化建设中,挖掘内外资源,构建内部审计「八库一平台」,形成「数据一个库,风控一张网,审计一抓手」。


内部审计在信息化建设中,与时俱进地实施「人、法、技」建设,利用商业智能(BI,Business Intelligence),实现「八库一平台」的互联互通,快速准确为企业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发挥协同效益,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创造能力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其特征是努力实现「三个跨越」和「两个增值」。


01

三个跨越

审计观念由传统的账本审计向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审计跨越;审计技术由传统的「盲人摸象」、「乱枪打鸟」向审计网络全覆盖下的「火眼金睛」跨越;审计队伍由单一专业型向具有不同技能的学习型团队的跨越。


02

两个增值

(1) 企业增值

将审计成果迅速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并带动其他管理同步发展,实现「提升企业社会价值、信用价值、资产价值、人本价值,最终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审计目标。


(2) 审计自身增值

在提升企业价值的创新过程中,审计人员自身价值得以实现。内部审计成为一种创造价值的知识产业,其品牌影响力也得以提升,从而不断吸引审计人员以更强的使命感投身内部审计这一光荣事业。


两个增值互促互长:内部审计有成效,不断给企业带来新的收获和启示,得到企业的认同;企业又赋予审计更大的作用和权利,实现双方价值的互促互长。




三、构建信息时代审计「八库一平台」的具体做法





01

魅力审计大环境,聚集审计正能量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由董事长亲自设计和主导的集团审计联席会这一核心机制,营造了良好的信息审计软环境。


数年来,审计联席会一如既往地每季度召开一次,由董事长、总裁及各事业部总经理共同出席,每次联席会都是一部再现一线审计场景、弘扬内部审计精神风貌的画卷。集团高层共同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分析审计发现与建议。这一举措不但实现了管理信息的对称,而且整合了集团的监管资源,避免了审计信息系统设计中职能交叉、错位、缺位的弊端,构建了创效型的审计架构,有效控制了风险,解决了让众多企业苦恼不堪的重复监督问题。


伴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海澜集团决策层对内部审计资源的独到见解,使海澜审计部在履职履责中,拥有特别授权,享有直接向董事长和总裁汇报的「绿色通道」及进入信息系统的「特殊通道」。而董事长、总裁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直接指导,也始终如一地体现在意识到位、精力到位、指导到位、激励到位。


内部审计将联席会视为营销会,凭借强大的信息网络,在披露问题和落实整改建议的同时,营造了「管理得人心」的企业文化,尤其是审计信息化带来的观念创新及职业价值,不断转化为企业的价值创造,不断聚集和传播审计正能量。


每一次联席会,内部审计都精心设计,力图播下一颗种子,传播一种文化,营造一个环境,构建一个体系,互动一种机制,创造一笔价值。


借助这种高效的上下互动,董事会始终将内部审计推向改革最前沿,在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培养中不计代价,加大投入,使内部审计始终站在企业变革的至高点,成为企业变革的排头兵。


02

业审融合信息流,历练团队学习力

我们把建设学习型团队作为信息化时代组织发展战略。别具特色的「五个一学习法」:①提出一个问题并摸清原因;②学习一批好书并讨教高手;③制定一个预案并记录实施过程;④形成一项制度并评估绩效;⑤写出一篇论文和成果并奖励提升自己。通过「五个一学习法」,使审计人员从敢于审计走向善于审计,将业审融合作为个人发展的途径和愿景。


在海澜集团签约SAP之际,审计部率先深入了解系统应用,使每一位审计人员熟练掌握SAP流程操作,为信息化审计提供知识储备。


我们全面梳理企业的「命脉之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此基础上编制的管理手册揭示了制造企业复杂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和动态运作,成为审计团队知识共享、提高组织学习力及价值增值的实战沙盘和智库。我们坚持每年修订完善,在集团范围内共享管理的效能。


审计部借助集团「凤凰计划」等高端人才储备平台,采用「选、育、用、留」的四维人才储备机制,吸引了各领域、各专业的众多佼佼者,涵盖原料、面料、辅料、服装、工程、财务、经济等,充分体现审计人员的学科多样性、阅历丰富性。


目前海澜内部审计涉及所有领域, 现有总部编制25人,分驻各事业部人员约6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占92%,大多来自国内知名院校,并拥有各类丰富的专业资质,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审计实力阵容,成为干部培养的摇篮。


03

借势借力「他山石」,审计「八库一平台」

海澜集团遵循「引进开发平台、自主研发设计」的理念, 逐步建立了以集团信息化SAP系统为核心,涉及零售管理、采购管理、商品计划、物流仓储、财务管理、BI模块等,辅以外围的集团OA系统、人事系统、服装生产软件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加上整体的网络架构建设、信息安全保障等,各个系统首尾相连、环环相扣,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在国内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2010年起,海澜审计部加快信息化建设,与集团信息化保持同步,不断推动内审工作转型发展,先后搭建了多个信息系统,逐步形成了「八库一平台」的信息一体化格局。


(1) 5+3供方库

在全国范围内甄选、储备与集团相匹配的、「全国前五、江浙沪前三」的优质供应商,建立详细资料档案库。


(2) 电子招标库

摆脱传统意义招标的时空束缚,让招投标双方足不出户即可高效达成合作的信息化招标系统。


(3) 比价信息库

针对小金额的频繁零星采购,推进制度化比价的制约力、执行力,实现自动化采购审批的自主开发系统。


(4) 料工费成本库

以料工费为原则、深度挖掘各行业定价规律的产品成本明细拆分系统。


(5) 质量标准库

涵盖全集团采购物料品质标准,整合企业需求与行业标准,为企业提供最优采购方案的标准信息库。


(6) 成衣供应商评估库

以来自现场的真实数据,科学评价成衣供应链管理,实现与供应商合作共赢的评估体系。


(7) 工程项目库

以多项目管理为对象,进行协作、信息传递与共享,自动化系统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8) 数据智能分析库

基于集团数据仓库,对外充分利用公共信息库资源,解决「市场与现场」两场无法联动等问题,实现企业内外的数据交换。借助商务智能分析工具,为管理层提供全局化视图、多维化视角。


八库齐抓共管,整合构建了一个审计信息化的大平台:其中5+3供方库为其他各库提供资源支撑;比价信息库和电子招标库相结合,将年采购额十万元以上和以下所有物资实现全覆盖;料工费成本库为其他库提供精细的成本核算依据,质量标准库为其他库建立明细化产品标准;成衣供应商评估库、工程项目库监管服装和工程两大领域;数据智能分析库与集团内部其他库联合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


八库互联互通,构成了业审融合的基石,审计人员基于集团数据仓库,跳出账本看企业,关注底层数据,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开展数据分析,整合原始信息,打通各库信息壁垒,实现了内部审计为集团降本节支、规范流程、防范风险、实现增值的使命。


04

互联互通大数据,IT审计大作为

内部审计没有最好的技术和方法,只有更加适应企业特色的跟进和运用。


海澜集团的商业模式是以「品牌+平台」为主流,创造性地提出产业链两端论,即紧紧抓住产业链的两端——产品设计为「高端」、零售体系为「终端」。以两端为重心,将生产外包,在中间做标准,形成产业链联盟,从而构成完美的「哑铃型」模式,用无形的才智控制、整合各种资源。


这一模式注定了审计唯有以「数据+速度」来自我要求,方能跟上企业行动的速度。企业越来越希望内部审计能做到实时在线审计,希望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控制协同一致,以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内部审计的视角向数据审计转变,一是要具备系统论的思维及分析技术;二是分析审计数据的特点和规律;三是结合实战,开发、运用适应企业自身的IT审计系统。因为IT审计并不是横空出世,它从来就没有脱离过审计业务,是为业务服务的。因此,基于哑铃型的商业模式建立的「八库一平台」的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1) 全面储备合格供方,构建系统整合管理

遵循集团提出的「5+3(全国前五、江浙沪前三)」合格供方的指导性概念,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和建立长期的、互惠互利的、彼此信任的合作伙伴。海澜审计部在此基础上开始搭建集团合格供方体系,以优质的产品、合适的价位、星级的服务为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甄选和储备优质的合作伙伴,通过对企业核心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原料商、制造商、代理商、分销商、零售商有机整合成系统网链结构,储备进入集团合格供方信息库,实施统一管理。


通过两年的积累,海澜审计部扭转了以往供应商缺乏统一管理的乱局,储备形成了各类物资的「5+3」合格供方体系,并且每年更新替换。持续不断地赋予海澜产品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2) 加速推广网上招标,充分竞争降本增效

为进一步扩大招标效益、提高招标效率,海澜审计部于2012年引进了「一采通电子采购平台」,开始主推电子招标系统,实施非现场审计,并将合格供方库的供应商模块与电子招标系统中的供应商模块进行了无缝对接,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资源共享和统一。近年来随着电子招标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降本节支效益也逐步增长。


此外,海澜审计部还积极开展电子招标平台的采购及供应商操作培训,为各事业部网上招标工作的有序、高效的开展,提供了贴心、周到的服务,将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落到了实处,也深层次地体现了内部审计服务与监督并重的双重职能。


(3) 自创比价信息系统,价格审计全面覆盖

针对年采购额10万元以上的物资,我们统一采用招投标和战略谈判的模式进行采购,而对于年采购额10万元以下、众多零散的物资,审计部在2011年联合集团战略信息中心,定制开发了操作便捷、功能实用的比价信息系统  。


该系统将采购前的询比价责任落实到每一位采购员头上,内部审计从以前的死盯账本,转变到关注人的行为,从而洞察别人所看不到的地方。通过系统限制,没有进行「货比三家」的采购订单,将无法继续流转到后续的采购流程。同时审计部每月会对各采购员的比价情况进行百分百审核。比价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对零星采购比价工作的常态化跟踪、系统化监督和公开化披露,结合规模采购运用的招标谈判,双管齐下,实现了对集团采购物资审计的全覆盖。


(4) 推广产品价格拆分,建立成本拆分系统

拆分是结构的转型,是最精细的层面。管理人员的漫不经心、整个财务系统的缺漏以及缺乏与整体目标相一致的激励手段,都会导致企业失去在交易竞价中的机遇。在不了解成本构成的前提下,一切谈判都无疑是价格猜谜游戏。只有极少数高级管理人员会关注拆分的业务,但是交易的巨大数量及复杂性如迷雾一般遮蔽了他们的视线。


为了让成本结构更加清晰、可控,2015年审计部在集团范围内推广了产品价格拆分工作,以公司涉及的各类物资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考察、行业调研等多种方式,从料工费入手,将产品按主材、辅材、人工、折旧、包装、运输、税金等要素制成成本测算表,深入挖掘各类产品的成本明细组成及行业定价方法,从而搭建了公司年采购金额10万元以上物资的料工费成本库,进一步确保采购工作的合理性。


以2015年开展的40支拉架面料专项审计为例:某品牌T恤采购量突破1000万件,且大部分使用95%棉5%氨纶的40S拉架平纹面料,涉及采购金额巨大,因此审计将其评估为重大风险点,针对该面料开展了专项审计。通过对比分析料工费成本库中的面料成本结构,按照纱线、织布、染色、后整理等生产工序拆分核算,得出的测算结果远低于某品牌不分颜色深浅、按均价采购的65元/KG。随后通过市场调研、工厂实地取证等多种审计方法,证实某品牌按均价65元/KG采购的做法存在严重失误且造成了我司利益流失,一举打破了核价部门的「糊涂账」算法。依托料工费成本库,为企业带来了上千万的审计成效,并规范了相关部门的流程制度,为公司带来了长远的效益。


(5) 整合产品质量标准,共筑质量风险防线

二流企业做产品,一流企业做标准。多年来,海澜集团始终以「高品质,低价位」的产品回馈社会大众,让时尚走进草根阶级,让名牌闪耀大众生活,所靠的不仅是价廉,更是物美。为了进一步提升包括海澜之家在内的海澜旗下各大品牌服装的产品质量与社会价值,2013年海澜审计部在全集团内开展了「建立与优化产品质量标准」的整改工作,从原料、材料、面料、辅料入手,从符合标准向确立标准转移,从确立标准向管理标准迈进,全面保障和提高了「海澜出品」的品质与价值,更为集团各事业部建立起防范产品质量风险的长效机制——质量标准库。


截止2019年,海澜审计部建立和完善了1710个产品明细的质量标准,并与集团各事业部达成一致。


图1 海澜集团《产品质量标准》


根据测量分析改进原则,海澜审计部坚持每年更新,将最新的产品质量标准装订成册(见图1),提供给各事业部作为采购及检验工作的重要依据,也作为审计对后续入库产品质量跟踪的重要参考,实现了互动性的双赢。


(6) 实施成衣供应商评估,提升服装供应链管理

男装国民品牌的力量有多大?海澜之家没有一套制衣设备和一个制衣工人,不占用一分土地建造厂房生产成衣,却可以实现200亿元的销售收入,这固然归功于海澜之家独特的经营模式,也要依靠于几百家为其代工的中小服装企业。尤其在服装业遭遇寒冬的今天,海澜之家的逆势增长更加需要供应链管理的不断提升。


供应商评估职能由董事长亲自划分至审计部,审计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秉持公平、公开、公正的态度,经过详细的调研、论证、修订,建立了一套系统化、标准化的评分体系(见表1),每年对所有成衣供应商实施一次评估。


表1 审计部设立的某品牌成衣供应商评估指标及权重


为有效完成评估,审计人员采集各信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如合格率、动销率、客诉率等,进行分析整理。同时深入工厂实地考察,通过走访调研,将工厂的真实信息归集整理,并上传至系统中实施数据化管理。


根据所有相关数据信息和既定标准,我们对所有成衣供应商进行评分,最终对供应商进行「红榜(30%)、绿榜(40%)、黑榜(30%)」排名分档。原则上,红榜供应商予以增量合作及嘉奖,绿榜供应商维持原合作量并提出改进建议,黑榜供应商提出整改要求、对其减量甚至停止合作。每年的供应商评估结果,为集团决策管理层提供了真实、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


供应商评估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品牌服装供应商的准入门槛,优化了生产厂家的制衣流程、质检流程等,促进了供方设计师与我司设计师的联动,确保了成衣的生产质量及市场的精准定位,同时也为公司长期发展储备有作为的优质供应商,提高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强强联手、合作共赢开创了新局面。


(7) 项目管理一体化,BIM技术精准化

我们汲取国内外先进的项目管理思想和方法的精华,构建了一体化项目管理工作平台(见图2)。


图2 海澜集团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该系统由集团内部的后勤项目部、财务部、审计部、项目规划部,以及集团外部的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第三方单位共同参与使用,进行协作与信息传递、共享,以多项目管理为对象,以投资计划管理为核心,以项目全过程管理为主线,实现公司项目管理流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公司各部门综合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本系统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项目立项、招标、投资、设计、采购、施工、试车运行、竣工验收、合同收尾。审计人员主要在标底编制、合同审核、跟踪审计、工程决算审计四个关键过程介入,并通过最终的决算审计,形成建设项目造价指标库。通过PC及移动设备的应用,实现移动办公审批和工程现场办公的无纸化。


自2015年起,集团开始在工程项目中运用先进的BIM技术,管理人员使用BIM-5D模型可以快速精确地获取基础数据和建筑信息,制定合理资源计划,实现人、材、机、物、料等进出场精确管理,在预设计阶段身临其境地进入到建筑内部的每一个角落,观察每一个细节并随时提出修改意见。例如在马儿岛酒店安装工程某阶段中,我们通过BIM技术提出多达70项调整意见,优化了设计方案,减少了在实际施工阶段因设计错误而导致的返工,减少了资源浪费,降低了建设成本。BIM技术的运用成果均反馈至项目管理库,供决策层及时指导和调整项目管理,自上而下地实现了实时动态监控。


(8) 系统数据全面集成,智能分析多维挖掘

海澜集团于2013年正式签约SAP,引进世界排名第一的管理软件,实现了集团信息一体化管理,为审计工作的深入持续开展带来了便利。


服装成本是服装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只有为消费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才能继续占领和扩大市场,为企业带来更大效益,这是我们关注服装成本的根由。因此我们依托SAP系统,在全集团建立推广了成衣成本核价机制。当供应商明细报价信息录入SAP系统后,先由各分公司内控人员在系统中明细核算,随后由审计作为第三方审核,即对分公司各款成衣核价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相关审计报告与建议。


在成衣审计中,BI已然成为审计人员掌控全集团成衣信息的重要抓手。BI是基于SAP信息系统中的大量数据进行各种分析的商务智能工具(见图3),帮助管理者分析认识企业的门店销售、库存管理、生产计划等模块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它将审计人员从繁冗复杂的数据整理分析中解放出来,通过快捷的数据挖掘、切片、切块、旋转、钻取等,极大提高了审计效率,拓宽了审计视野。通过BI工具,我们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借助系统自动整理,将海量的数据信息迅速转化成需要的图表,在化繁为简后,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来进一步深入分析数据背后的事实和真相,寻找潜在的问题和隐患。


图3 基于SAP系统的BI分析


BI将SAP中的海量明细数据整合为符合审计需求的大数据,在全局和整体上,为审计人员提供各自不同的视角和参考,可谓「面面俱到」。当审计人员在「面」上发现异常后,又可以迅速定位到「点」,回归SAP来查询详细信息,进行具体分析,实现了精准打击。在发现、披露、解决个别问题后,迅速排查类似问题,扩大审计效益,引导相关部门流程制度的规范与完善,督促整改的实施,进而全面有效规避风险。综上所述,这是一个「由面到点、以点带面」的过程。


BI与SAP的深度融合,大大增强了我们的数据整合分析能力,使得内审工作不再是大海捞针,取而代之的,是有系统性、有条理性、有针对性地从数据中捕捉异常,从流程中梳理问题,从系统中挖掘效益。


以某品牌羽绒服专项审计为例,通过BI数据挖掘和分析,审计人员发现当月羽绒采购价格出现异常波动,并且与整个市场的价格走势相违背。在捕捉到这一信息后,我们开展了深入调研和访谈,最终证实被审部门存在羽绒标准不清晰、超出招标量的价格未明确、询价范围片面单一等多项问题,并出具整改建议,规范相关业务流程,有效防范了风险。




四、构建审计「八库一平台」取得的成效




今天,在信息化大潮中迅速转型的海澜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中国服装的一个缩影,成为中国企业实现「中国梦」的一个生动故事。海澜审计部坚持完善公司治理,不断助力企业增值,近三年来,开展审计项目2300多个,被采纳的审计建议多达359条,创造审计效益近9亿元,树立了公开、诚信、廉洁、自律的良好企业风气,实现「活力与约束」的最佳和谐,并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业务与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全面彰显了内部审计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再次证实海澜集团与时俱进的审计创新之路,使国家推动非公经济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要求成为企业发展内在的需要。





审计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经验中提炼技术,在技术中探索方法,在方法中归纳思想。欢迎大家投稿、留言或转发,一起分享审计实践中的经验、技术、方法和思想。交流与合作能够创造和提升审计价值。审计世界,有你更精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