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合富永道
作者:基辛哥
让债基投资者享受到了岁月静好,但随着静态收益率越来越低,不少投资者纷纷开始寻觅其他市场机会,红利策略因此再度进入这部分投资者的视野。伴随年末资金加速布局,红利相关的头部ETF品种份额、规模双双“高歌猛进”。交易所数据显示,红利ETF(510880)自12月以来连续收获资金净流入,12月6日规模超201亿元,成为A股市场首只规模突破两百亿元大关的红利主题ETF。红利低波ETF(512890)也最后12月9日突破百亿大关,12月20日最新规模超过120亿元。部分资金已经先人一步开始布局。
红利基金投资策略是投资者的“百搭底仓”
实际上红利基金投资与固收投资并非非此即彼相互替代的关系。固收投资如家庭收入中的基本工资,提供更为确定的收益,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红利基金投资则好似额外的奖金或投资收益。两者是完美搭档。
以债券作为核心投资标的的固收投资,除能够获取利息收益之外,还能在流动性充裕的市场环境中充分受益于债券溢价所带来的额外收益。相较而言,红利基金投资则独树一帜,另辟蹊径,将目光精准聚焦于那些具备持续分红能力的上市公司群体。这类企业大多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拥有成熟且完备的商业模式,以及稳定且充沛的现金流体系。诸如部分历史悠久的消费类龙头企业,它们仰仗自身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广泛的市场覆盖范围,得以在复杂多变且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运营,始终屹立不倒。并且,它们每年均能够从丰厚的利润中拨出相当一部分用于回馈广大股东。
从长远的视角进行审视,红利基金投资者不仅能够定期收获公司分红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现金收益,同时亦有望实现资本增值红利。红利资产本身具备估值相对较低、安全边际较高的显著特质,对于各类市场行情均展现出较为强劲的适应能力,故而成为长期底仓型权益配置领域中的关键资产类别。红利策略不仅彰显出良好的防御特性,在长期投资的舞台上更是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显著有效性与超额收益获取能力。无论是在2018-2019年期间市场波动阶段,还是在2021-2024年市场整体趋于下行的行情之中,均表现出相对抗跌的卓越优势。对比2014年以来的累计收益状况,红利指数(000015.SH)与红利低波(H30269.CSI)涨幅分别高达89.39%与141.17%,相较于同期中证800指数,分别实现了24.77%与76.56%的超额收益。自2021年起,上证红利全收益、红利低波全收益指数在每个完整年度均斩获颇为可观的正涨幅,这充分体现出红利策略在长期投资实践中的有效性以及对不同行情的卓越适应能力,其业绩表现显著优于众多传统固收产品,成为投资领域中一颗璀璨的明星策略。
当前,国内中长期利率中枢呈现出持续下移的态势,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然步入“1”时代。长端利率的持续走低状况致使“资产荒”局面进一步加剧,在这样的严峻情形之下,险资为实现增厚整体组合收益的目标,适当增加权益资产配置已然成为一种必然的战略选择。险资对于权益资产尤其是红利类资产的配置倾向,从年内保险资金在A股市场频繁举牌的活跃行为中便可清晰洞察。相关数据有力表明,年初至今险资举牌A、H股上市公司的次数已超过19次,并且举牌标的大多集中于公用事业、银行等高股息行业领域,这些行业犹如险资眼中的“香饽饽”,吸引着大量资金的涌入。
此外,“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正处于不断优化与完善的良性发展轨道之中。4月12日新“国九条”明确而有力地提出,要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持续扩充长期投资力量的规模,并涵盖了优化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政策环境等一系列重要举措。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着重强调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全力以赴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重重阻碍环节。展望未来投资发展的广阔前景,在各类长期资金持续入市的强劲趋势下,兼具低估值与高股息收益的红利资产,已然成为契合险资配置需求的核心选项之一,当之无愧地具备“百搭底仓”的定位,成为众多投资者与机构在资产配置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红利指数最新股息率吸引力优势凸显
从中短期维度进行考量,红利价值所展现出的吸引力亦呈现出持续凸显的态势。相关数据清晰显示,当前部分常见红利指数的最新分红率颇具强大吸引力。
以中证红利指数为例,依据中证指数公司权威数据,其最新股息率高达5.22%。该指数在编制过程中精心筛选两市中现金股息率高、分红连续性长达三年及以上、具备一定规模与良好流动性的100只股票作为成分股。再以红利ETF(510880)跟踪的上证红利指数、红利低波ETF(512890)跟踪的红利低波指数为典型案例,在12月18日这一时间节点,二者的股息率分别约为5.30%、5.12%,而同日10年国债收益率仅为1.99%,二者差值所衡量的风险溢价率均在3%以上,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了红利资产相较于国债在收益方面的显著优势。上证红利指数选取沪市中过去三年平均股息率位居前列的50家公司,其股息率普遍超过5%,展现出强劲的分红实力。红利低波指数则选取股息率高且波动率低的50只股票作为样本股,旨在反映分红水平高且波动率低的股票的整体表现。
港股红利指数同样在投资领域中表现出色,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12月18日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股息率高达7.34%,其样本选取自符合港股通条件的香港上市公司证券中30只流动性极佳、连续分红且股息率高的证券,并采用股息率加权方式进行科学编制。跟踪该指数的港股通红利ETF(513530),采用QDII模式布局港股红利类资产,相较目前通过港股通模式投资的产品,在节省红利税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综上所述,在政策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多重驱动与协同作用之下,红利资产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依然具备长期的“高确定性”显著优势,无疑是构建资产配置组合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整个投资结构提供一定支撑。
红利基金投资进军路线图
对于投资者而言,借助红利主题ETF进行投资布局是一种较为便捷高效的途径选择。然而,鉴于当前市场上红利主题相关ETF种类繁多,细分策略与投资方向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在不同市场环境中的表现也各有千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投资者在进行产品选择时,除了需要深入细致地探究标的指数的编制方案、策略差异以及行业分布等核心要素之外,还应当综合全面地考量跟踪基金的规模大小、流动性强弱、跟踪误差与费率水平高低以及管理人的综合优势等多方面关键因素。唯有如此,投资者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挑选出最符合自身投资需求与风险偏好的优质产品,实现投资目标的最大化。
对于追求纯粹红利投资体验的投资者来说,市场首只(成立于2006年11月17日)且规模领先的红利主题ETF——红利ETF(510880)(联接基金:A类012761/C类012762)无疑值得重点关注与深入研究。自2021年以来的三个完整年度均成功实现正收益,已然成为参与红利策略投资的热门优质选择。此外,红利ETF(510880)自成立以来累计分红17次,分红总额接近33亿,展现出强大的分红能力与持续的回报表现。
在持续分红上,红利低波ETF(512890)的联接基金(A类007466/C类007467)更是表现卓越,已连续15个月实现每月分红,每10份基金份额累计分红金额高达2.1元(数据来源:基金公告,截至24/12/16),为投资者带来了持续持续的现金流回报。
对于倾向于低波动红利投资的投资者而言,兼具“红利+低波”双重特性的红利低波ETF(512890)(联接基金:A类007466/C类007467)颇具独特投资价值。在最近5个完整年度中,红利低波ETF均始终保持正收益,且单年度业绩均优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宛如投资领域中的一匹黑马,属于股票ETF市场中占比仅为0.1%的优质稀缺品种,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低风险、具有一定收益弹性的投资选择机会。
与此同时,除A股市场外,具有更高性价比优势的港股市场近年来亦成为挖掘红利低波资产的重要“价值洼地”。以港股通红利低波ETF(520890)的标的指数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为例,该指数在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范畴内,巧妙地将“红利+低波”两大核心选股因子有机融合,通过低位布局港股高息低波动资产,投资者有望在获取较高股息收益的同时,有效规避部分盈利状况不佳、难以维持高分红水平的企业所带来的风险,从而实现投资组合的攻守平衡。自2023年以来(截至24/12/18),尽管港股市场整体处于下行通道,但该标的指数却逆势上扬,实现22.36%的涨幅,不仅超越同期恒生指数21个百分点,相较于部分主流港股红利指数亦展现出显著的超额优势,无疑是布局港股红利资产时更具安全性与潜力的优质选择,成为投资者在港股市场中寻求红利投资机遇的理想之选。
对于期望在特定行业或主题领域深入挖掘红利投资机遇的投资者来说,100%央企成分的央企红利ETF(561580)(联接基金:A类020466/C类020467)可作为理想的投资配置工具。一方面,在“中特估”战略背景下,央国企价值重塑进程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阶段。另一方面,12月17日国资委国资委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特别提出要引导上市公司增加现金分红频次、优化现金分红节奏、提高现金分红比例,在政策加码之下,未来央企分红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上或进一步增强。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