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里尽朝晖——毛泽东诗词中的故乡情怀

文摘   2024-08-11 10:53   甘肃  

来源:解放军报

湖南是毛泽东的故乡,也是他从事革命活动的出发地。学习赏读毛泽东同志的诗词,我深切感受到,伟人与普通人一样,也有“谁不说咱家乡好”的桑梓情愫。

湘潭韶山是毛泽东的出生地,他在韶山生活了17年。虽然对养育自己成长的家乡念兹在兹,但在“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的旧中国,作为心怀“无非一念救苍生”“敢教日月换新天”宏大志向的革命家,毛泽东早年的岁月人生是在戎马倥偬的南北征战中度过的。自从1927年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上井冈山,一直到革命胜利前,毛泽东从未回过韶山。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直有回湖南老家看看的想法。但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繁忙的事务让他无暇顾及回乡之事。然而,与所有人一样,伟人思乡念亲之情是挥之不去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乡思与日俱增。

终于,在阔别家乡32年后,毛泽东于1959年6月25日,踏上了他魂牵梦绕的故乡土地——韶山。次日上午,他上山来到父母的墓地,在双亲的墓前献上一束松枝,并深深地鞠了3个躬。随后,他去察看故居,探望旧邻居,视察韶山学校,赤身下水库游泳,宴请烈属亲朋。充满浓浓乡情、亲情、友情的活动结束之后,当天晚上,毛泽东回到了招待所。他感慨万千,夜不能寐,诗意迸发,内心炽热的情感和心绪凝聚于笔端,写下了一首《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首诗道出了伟人的浓浓乡情,更写出了“人民就是江山”的领袖情怀。诗人采用追叙回忆的手法,对诗中的人事、风物、历史、地理和古典诗文加以时代观照,并进行改造和重铸,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的风格,使诗的境界既深沉厚重又明朗清新。

首联表达出一种十分凝重的情感。离开家乡32年,但过去的时光宛若别去的梦境依稀可辨。这其中的“咒” 字用得非常巧妙,表现出对旧社会的无比愤恨之情。颔联紧承首联之意,写出故乡激烈而尖锐的阶级斗争,两句一正一反对仗工整。颈联为“诗眼”,抒发了革命者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豪情壮志。尾联则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阡陌田野丰收在望和夕阳西下农家炊烟袅袅的田园风光,讴歌了勤劳的农民们,揭示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真理。

长沙是毛泽东光辉人生的起点。自1911年至1923年,他曾在此求学、教书和从事革命活动。对于家乡的这座省会城市,毛泽东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1925年秋天,毛泽东路经长沙,故地重游,诗人凝望着眼前碧绿的湘江水,眺望远处霜叶正红的岳麓山,不禁回忆起当年风华正茂的峥嵘岁月。于是,他激情满怀地写下了构成诗人诗词作品中,同一词牌两大华章之一的《沁园春·长沙》(另一首《沁园春·雪》)。在这首词的上阕,作者对家乡自然界万物和谐共生的景象,予以了诗意般地描述:“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文采飞扬且浑然天成的赞美,源于作者内心炽热的故乡情怀。然而诗人并没有仅限于此,而是把这种故乡情愫升华成心系国家命运的家国情怀。诗的上阕最后发出的惊天一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便是青年时期毛泽东胸怀宏远之志的写照。

1961年,毛泽东青年时代的好友周世钊等人决定送几件产自家乡的纪念品给毛泽东,其中就有斑竹、斑竹管毛笔等。触景生情,毛泽东由此引发了对家乡的思念,这便又有了一首优美且浪漫的怀乡之作《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这首诗词通过对具有湖南地域特征的传说、神话等意象的描写,描述了昔日湖南人民的深重苦难,赞颂了今日湖南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全诗以艳丽的色彩、浪漫的想象,展示神话传说、人文典故、现实美景,向远隔千山万水的故乡亲友畅叙了自己的心声。作品呈现出绚烂多姿的艺术境界。尤其是尾联“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是点睛之笔。诗人巧妙化用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既表达了作者的怀乡念旧之情,也深情地寄托了对家乡芙蓉国乃至新中国美好明天的祝愿与展望。

除了这首《七律·答友人》之外,毛泽东还曾于1961年12月26日,在他生日那天,给周世钊写过一封信,信中写道:“‘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朝云薜荔村’‘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同志,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岂不妙哉?”信中引用了唐末五代诗人谭用之的《秋宿湘江遇雨》和清代诗人黄道让的《重登岳麓》中的诗句。这封信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赞誉故乡的自豪感,令人对美丽的芙蓉国向而往之。

晚年的毛泽东对家乡的眷恋和怀念之情愈加浓重。1975年,已是82岁高龄的毛泽东在与身边工作人员的谈话时曾说:“人对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过去的朋侣,感情总是很深的,很难忘记的,到老年更容易回忆、怀念这些。”随后又说,他写《七律·到韶山》的时候,就深切地想起32年前的许多往事,对故乡是十分怀念的。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识里,家和国本质上是一个统一体。爱国与爱故乡从来是密不可分、并行不悖的。把故乡情愫升华为家国情怀,历来是无数仁人志士朴实而典型的精神品格和文化特征。正是源于这份炽热的家国情怀,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终于成功地开创了“一唱雄鸡天下白”“换了人间”的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新纪元,成就了让中国人民站起来、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宏大伟业和人间奇迹。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英雄史诗,是革命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光辉典范,是中国古典诗词发展的最高峰


掌上千秋毛诗韵
学习研究毛泽东诗词,传承红色文化,提升民族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