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悟初心:《西江月·秋收起义》

文摘   2024-12-17 08:22   甘肃  

《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秋收起义是毛泽东直接领导发动的第一次军事斗争,《西江月·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创作的第一首“军旅词”。这首词最早非正式地发表在《中学生》一九五六年八月号,是由谢觉哉在题为《关于红军的几首词和歌》的文章中提供的。1986年,这首《西江月·秋收起义》被收入《毛主席诗词选》的副编,正式面向社会发行。

  《西江月·秋收起义》


《西江月·秋收起义》中的革命新思想

“军叫工农革命”开门见山,体现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思想。毛泽东1927年在主持武昌农讲所期间,明确提出要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的思想。他始终将军事训练放在农讲所教学重要位置,在所里设有军事委员会,学员实行军事编制。他对学员说:“搞革命就是枪对枪,刀对刀,要建立农民自卫武装。”在马日事变后,毛泽东号召农讲所学员“在山的上山,靠湖的下湖,拿起枪杆子保卫革命”。

 身着军装手持步枪的农讲所学员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发言指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主动要求回到湖南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他肩负着这样伟大的历史使命,离开了武昌农讲所,走上新的征途。毛泽东将参加秋收起义的武装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一次打出中国工农革命军的称号。

秋收起义“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

“旗号镰刀斧头”,点明了中国革命道路鲜明的色彩。1927年8月中旬,毛泽东回到长沙,意识到“工农群众对国民党则已另眼相看”,认为秋收起义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于是,他以湖南省委的名义写信给中央,提出不能再打“国民党左派的旗子”“国民党旗帜已成军阀的旗帜,只有共产党旗帜才是人民的旗帜”。


9月初,毛泽东到达江西萍乡安源,在张家湾召开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决定,将驻修水、安源、铜鼓的革命武装统一编成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全师共5000余人,由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下辖3个团。毛泽东提出起义应该打出一面自己的旗帜,并责成工农革命军参谋何长工具体负责。秋收起义不再打国民革命军旗号,首次亮出工农武装的旗帜。

秋收起义后建设军队的新道路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毛泽东异常兴奋与激动,《西江月·秋收起义》描述了这次起义的激烈场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9月底,起义部队来到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这时部队只剩一千人左右,总指挥卢德铭牺牲,部队思想混乱。毛泽东对部队进行了整顿和改编,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党指挥枪。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确定“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

1927年10月15日晚上,在酃县(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水口叶家祠,毛泽东主持了我党我军历史上首次连队建党活动,为6名新党员主持入党宣誓仪式。毛泽东领读“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的入党誓词。入党仪式结束后,人民军队第一个连队党支部——红一连党支部宣告诞生!不久,各连普遍建立了党支部,并举行了类似入党宣誓仪式。“水口连队建党”,是对“三湾改编”确定的“支部建在连上”原则的首次具体实践,它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开创了军队政治建设的新道路。

秋收起义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进一步在全国人民面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英雄史诗,是革命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光辉典范,是中国古典诗词发展的最高峰


掌上千秋毛诗韵
学习研究毛泽东诗词,传承红色文化,提升民族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