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之美由谁定义?

文化   2024-11-17 11:57   北京  

本文来自青年文摘旗下
「青年文摘阅读与写作」公众号

今天是「热读」栏目,高能有料



网络词汇“服美役”,意指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和社会对外貌的要求而做“美的服役”。这个词的出现,让大众重新审视那些出于迎合、讨好的非自愿装扮。


在《服美役:美是如何奴役和消费女性的》一书中,意大利作家毛拉·甘奇塔诺从现代对“美的定义”出发,讲述所谓现代女性之美是被控制和制造的:制定“美丽”标准的阶层利用摄影、广告、时尚杂志、电影等传媒手段去宣传标准统一的美,然后利用服装尺码、消费主义对女性实施隐性的“美役”压迫,在制定规则之后,他们又利用女性的消费去完成资本和权利收割。


作者认为,在女性认识到所谓标准之美是虚无的之后,我们能否重新夺回对美的定义至关重要——美从来不应该是束缚女性的,它应该是一种更广大、更自由和灵动的感受。


好书推荐

《服美役》

副标题: 美是如何奴役和消费女性的

作者: [意]毛拉·甘奇塔诺 

译者: 张亦非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联合读创 

出版年: 2024-2

页数: 224




精彩书摘 




1

名为美的牢笼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得益于城市化进程,大众社会诞生了:越来越多的人搬进了城市,开始在工厂里工作。由此,一系列前所未见的需求出现了,涉及卫生、教育、健康和服务领域。

在这个时期,中产阶级开始通过审美品位、道德习惯、建筑规范、服饰、礼仪和室内装修来传达自己的价值观。他们发明了一套严苛的准则,以此来评判美丑,并将美与实用性和效用挂钩,推广一套尽可能单一的范式。

尤其是到了19世纪中期,“美丽”女人和“得体”身材的图像开始出现在杂志上、广告里。这类形象代表了一个“文明”人该有的样子,而且往往会引导人们去购买美容产品。一种闻所未闻的社会压力就此诞生,美正在变成一种义务,特别是对资产阶级女性而言,她们必须不遗余力地证明自己的美。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就在于此。

我们这个时代对美的认知由此而来,它变成了一项真正的社会责任:我们不能变老,不能变胖,必须藏起不合标准的部分。它让我们承担起一项重负:评判自己的外表,为它而耻,不断为之焦虑。


《欲望都市》剧照



2

美是职责

实际上,美这个问题几乎与美学无涉,而与权力关系密切相关。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女性都有一份“职责”:如果手握一份重要工作,她们就必须美丽;哪怕失业了,她们仍然必须保持美丽。这种始终如一对她们的男性同事来说,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关于这一点,电视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颇具启发性:米琪是个非常美丽、苗条、优雅的纽约女人,她有一座永远整洁的房子、一个完美的丈夫和两个优秀的孩子,一个是男孩一个是女孩。米琪是20世纪50年代女性的模板,也是幸运和轻松的象征,但实际上她内心隐藏着巨大的不满,最主要的是,维持这一切对她来说非常艰难。

在这部电视剧的第一集,米琪躺在她丈夫身边假装睡着了,但实际上她还没卸妆,头发也梳得好好的,她只是在等丈夫的鼾声响起。当她确信丈夫已经入睡时,才下床去浴室。在浴室里,她终于可以卸妆,涂上晚霜,用卷发器卷好头发。然后她回到丈夫身边躺下,在黎明时分起床,进浴室摘掉卷发器,重新化好妆,钻进被子里,还不耽误和她的乔尔说早安。于是乔尔相信这是他妻子的“自然美”。

她在丈夫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了这一切,原样复制了母亲教给她的东西。美是妻子的职责之一,必须在不引起男人注意的情况下完成。那有没有可能,这是一种女性的传承、一种代际间的迷信和取悦丈夫的心愿,而非实实在在的社会要求呢?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剧照



3

女性的工资低于男性,花销却更大

事实上,就算没人明确要求女性保持美的状态——除非她们必须遵守明确的着装规范——一旦她们不够美,这种不足就会被着意指出。自从大众社会诞生,女性已经学会把她们的美视为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这样一来,美就变成一种简单的、在社会层面不难实施的控制机制。这是一种隐秘的机制,对市场有助益,却阻止了女性获得过多权力。那些已经得到美的人也得一直小心维持,留意自己的容貌,并且时常觉得自己是个骗子。这一切都涉及美与工作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工业发展使女性有机会独立,可以参与社会生产,那么这一切都在以更严苛的规则运转:让女性一直担心自己犯了错、不得体、不够漂亮,永远面临被驱逐的危险,于是不得不履行自己的职责:保持完美无缺,遵守所有规则,做一个好女孩。她应该无害、可爱、不张扬、永远没有野心。

这是一种胁迫,比其他任何时代的女性所遭受的胁迫都更难应付,因为这种胁迫让女性相信自己可以做出改变、一切都取决于自己。再也没有奥威尔笔下的老大哥控制你了,现在只有一位仁慈的老大哥敦促你努力,变成最好的自己。

实际上,救赎的第一种手段就是购买。强迫性购物是女性的一种“病态”:永远不知道该穿什么,永远想要新东西。在发达国家,售出的商品中有80%以上是被女性买走的,无论是在什么领域。

女性的工资低于男性,花销却更大,这样一来,她们几乎将赚来的钱都扔回了市场。她们更少投资,财务独立程度更低,在如何管理财富方面受到的教育也更少。然而,几乎所有的广告都是针对女性的,无论是尿布、家具还是食品。

女性一方面仍被认为是弱者,是低等的,受到轻视;另一方面又是雇佣劳动、无偿家务劳动、再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巨大资源。假如没有了女性力量,许多领域都会崩溃——但总的来说,是整个新自由主义体系将会崩溃。


《一个购物狂的自白》剧照



4

将耻感和身体羞辱作为规训工具

有一种观点很普遍:身体羞辱会促使人们减肥并照顾好自己。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指出,针对身体的羞辱和由此带来的耻感,不仅不能促使一个人多运动,还会起到反效果:遭受身体歧视的那些人更倾向于暴饮暴食、吃不健康的食物、不运动。

一项研究显示,感到自己因为体重而被评判、被取笑与饮食失调有明显的相关性,无论当事人是真正的超重者还是自认为超重。我们必须重申:经受身体羞辱、因身体而成为议论的对象都会导致异常的饮食行为,进而可能危及健康。

情绪上的痛苦以及犯错的感觉并不能促使人们照顾好自己,反而会导致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行为。让一个人对自己的外表感到羞耻,与饮食教育和体育教育无关,而是一种毒害性教育。

耻感会妨碍人们去感受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包括在食物和运动层面:吃东西是出于悲伤,或者为了填补空虚。之所以吃,是因为反正也没什么可失去的了;之所以不运动,是因为害怕失败。这样一来,人就被剥夺了发现、尝试和体验新奇事物的乐趣。有多少次你本来想去远足,却害怕因为身体而变成大家的笑柄,结果没去;又有多少次,你出于同样的原因没有去跳舞?

批评和评判一个人的身体外观,并不意味着关心这个人的健康。这种行为其实是在参与一种社会进程:它会渐渐阻止女性去了解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对身体的真实感受。


《致命女人》剧照



5

如何冲破牢笼?

最重要的建议是——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

许多研究者试图弄清哪些女性有积极的自我身体形象,她们又有什么样的行为。最终的结论是,这些女性不太重视美,同时学会了无视有害信息。这是一个整体论的模型:当女性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只处理积极信息,并拒绝那些消极信息时,她们对身体的投入就会减少,对身体的评价也变得更积极。研究结果表明,培养积极的自我身体形象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干预策略。

如何在实践中达成这个目标?专家们认为,人们必须培养对自己的同情心,以便欣赏自己身体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同时抛开那些与外表有关的念头,解放头脑。

解放也和进行体育运动有关,因为运动能带来快乐。运动无须以改变外表为目的,只需要关注它带来的感觉以及它对健康和总体幸福感的影响。另一个建议是仔细选择服装,应该选那些不会分散注意力,让你感觉良好、行动自如且不会招致身体监控的衣物。此外,还要避免谈论和抱怨一些话题,包括你有多胖或者有可能变胖(肥胖谈论)、你有多老或者有可能变老(老龄谈论),以及你有多丑(消极身体谈论)。

我们需要将注意力投入到情感、欲望、才华、计划中,尝试恢复被美的神话削弱的感知力。我们需要为自己的存在赋予意义,追寻自己的激情,并且要将尽可能多的时间花在这些事物上。

逃离有关肥胖、光鲜形象的谈话是必要的,但如果不培养一些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意义的东西,就还远远不够,因为美的神话总会渗入它认为缺乏意义的地方。因此,培养积极形象的关键不在于隐藏或者剥夺自己的东西,而在于将自己的精力投向创造性的方向。



「青年文摘阅读与写作训练营」专注阅读与写作

持续提供经典、原创、实用、有趣的内容

原创投稿邮箱📮:gfzwlm@126.com


青年文摘
青年文摘杂志社的官方公众号。小火慢炖暖心汤,挑三拣四好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