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失语”现象?

学术   2024-12-12 09:20   安徽  
早在20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理论家们就开始借用医学术语“失语”来批判及反思由于西方文艺理论和文学思想的入侵所带来的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思想的流失现象。
 
此后,有学者指出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即在英语教学中强调语言的学习,致使英语专业人才在与西方人交流过程中,虽然具有较高的基础英语水平,但是难以深入探讨具有实质内容或理论深度的对话。
 
在我国的英语人才中,不乏具有较高的中国文化修养的学者,但却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
 
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环境不同,故而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
 
“跨文化交流”的概念是从英文“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在交流中人们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这种现象就是Culture Shock文化冲击文化休克。
 
例如我们和英语文化的人打招呼说“Sorry to hear about that you got a cold, drink more water and wear more clothes”(很抱歉听到你说感冒了,多喝水,多穿衣服)。
 
中国人关心周围人的细节,常劝告他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西方人倾向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不愿意别人干涉自己的生活因而对这种中国式的关心难以接受,甚至产生反感。这种现象就是“英语文化休克”。
 
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仅仅做到能够用英文进行一般性交流还谈不上“跨文化交流”。交流时不但要注意第二语言文化的习得,还要注意第一语言文化的修炼。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这是中国人最引以为豪的地方,也是外国人最钦佩中国之处。而我们培养出的优秀学生面对老外怀着崇敬的心情探问Confucianism(儒学)的真谛时往往茫然不知如何表述。这就是我国英语教学中不注重中国文化渗透的结果即:中国文化失语。
 
中国式英语
中国式英语,Chinese English即Chinglish,是语言的不规范使用形式,由中式语法和英式词汇重新组合而成。
 
Pinkham(2000)在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一书中把“中式英语”定义为“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也可称其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
 
中式英语由于受汉语思维方式和汉语语言文化习惯的长期影响,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中、英语句表达中的句子成分、排列次序和语法原则的差异,把固定模式化的汉语思维习惯以及语言规则原封不动、不加思考地“照搬”到英语的表达中,从而拼造出貌似英语实际,却不符合英语语法规则和英语文化习惯的句子。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应学好英语的语法规则和文化,还需提高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这样能够表达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文化,因此中国学生必须加强“中国英语”的学习,避免使用“中国式”英语,才能够与西方人进行无障碍的沟通与交流。
 
长期以来,部分英语教师错误地认为,中国文化有负迁移作用不利于英语的学习,应予以摈弃,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西方的思维方式、西方的语言习惯来实现跨文化交际。
 
这种过度重视目的语国家文化,忽视本土文化的行为实际上并不利于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最终会致使在文化教学中中国文化处于被弱化的地位。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中国文化储备不足或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积累不足,学生不能适时、主动、有效、对等地向外输出,只能实现跨文化中的单向交流,造成了交流障碍。
 
正因为教师对中国文化的轻视或漠视,致使中国文化的教学与传播不断弱化。
 
实际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同样存在着“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一方面,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对中国本土文化了解不到位,本土文化知识欠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比较低下,导致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的偏颇甚至跨文化交际的失败,造成异文化之间的误解甚至冲突。
 
另一方面,外国留学生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片面注重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了解,而忽视了把本国文化与目的地文化结合,比如用中文确切地表达本土文化现象。
 
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主体参与的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双方的认知体系、社会组织、传统理念、思维方式等的差别,假如缺乏对对方文化背景的了解,以自身文化作为价值标准,用自己的文化去评判异文化,容易形成对异文化的偏见。这种以己度人的态度不利于有效的跨文化交流,会导致许多阻碍交流的负面效应。
 
“文化失语”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单向文化”的思维造成的。由于“文化失语”的成因主要是母语文化的缺失,这就要求我们在语言的“教”和“学”中,目的语与母语、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并重,并倡导一种平等的文化对话,在两种文化语境中力求平衡。
 
参考文献:
[1] 从丛. “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 光明日报,2000-10-19.
[2] 黄秋畅.国内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研究现状述评[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
汉字&中华文化讨论群(添加备注:进群)







精彩推荐




简化字是怎么简化的?简化字结构设计遵循的三个原则
何为异体字?它可不是繁体字啊

为什么同样的姓氏,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是大陆人,香港人,还是新加坡、马来西亚人?

不让女子读书识字,她们便自己创造了一种文字



See Mandarin旨在为爱好中文的中外朋友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和学习平台。在这里,您将会看见一个精彩纷呈的中文世界,我们会为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式思维、以及中文用语习惯。同时,我们还会为您提供海外就业信息和中文教师培训,请密切关注我们的公众号:SeeMandarin。


See Mandarin  aims to provide you a platform of chinese learning and idea exchanging. At here, you will see the colorful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chinese mind and chinese way of expressing. What's more, we will post opportunities working aboard, join us, and start your fantastic journey!  Our official wechat account: SeeMandarin.

语言生活研究
关注语言生活,感受语言魅力,探究语言奥妙,服务语言沟通,促进人际和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