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教师胜任课程思政的职业特征和专业表现,该研究以高校外语教师为对象,基于数理循证思维,综合运用扎根理论、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探明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包括“工作动机”“个人特质”“挖掘能力”“融入能力”和“共同成长”5个维度,开发了包含16个题项的测量量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所开发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均达到理想水平。研究拓展了胜任力理论的应用领域,探明了提升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多维结构;测量
原文载于《外语研究》2023年第2期,作者:王晓慧、刘晓峰(合肥工业大学)
引言
课程思政赋予中国外语教育以崭新的政治内涵和育人内蕴,对新时代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正在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姜峰,李岩松2020)。外语教师作为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其育人能力是决定外语课程思政成效的关键所在(王炳林2019;张旭,李合亮2021),就其本质而言,培养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实质就是培养其课程思政的胜任力(赵忠君等2017),即培养一种完成或做好课程思政工作的行为特质系统,这与课程思政工作情境中标准参照的有效或优秀表现存在因果关联(杨甲容等2019)。
文献述评
1.1 外语课程思政研究
1.2 教师胜任力的维度与测量研究
研究一: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结构维度构建
2.1 研究方法
2.2 研究样本
2.3 数据收集
2.4 资料分析过程
2.4.2 主轴编码
2.4.3 选择性编码
根据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及相关分析,经过反复比较和解析,围绕核心范畴的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故事线”可以概括为“工作动机、个人特质、挖掘能力、融入能力、共同成长”5个维度,理论模型如图l所示。
2.4.4 理论饱和度检验
研究二: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量表开发与检验
3.1 初始量表编制
3.2 量表测量
3.2.1 探索性因子分析
本研究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来探究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的结构维度。本次调查测试对象为A高校外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回收问卷575份,其中有效问卷552份。本调查问卷采用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预试量表,量表共包含23个题项,采用Likert5级量表进行测量。研究小组将回收的552份调查问卷进行随机分半处理,样本A(一半)用于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样本B(另一半)用于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
本研究首先用SPSS26.0对276份(样本A)数据进行了Bartlet球形检验和KMO检验。表3可见,KMO值为0901,说明该数据取样合理。通过Bartle球形检验观察变量之间的相关矩阵适中性(r-2842.481,p<0.001),表明各题项间有较强的相关性,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然后,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使用选取正交极大旋转法进行因子分析,从23个题项中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首次分析共提取出5个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为60.758%,题项的因子载荷在0.529到0.778之间。题项12(0.390)、题项14(0.483)、题项15(0.449)等题项的因子载荷低于0.5,另有题项3、7、17、18跨因子载荷超过0.4,应予删除(Churchill 1979)。在删除这7个题项后,对剩余16个题项重新进行因子分析,各题项相应因子上的载荷介于0.547到0.817之间,情况良好,累计方差解释率为67.832%。删减题项之后正式量表呈现五维结构,基于各个因子的题项构成,将其分别命名为工作动机(3题项)、个人特质(3题项)、挖掘能力(4题项)、融入能力(3题项)和共同成长(3题项),删减题项之后正式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见表4。
3.2.2 信度检验
3.2.3 验证性因子分析
(1)模型拟合度检验
(2)量表效度检验
本研究通过计算组合信度(CR)以及平均提取方差(AVE)来对量表的聚敛效度进行检验。由表8可知,5个因子的CR值在0.752-0.800之间,高于0.70的标准(Hair et al.1998);AVE值在0.500-0.542之间,高于建议的0.5的标准(Fomell&Larcker1981),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聚敛效度。
讨论
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的五维结构稳定,16个题项的量表信度、效度均达到理想水平。可以进一步通过各题项的因子载荷与所属维度之间的作用强度,对题项的路径特点和作用机制加以讨论。
结语
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是由“工作动机”“个人特质”“挖掘能力”“融入能力”和“共同成长”构成的五维构念。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量表由16个测量题项组成,量表的信度、模型拟合度、结构效度、聚敛效度和区分效度均处于理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