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愿景丨妙语如珠敲新钟
“2025,我想......”人民日报在微博开设的新年话题见证了众多网友的新愿景。观之类别,或宏大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或平凡如“期末顺利考过”,或絮絮数语如“信女愿:越来越美,海吃不胖,日进斗金,心想事成”,或言简意赅如“发财”。通过语言来表达“积极愿景”(Positive Vision),所愿的美好景象如积极心理学理论所言,往往能够激发个体的内在动力,引导个体朝着目标前进。因此,我们相信这些愿景终将如璀璨星辰,将照亮人们新年前行之路。
新承诺丨一言九鼎践新功
携上新年之愿,在2025年的第一天,一众flag也会纷纷立起:“2025顺利考上事业编”,“2025拿到摩托车驾照”......承诺是一种力量,语言会化为行动,这既是对内心秩序的整理,也是将这秩序传递给世界的一场奔赴。“承诺语言”(Commitment)有助于“成长心态”(Growth Mindset)的培养,即拥有成长心态的人们在遇到挑战时,更能自信地以学习的态度面对,从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说出来会被嘲笑的梦想,才有实现的价值”——用语言给予自己信心和勇气,用行动赋以自己力量与荣光,如果你也想在新一年改变自己,不妨大声说出来!
新形象丨独树一帜展新风
“求监督,求搭子!”在社交平台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许愿和承诺早已不仅仅是个体心灵的独白,它们逐渐演化为一种独特的社交语言,成为人们寻求归属感和共鸣的桥梁。朋友圈里的跨年文案,空间里的新年贺词,不仅仅是文案的艺术展现,更是每个人在语言层面上对自我形象的一次重构,也加深了人们对“自我概念”(Self-Concept)的觉察。在新的一年里,人们带着崭新面貌,对美好生活拥有了新期待。这些期待如同春风,吹散了旧岁的尘埃,唤醒了对新生活的热切向往,激励着每一个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步伐,迈向充满希望的2025年。
2025,我来了
今年,好漫长的一年,农历年有384天。漫长的时间承接住快节奏的生活,往往像海浪遇见沙滩,心中的愿景在一次次生活的拍击中也许易碎成泡沫,易被淡忘。而新年之际许下的愿景,留给自己的承诺,对新形象的期待,正如一个个心愿瓶,将最闪耀的细沙和最澄澈的海水储存。在忙碌辛勤的学习工作生活之余,只用一眼,就能回归初心,带着最初的期待与热爱,奔赴山海,奔赴下一程人生。
2025年,我已迎着第一缕阳光,带上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心愿瓶,抖擞精神,光荣远征。
那么,你呢?
PS: 本文系新年之际语言学与心理学交叉的小思考,不严谨之处请博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