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知道心血管疾病是会危及生命的第一大“健康杀手”,但除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抽烟喝酒,身体衰老,家族遗传等常见的风险因素外,心理因素往往是容易被忽视一个重要问题。
![]()
实际上,早就有研究发现,不同性格的人,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其中,存在“D型人格”的人群,则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你是否听说过“D型人格”?这种被称为“忧伤型”的心理特质,不仅影响你的情绪,还可能悄悄伤害你的心脏。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拥有D型人格的人,患冠心病后出现严重心脏事件的风险显著升高。更令人意外的是,如果你的配偶也有这种性格,你们俩的心血管健康可能面临“双重打击”。 D型人格(Type D Personality)由比利时心理学家约翰·德诺莱特(Johann Denollet)在1990年代首次提出。这里的“D”代表“忧伤”(Distressed)。这类人通常具备两大核心特征: 1. 负面情感(Negative Affectivity):容易陷入抑郁、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且长期难以摆脱。 2. 社交抑制(Social Inhibition):在社交中习惯压抑情感,即使内心痛苦,也不愿向他人倾诉。这两种特质叠加,使得D型人格者长期处于“心理高压”状态。他们既无法有效调节情绪,又缺乏社会支持,形成恶性循环。 德诺莱特的早期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中,D型人格者的心脏事件(如心绞痛发作、心力衰竭)或死亡风险比非D型人格者高出4倍!而另一项针对心肌梗死患者的研究显示,D型人格者在5年内的死亡率显著更高。 后续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2015年荷兰的一项研究发现,D型人格对10年死亡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2023年一项涵盖多国数据的荟萃分析给出了明确结论:D型人格会使冠心病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如再次心梗、中风)的风险增加14%。 D型人格者的“心理高压”会通过两种途径损害心脏,从生理层面来说,长期压力导致交感神经兴奋、皮质醇水平升高,引发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另外,拥有此类性格的人,也更容易因为不良情绪而形成吸烟、酗酒、逃避治疗或忽视健康管理等问题。 2024年底《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中国研究中,首次将目光投向患者配偶的心理状态[10]。该研究追踪了4035名首次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及其配偶,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本人是D型人格:3年内发生严重心脏事件的风险是非D型患者的3.8倍(HR=3.8)。
配偶是D型人格:即使患者本人没有D型人格,但其配偶属于D型人格,其心脏事件风险仍是非D型配偶家庭的2.7倍(HR=2.7)。
最危险的情况:当患者和配偶的“负面情感”均较高时,风险达到峰值。
![]()
研究者指出,D型人格者的“社交抑制”特质,导致家庭内部缺乏情感支持,是配偶D型人格仍然会加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主要原因。
当一个家庭中,配偶是D型人格时,患者可能会因害怕被批评而隐瞒症状,延误就医;同时配偶因压抑情绪,也无法提供有效关怀;双方负面情绪互相感染,形成高压家庭环境,这种“情感隔离”削弱了最重要的压力缓冲机制——亲密关系,对生理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重大影响。研究发现,约50%的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同时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如持续性抑郁障碍)。此外,这种性格的人合并其他心理疾病的风险也更高: 强迫型人格障碍风险增加2.6倍;
社交恐惧症风险增加4倍;
回避型人格障碍风险飙升9倍。
这些复杂的精神共病,使得传统单一的心理干预(如抗抑郁药)效果有限,需要更综合的治疗方案。 面对这种性格和心理带来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我们首先应该是做好识别。建议通过《D型人格量表-14》(DS14)可快速筛查。若以下描述与你相符,建议寻求专业评估: “我经常感到不开心,但不会告诉别人。”
“在社交场合,我总担心别人对我的看法。”
此次发表的新研究结果显示,夫妻共同干预,是降低风险的更佳策略。建议探索“夫妻为中心”的干预模式,共同参与认知行为治疗(CBT),学习情绪表达技巧;定期进行“家庭健康检查”,包括心理和生理指标等。 《2021年欧洲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明确建议,冠心病患者应常规筛查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确诊后,优先选择团体心理治疗或药物联合干预。 目前,针对夫妻干预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美国心脏协会(AHA)2021年发表的科学声明强调,“心理-心脏-身体”是一个整体,改善家庭互动可能成为预防心血管事件的新突破口。心脏健康从来不只是一个人的事。D型人格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心理与生理健康的深刻联系。如果你或家人常感到“心里堵得慌”,不妨从今天开始,打破沉默,拥抱支持。毕竟,一颗被理解的心,才能跳动得更长久、更有力。 [1] Wang Y, Huang B, Sun M, Yu B, Ping L. Type D Personality As a Risk Factor for 3-Year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Their Spous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Eur J Prev Cardiol. 2024 Nov 27:zwae377.[2] Albus C.Type D personality: a relevant psychosocial risk factor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ur J Prev Cardiol. 2025 Jan 16:zwae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