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迅速到来,心血管疾病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已超3.3亿,其中老年人是主要的受害群体。
在治疗心血管疾病和管理血脂异常方面,他汀类药物(Statins)因其降脂效果显著,良好的用药经济性,目前仍然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线降脂药物。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中国老年人群对高剂量他汀的耐受性较低,长期高剂量使用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同时可能对老年患者的整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今天的这篇文章,就和大家聊一下,老年人科学使用他汀的那些事儿。
何为高剂量他汀?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减少血脂的合成,从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他汀类药物不仅被证实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作率,还能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是治疗高脂血症的重要药物。
常见的他汀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匹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的降脂效果,与用药剂量呈正比,剂量越大,降脂效果就越好,根据降脂强度,高强度高剂量的他汀应用常见的有,阿托伐他汀每日40mg到80mg,瑞舒伐他汀,每日20mg到40mg,这个剂量的他汀,能够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50%左右。
丰富的临床证据显示,高剂量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等高危患者中的确有效降低了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然而,在老年患者中,高剂量他汀的风险与获益需更加谨慎地衡量。
中国老年人用药的临床差异性
研究发现,与欧美人群相比,中国人群中CYP3A4基因多态性分布不同,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部分中国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他汀类药物的代谢能力就会下降更多。一项发表于《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杂志的研究表明,中国患者对高剂量他汀更敏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
中国老年人饮食中普遍含有较高比例的饱和脂肪酸和盐,而体育锻炼不足。高剂量他汀仅通过剂量增加来强制性降脂,而未重视生活方式干预,可能过度增加药物负担,影响长远健康。
老年人不宜服用高剂量他汀的2大原因
老年随年龄增长,肝脏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和肾脏的清除能力逐步下降。高剂量他汀通过肝脏代谢,如阿托伐他汀主要由肝细胞色素P450酶(CYP3A4)代谢,瑞舒伐他汀则通过肾脏排泄。因此,在肝肾功能降低的情况下,高剂量他汀的药物半衰期延长,药物在体内蓄积,可能增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如肌肉毒性和肝毒性)的风险。
大多数老年人伴随多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或慢性肾功能损伤,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PPI类药物)。高剂量他汀参与CYP450酶的代谢,可能与常用药物产生竞争性抑制,增加他汀类药物的血浆浓度,进而导致不良反应发生。例如,高剂量阿托伐他汀与胺碘酮共同使用会明显增加横纹肌溶解症的风险。
高剂量他汀易带来3大风险
肌病是他汀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既包括通常可耐受的肌肉疼痛,也包括罕见但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症。高剂量他汀显著增加这些风险。
PROVE-IT TIMI 22研究显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日)导致的肌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低剂量他汀(10 mg/日)的2倍。2021年《中国老年医学杂志》的研究指出,65岁以上患者服用高剂量他汀,其肌肉症状的发生率为10%-15%,明显高于中低剂量组。
高剂量他汀引发的肌肉痛不良反应和横纹肌溶解,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会大幅度升高。一旦肌肉组织被广泛破坏,会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其次,高剂量他汀可能引起肝细胞损伤,表现为转氨酶(ALT、AST)显著升高。 他汀抑制HMG-CoA还原酶的过程中,可能抑制肝细胞线粒体的能量代谢,导致细胞内脂质代谢紊乱,进一步损伤肝细胞。
临床数据显示,老年人在合并轻度肝功能不全或长期服用其他肝毒性药物(如甲氨蝶呤)的情况下,高剂量他汀可能加大药物性肝损伤风险。
另外,高剂量他汀普遍与新发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相关。JUPITER试验显示,与中低剂量相比,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增加了25%的糖尿病发病风险。老年人因基础胰岛素抵抗较严重,更易受到高剂量他汀的影响。
优化老年人他汀用药的应对策略
首先在他汀类药物的用药剂量方面,推荐确需用药的老年人,从中低剂量(如阿托伐他汀10-20 mg/日或瑞舒伐他汀5-10 mg/日)开始,在身体耐受的情况下,可考虑逐步调整剂量,以达到安全范围内的目标LDL-C水平。
联合用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老年人如果服用低剂量他汀,血脂仍然无法控制到但其达标的范围内,相比加大他汀类药物的用药剂量,更建议联合其他降脂药物,如依折麦布(Ezetimibe)或PCSK9抑制剂,通过多靶点协同作用,来加强血脂控制,降低心血管风险。
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和其他药物,都建议应加强肝功能(ALT/AST)、肌酸激酶(CK)、空腹血糖和肾功能指标的监测。监测频率方面,建议在起始他汀治疗后的头6周至12周内每月监测一次,剂量稳定后每3-6个月随访一次。
生活上的调理干预也不应放松,建议尽量保持健康的膳食结构,减少饱和脂肪酸、高胆固醇摄入,同时多摄入优质的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等,鼓励老年人适度加强运动锻炼,例如每日快步走30分钟等,同时做好情绪调节,保持平和心态,每天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等,这些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都有助于通过非药物手段控制血脂水平。
对于需要服用多种药物的老年人,应该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并合理选择他汀类药物以及其他药物的具体种类和用药剂量,同时也应该结合药物的代谢吸收特点,为患者制定明确的给药时间表,减少药物代谢竞争。
中国老年人不宜服用高剂量他汀不仅是基于药物代谢的特点,也是对老年人体质脆弱性及多种基础病现状的深刻理解。基于科学的证据与实际情况,优化他汀剂量、加强监测和综合干预是保障老年人长期安全用药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 国家心血管中心.
2. Collins R, Armitage J, Parish S, et al. Effects of lowering LDL cholesterol with statin therapy in people at low risk of vascular disease: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rom 27 randomised trials. Lancet. 2012;380(9841):581–590.
3. Ridker PM, Danielson E, Fonseca FA, et al. Rosuvastatin to prevent vascular events in men and women with elevated C-reactive protein. N Engl J Med. 2008;359(21):2195–2207.
4. 李明,张璐等. 他汀类药物在中国老年人群中的安全性评估. 中国老年医学杂志. 2021.
5. Stroes ES, Thompson PD, Corsini A, et al. Statin-associated muscle symptoms: Impact on statin therapy – 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Consensus Panel Statement on Assessment, Aetiology and Management. Eur Heart J. 2015;36(17):101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