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讲,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如何“投递”作品

文摘   教育培训   2025-02-02 17:00   甘肃  
引言:在竞争激烈的设计行业中,获奖经历能使学生不管在求职还是保研、考研、留学等用途都能迅速脱颖而出。特别是在申请知名设计公司或顶级名校时,具有获奖经历的学生更容易获得面试机会。对于招聘方和考官来说,奖项能够体现学生的专业水平以及其在设计领域的潜力。

然而,如何引导学生能够通过建立系统的设计方法论,深入思考,夯实基础,与全国甚至全球的设计选手们同台竞技,在奖项选拔中拔得头筹却是一门学问。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邀请到SODO x HART的Quentin老师,深入探讨一位教育者的独到见解和实践经验,他将分享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内外顶尖设计赛事大奖。

本期分享导师


 国内外奖项的投递、申报有何区别?

在多数情况下,同学们参与设计竞赛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提升自身的学术或职业背景,例如助力保研、留学或就业。依据不同的提升诉求,同学常常纠结于选择哪个奖项更具含金量:是国内的设计奖项,还是国外的比赛更具认可度?


其实,我们不妨从项目创作和竞赛本身出发,分析奖项申报的流程和细节,而不是仅仅从奖项的“用途”来考虑。


以我的学生获得的部分奖项为例,包括红点设计奖和伦敦设计奖、互联网+或三创赛等。国内和国外奖项的申报要求有所不同,具体体现在:


  • 国内奖项:通常有明确的模板要求,学生需要将项目按照竞赛组提供的模板进行排版,虽然这种方式让整个申报流程整洁有序,但有时会因为排版上的细节遗漏,导致设计逻辑不够自洽。


  • 国际奖项:往往对排版和项目范围的要求更加宽松,关注的更多是文件的格式、大小及清晰度。这意味着,学生在提交作品时,需要确保文件符合要求,掌握一定的软件操作和渲染技巧。


在北京服装学院客座讲课

再比如咱们往深入一点说,国内外两类奖项各有投递回报比,但差距在于:

国内的奖项属于“一个萝卜一个坑”,简单解释一下就是有些奖项明确要求你的项目一旦获奖,就不能再用于其他比赛投奖。像我本科的时候参加过一个安踏的商赛,获奖之后拿到了一笔奖金,但相应的这个项目就归安踏了。

并且,退一步说,还有很多国内竞赛并无此类限制,但大多会设置一个相当明确的主题,同学们想要获奖就必须精准扣题,如果抱着一个项目多投的心态,必定一无所获。

而国外的奖项仍然提倡“自由”,只要你投递的作品是近几年内完成的,他们完全不会在意学生“海王式投奖”。

像我去年带的J同学、M同学、X同学、H同学,小组合作完成了《Glow In The Dark》项目,连获红点奖、 Asia Design亚洲设计 Winner奖、中国虚拟现实大赛国赛级别一等奖、Spark美国星火设计比赛金奖、欧洲设计奖、Core77设计大奖,共计6项国内外大奖。

H·ART 23届学员J同学、M同学、X同学、H同学 合作完成《Glow In The Dark》项目
获 红点奖、 Asia Design亚洲设计 Winner奖、中国虚拟现实大赛国赛级别一等奖、Spark美国星火设计比赛金奖、欧洲设计奖、Core77设计大奖
同时收获 欧洲创新与技术学院可持续能源研究所、帝国理工、哥大、纽大、瑞典皇家理工、华盛顿、帕森斯设计学院、爱大、伦艺等顶尖院校 硕士offer
助力M同学 获 大疆实习 offer。

因此,我通常会建议我的学生先把项目完善到最优,然后挑准那些认可度高、含金量高的国外竞赛拿几个大奖,学有余力的同学则可以再挑选对口的国内竞赛投递一试。


 投奖过程,最容易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参与竞赛并不仅仅是提交一个完成的项目,投奖过程中的文书要求、材料规范和细节处理同样重要。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误区:


1. 文书填写不当:例如在某些竞赛中,文书材料需要填写详细信息,如客户名称、公司名称等。错误的填写可能导致项目的归属问题,甚至无法正确展示个人作品。例如,有的学生可能把学校名字填在“客户”部分,这会影响到奖项的有效性。


2. 提交格式不符合要求:有些竞赛的评审团会特别重视文件的格式、图片清晰度等细节。如果提交的文件尺寸或格式不符合标准,可能直接导致作品无法通过初审。


3. 不注意细节:像A’Design等竞赛对细节要求非常严格,若学生的文书材料存在问题,可能会影响项目的获奖几率。


开会前的路上赶ppt

当然,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像A`Design虽然要求繁琐,但好在他们后台有人工审核,针对学生提交上去的错误信息会及时反馈,比如你哪里的大小写用错、哪里的符号用错、或者哪张图片尺寸/规范用错等等,大家收到邮件后及时改正即可。

而另外还有一些不设置人工审核的竞赛项目组,需要同学们格外注意,不然提交上有误差的信息,就一定会影响项目的获奖率。

陪学生熬夜卡deadline,投递后看到了日出

举个直观点的例子,像我带学生参加iF职业组竞赛,其中提到你在为谁服务?你的客户是谁?你的公司名称是?如果大家不讲究方式方法的去填写,很容易出现这么一系列情况,如:

有的同学把学校名称填在客户部分,就变成“你把项目卖给了学校”,那么以后在职场中你该如何寻求投资或购买客户呢?

有的同学把个人/小组成员名字填在客户部分,就变成“这个项目是你购买的”,那么未来你该如何向导师、领导证明这个项目是你创作的?甚至出现这种情况,在有些竞赛组颁奖时,奖状上压根还不会出现你的名字...


综上,篇幅有限,在拿奖的过程中其实还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影响着大家,比如上传的官网展示效果图和评审用图有何区别?小组项目容易出现的投奖误区有哪些?等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文末二维码进行私信留言。


 什么样的学生/项目能拿大奖?

今年我带学生们拿到的奖项全部都走了职业赛道,因此我也常跟他们说:竞赛拿奖越来越难了!

目前,许多国际设计竞赛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参与的团队不仅包括独立设计师,还有许多大公司的设计团队。像有位在飞利浦工作的朋友跟我聊过,目前各大厂给设计团队批出很大一部分经费用于参加比赛,且跟广告运营的经费并不冲突,前者是为了获得国际性奖项,在行业内部宣传竞争,后者则是向消费者或客户传递信息。


因此,学生在准备竞赛作品时,必须学会从更高的设计视角来思考问题。例如,选题的独特性、产品的功能性、材料与包装的协调性,甚至产品对未来的潜在影响等都应该被考虑在内。


H·ART 23届学员L同学、Y同学、W同学、W同学、M同学  合作完成《VELA》项目
获 缪斯设计奖 金奖

比方说我之前查看学生组的一些获奖项目,发现仍然有比较明显的设计漏洞,像一些具有交互属性的设计项目,学生组普遍喜欢加入APP/界面设计,来说明产品的交互性能。而事实上,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大家手机里的每一个APP都能被利用起来吗?其实不会。

相反站在成熟设计师的角度思考问题,会发现很多产品其实并不需要加入交互属性,还有很多产品的交互属性完全可以设置于物理产品本身。从而化繁为简,才是一个好的、能拿到职业赛道奖项的设计项目。


因此,总的来说,同学们在参加竞赛时,首先要从全方面思考问题,哪怕完成的是一件概念产品,最好也要让评委看到项目落地的可行性。而至于如何培养自己具备成熟的设计师思维,一方面是跟着老师多实践,另一方面就是通过阅读大量优秀案例,培养自身视野。

说白了,拿国际大奖这事,你的视野看到哪里,格局能打开多大,远比你目前手头上会什么要重要得多。

看到这里,如果同学们对自己的创作能力没有足够的信心,想要通过优化作品集提升个人竞争力,欢迎了解我们最新研发的艺术作品集竞赛式培训课程

最新研发的竞赛式培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项目式创作专业技能,激发创意潜能,为学生在各类设计竞赛中脱颖而出提供指导和咨询,从而确保学生不管是在留学、保研、考研、申博还是实习、就业,都能具备强悍的竞争优势。

此课程不限课时,不限项目数,一年的服务期之后,您至少能够收获2个完整的设计项目以及知名设计奖项。优秀学员还可获得就业指导和推荐网络,免费推荐实习内推机会。价格优惠,详情欢迎通过文末二维码咨询。

 

-END-


设计-实习-就业培训
欢迎咨询






SODO
专注艺术设计领域职业培训,致力于解决艺术生求职路上的实际问题,每天推送值得反复阅读的优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