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 VS 小米的用户体验设计有什么不同?
文摘
教育培训
2025-02-03 17:00
北京
腾讯,由最初孪生于社交、游戏起家的互联网公司,到现在不仅限于C端流量,成为了一个集庞大的虚拟经济体与实体产业于一身的超强“数实经济体”。小米,凭借一款手机,以“旗舰配置,平民价格”打破整个行业的定价规则,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到今天,也孵化出庞大的AIoT生态系统,从一家软件公司发展成为硬件巨头,成功塑造了全球科技品牌形象。这两家公司的业务风格差别很大,也代表着互联网企业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类岗位对设计师的不同需求。今天咱们就来集中分析下:腾讯和小米的业务板块差别很大,一个走的是数字经济体,一个走的是科技品牌。就拿它们代表的产品——微信和小米手机,二者的用户体验设计那都是不一样的类型。但是同学们创作求职作品集的过程中,很难说我要偏向哪家公司单独去做,都是尽量让其丰富,能一稿多投。Z同学作品 获得广汽、Deloitte、元气森林offer接下来我们以这两家公司的设计风格作为经典代表来具体分析一下:腾讯:多是负责移动端的APP,以用户体验为基础,从产品功能、信息框架、操作流程、UI呈现来提升效果;或者配合游戏,研究用户行为习惯和消费动机;或者配合AI等新技术,来优化产品,进行测试和迭代。小米:多用于全屋智能化产品体验,可穿戴产品、手机等实体产品的多模态交互;当然也负责APP上面的优化,但除了线上设计规范外,还有与其智能家具生态进行配合和联动设计。可以说腾讯打造的是以全方位互联网生态系统为目标,通过多元化战略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产品覆盖社交、娱乐、游戏、支付、政务等多个领域,就像将微信从即时通讯工具发展成集支付、购物、出行等功能于一体的超级应用。当然这两年腾讯还有面向未来布局研究的一系列前沿科技项目,如人工智能、多媒体实验室、物联网、机器人、量子计算等研究。所以它对技术人才也非常渴求。而小米招聘的设计类岗位主要围绕三个核心业务:手机、智能家电、汽车。设计师的工作就穿插在这三条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同时,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小米也正在投身研发AI大模型,除了智能语音系统“小爱同学”,还在积极探索AI+Design的设计模式。既然腾讯和小米都有线上业务,但我们就先以两家toB端:微信与米家两款APP的UI风格分析。腾讯:借助大数据分析和用户调研深入洞察用户核心需求,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个性化与定制化服务。如QQ的皮肤更换、空间装扮,腾讯视频根据用户观看历史和兴趣偏好推荐个性化影视内容。小米:注重通过产品的高性价比满足用户对产品性能和价格的需求,同时通过MIUI系统的丰富功能和个性化设置,以及小米社区等平台收集用户反馈,了解用户需求,进行产品改进和功能迭代,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如小米手机的多功能 NFC、红外遥控等功能。腾讯:强调简洁直观的操作流程,让用户能够轻松上手,同时不断探索和引入新的交互方式和功能,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如微信的一键发送语音消息、长按识别二维码等功能。小米:MIUI系统的交互设计注重功能的丰富性和可定制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例如,用户可以自定义桌面图标、手势操作、通知栏快捷方式等。这些年腾讯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拥有顶尖的技术团队。比如像腾讯游戏2024年推出的AI引擎让游戏场景制作、内容生成等工作效率提升40倍以上。在社交产品里,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能精准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优化聊天界面的智能回复、语音识别等功能,大大提升信息传递与互动效率。这样的公司太卷了,所以即便是做设计,也需要大家学点跨专业本领。说实话腾讯每次的交互创新都能让人眼前一亮,但有时候操作种类太多也会让用户头大,诞生很多“用不上的设计”。在作品集中,要特别强调:易用性设计、细节优化和直觉性与简洁性。尤其是微信产品,用户群体庞大且需求多样,交互设计要简单明了,避免过于复杂或冗余的操作。可以强调你如何在设计中融入创新元素,解决用户痛点或提升用户体验。W同学 获伦艺LCC、爱大、港理 & 阿里巴巴offer一类可以针对米家APP/小米汽车手机端的UI设计,准备投递的同学在作品集中可以多放智能家居品类的UI/UX项目。另一类是对已有的用户体验类产品进行迭代升级,比如HyperOS和To B产品。获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MRes、皇艺 服务设计 MA offerL同学的项目就是为增加小米系统的竞争力。通过改善光环境和睡眠质量,丰富MIJIA智能家居系统的体验,降低用户成本,扩大租赁住房市场,所做的设计。可以通过创造智能光环境来改善MIJIA的睡眠护理功能,以缓解年轻租户的睡眠问题。同时小米的工业/产品品类比较多,所以针对产品的用户调研,你要能够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用户需求,并转化为设计方案。它很重视产品之间的智能交互体验,通过语音、手机APP等远程控制,让用户更便捷地操控设备;而且产品之间也具备良好的互通性,能够实现智能联动。以上简要介绍两类公司对待设计的不同需求。预祝各位都能拿到心仪的offer,如果各位同学已经找到自己心意的岗位,想要尝试投递,但对自己的业务水平没有足够的信心,想要通过优化作品集提升个人竞争力,欢迎继续向下了解:我们最新研发的竞赛式培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项目式创作专业技能,激发创意潜能,为学生在各类设计竞赛中脱颖而出提供指导和咨询,从而确保学生不管是在留学、保研、申博还是实习、就业,都能具备强悍的竞争优势。此课程不限课时,不限项目数,一年的服务期之内,您至少能够收获2个知名设计奖项。优秀学员还可获得就业指导和推荐网络,免费推荐实习内推机会。价格优惠,详情欢迎通过文末二维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