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样的抱怨并不是孤例。近年来,印度人在全球许多大公司担任高管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美国的科技圈,印度高管占据了不少席位。不过,有一家与众不同的公司却让人们重新审视这个现象,那就是英伟达。尽管英伟达没有印度高管的加入,仍然在全球硬件和AI领域名列前茅。而反观一些由印度人主导的公司,像谷歌,在AI竞争中却逐渐被OpenAI甩在了后面。
这不禁让人们产生疑问:为什么印度高管掌权的公司往往在辉煌之后逐渐走下坡路?而那些没有印度高管的企业,反而表现得更为稳定和出色?这是否意味着,印度式的管理风格并不适合那些处于科技最前沿的公司?
比如现在的波音公司,最近波音在西雅图的工厂却陷入了瘫痪,生产停摆,工人罢工持续不止。表面上,这场罢工似乎是因为员工要求涨工资,但背后的故事远不止如此。这不仅是工人和公司之间的较量,更反映了波音内部管理层的混乱和不公平的薪酬分配问题,特别是印度裔高管们的激进管理方式,让这家航空巨头陷入了危机。
在波音的历史上,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一直比较和谐。过去的白人管理层在面对经济波动时,通常会带头降薪,与员工共渡难关。如果公司赚钱,大家一起分红;如果市场低迷,管理层先降薪,员工也愿意接受一定的减薪。然而,自从印度裔高管接手管理后,波音的管理风格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新上任的印度裔管理层推行了一套“股东至上”的管理模式。在他们的眼中,员工不再是企业的合作伙伴,而是成本,可以随时削减。高管们不断裁员、削减福利,甚至用低薪工人替代老员工,导致基层工人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而讽刺的是,管理层自己却在“艰难时期”大幅加薪,甚至那些已经离职的高管依然可以领取巨额薪水和养老金。这种“肥高层,瘦员工”的操作,彻底激怒了工人们。
除了减薪和裁员之外,印度裔高管们还对社保和养老金动起了手脚。他们降低了员工的社保缴纳基数,这意味着工人退休后的养老金将大幅缩水。对于在生产线上辛苦工作的工人来说,这无异于把他们的未来也一并剥夺了。员工看到的是,高层过着奢华的生活,而他们自己不仅现在的收入被削减,未来的生活保障也岌岌可危。
这次罢工的背后,不仅是工人们对工资的诉求,更是一种对未来失去希望的恐惧。罢工是他们唯一能够表达不满、争取权益的方式,而这也是为什么罢工持续这么久的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英伟达的成功则显得尤为突出。这家公司虽然没有印度高管的加入,却凭借其独到的管理方式和技术创新能力,稳居全球硬件和AI领域的领导者地位。英伟达的管理模式显得更加务实,注重技术和团队协作,而不是过度依赖个人权威或关系网。这种“稳健而智慧”的管理方式,或许正是它保持持续成功的秘诀。
印度高管的管理方式往往引发争议,尤其是在公司内部的用人策略上,很多印度高管更倾向于优先录用印度员工。这种“抱团”文化虽然能在短期内增强某些人的控制力,但从长远来看,却会削弱企业的多元化和创新能力。公司内部往往因此产生派系斗争,内部资源被少数团体占据,导致其他有才能的员工失去晋升机会,最终影响公司整体发展。
资本家终究是逐利的,他们更看重的是公司能否持续创新和盈利。一旦发现某种管理模式不再适用,他们自然会选择做出改变。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收购推特后,马斯克迅速解雇了印度裔的高管团队,虽然付出了5120万美元的遣散费,但他相信这是重塑公司文化、提高管理效率的必要举措。
不仅如此,马斯克对印度市场的态度也颇具深意。尽管印度多次邀请他到印度建厂,但马斯克似乎并不感兴趣,反而更倾向于在中国扩展业务。这种选择说明,在马斯克眼中,中国的技术优势和市场潜力显然要比印度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