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 述
经云:“如愚不了绳,妄取以为蛇。”画师据此创作一幅毒蛇咬人图:一条毒蛇,张开大嘴,追咬一人;人被吓得狼狈逃窜。蛇的追赶、人的逃窜,刻画相当生动。此图大约绘于公元900-910年间。
五代 榆林窟第16号窟 后室东壁
画面上一棵根部露出地表而倾斜的大树,被巨大的蟒蛇紧紧缠绕着。描绘细致而又形体较大的蛇,在敦煌壁画中仅见于此图。此为劳度叉斗圣变的局部,依据变文中劳度叉化作大树,而舍利弗化作大蛇,“长蛇缠树,大风劲吹,大树根拔而欲倒”这段文字而绘制的。
在敦煌那绚丽多彩、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艺术宝库中,纹样无疑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而蛇纹样更是其中别具一格的存在。
敦煌蛇纹样有着独特的造型,它或蜿蜒盘旋,身姿灵动,仿佛下一秒就要游动起来;或巧妙地与其他元素相互交织融合,展现出别样的和谐美感。有的蛇纹样头部刻画细腻,吐着信子的模样栩栩如生,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那神秘的气息。
从寓意上来说,蛇在古代文化里本就有着多重含义,在敦煌艺术中,它或许象征着守护,默默护卫着那一方神圣的佛国世界;又或许寓意着智慧与灵动,如同蛇的狡黠聪慧一般,为整个画面增添几分深邃的韵味。
这些蛇纹样常常出现在壁画、藻井等各处,它们以或艳丽或古朴的色彩呈现,历经岁月却依旧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去探寻它背后的故事,去感受敦煌艺术那无尽的魅力。
而敦煌蛇纹样的亮点正在于此,它独特的造型、丰富的寓意以及经岁月沉淀却不减的魅力,无一不让人惊叹。
蛇纹,作为一种古老且独特的传统纹样,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在众多传统纹样中独树一帜,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魅力。
蛇纹最早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在许多古老文化中,蛇被视为神秘力量的象征。它拥有灵动的身姿、独特的蜕皮重生习性以及在自然界中生存的狡黠智慧,这一切使得古人对蛇既敬畏又崇拜,进而将蛇的形象抽象、简化或夸张化,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蛇纹图案。
文中部分图片文字资料来自网络,仅供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 | 吴丰萍
编辑 | 年超君 张奕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