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终于开启了“冷冷冷”的模式,冷空气来袭,取暖和保暖是我们度过寒冬的重要手段,大家不断拿出各种取暖神器和妙招,不曾想有些人却意外的遭遇了“温柔的陷阱”!
在太和县人民医院的皮肤科,我开启了作为一名规培生的皮肤医学之旅。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成长的科室,我学习了很多有用的知识,感触颇多。
在一个忙碌的早晨,一家人匆忙地带着一个女孩来皮肤科门诊就诊。
毛宁老师问这个女孩:“你是怎么不舒服?”
女孩小心地把裤腿掀起来说:“一觉醒来,我的腿上出现一个大水疱!”
毛老师仔细观察着皮损,又询问了患者近期的生活史和用药史,最后认真地说:“很有可能是烫伤。”
一家人不可思议地问:“怎么可能?昨天夜里她并没有被烫到,也没有接触高温的东西啊!”
毛老师淡定地接着问:“夜里睡觉是不是用暖水袋或暖宝宝了?”
女孩点点头说:“是的,但是这个和水疱有什么关系?”
“你回忆一下,早晨起床的时候,暖水袋在什么地方,是不是在腿旁边?”
女孩回答:“是,但昨天用的暖水袋温度也不是很高,怎么会烫伤啊?”
毛老师耐心地说:“皮肤长时间接触45-50度的水,也会使皮肤烫伤,这种叫低温烫伤。”
一家人这时才恍然大悟。待把病人开好药后,毛老师转头向我们规培学员讲解低温烫伤知识,注意警惕“温柔的陷阱”。
低温烫伤是指身体长时间接触高于45℃的低热物体所引起的慢性烫伤。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婴幼儿、老年人、瘫痪病人或反应迟钝的醉酒者身上。低温烫伤一般开始时面积较小,局部皮肤发红,接近轻度烫伤的颜色,没有大水疱、神经受损,创面不易察觉疼痛,烫伤皮肤表面看上去烫伤不太严重,但创面深且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低温烫伤相对高温烫伤伤口较深,更难愈合。
低温烫伤的处理方法
1.明确烫伤原因。当发现低温烫伤后,应该先找到烫伤的原因,并注意避免下次发生低温烫伤。尽快移开取暖产品,以防加重烫伤。
2.冷水冲洗处理。当低温烫伤后,应及时用冷水小流速持续冲洗,持续时间最好达到20分钟以上。
3.涂抹烫伤药物。在低温烫伤用冷水冲洗之后,可以涂抹烫伤药物,如烧烫伤膏,可以帮助烫伤愈合并减轻疼痛,预防感染。及时正规医院皮肤科或烧伤科就诊也很重要。
低温烫伤日常如何预防?
1. 避免长时间接触热源是关键。各种取暖神器,如暖宝宝、电暖宝、电热毯、热水袋等取暖保暖设备的使用都要注意避免长时间接触身体。
2. 电热毯温度设置不宜过高,避免整夜使用,一般建议入睡前先预热1-2小时后关电或者设置间断加热模式。
3. 热水袋中加入的热水温度避免过高,加入水量不宜超过70%的容量,不直接接触身体皮肤。瓶盖拧紧,避免热水外溢。儿童及有感觉障碍人士避免使用热水袋,特别是新生儿严禁使用热水袋。
4. 掌握取暖产品的正确使用要点
(1)避免皮肤直接接触。
(2)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接触。
(3)使用时用厚的干毛巾包裹取暖设备,做好有效阻隔防护。
(4) 密切观察皮肤外观,及时更换放置位置。
(5)避免同时、同部位使用多个取暖产品。
(6)仔细阅读说明书,充分了解各种取暖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毛宁老师对病人非常负责,无论是面对复杂的病例还是处理日常的诊疗工作,毛老师都以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努力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皮肤科的规培中,我不仅学到了医学知识和技能,还收获了宝贵的成长经历,细节决定成败,思维决定高度,态度决定一切。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医生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医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而不懈奋斗!
点评
规培后所能获得到的最重要的能力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和提升的能力,即临床胜任能力。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思维程序,把诸多的问题序列化、条理化、层次化,从头到尾、由浅入深、层层剥开,主动构建自己的思维程序和框架。以主诉作为切入点,梳理出疾病的主线,分清主次,随收集病史的深入和新情况的掌握以及各种必要的检查,挖掘出疾病的真实发病过程,并及时修正,不断充实头脑中的知识库,力求做出接近疾病的诊断。从规培的那一刻开始,你的态度,你的所见所闻都会影响你的思考,而二至三年“打地基”的扎实度决定以后你是否可以走的更高更远。
指导老师、责任导师:皮肤科 毛宁
一审:康梦宇
二审:刘 泉
三审:蔡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