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提起这东西,有人听了反胃,有人非常怀念

百科   2024-11-17 10:01   中国  

本文作者:忘情“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编者:王正兴,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非战争因素及战场形势变化有独到见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将略》,对历代经典战争作了深入、客观的辨析,是了解中国历史进程,理解战争规律的必读之作。对中国历史和战争史感兴趣的读者,可点击下面链接购买,深表感谢。您的支持,我的动力,我们的收获。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古话充分说明了后勤补给,尤其是给养补给对于维系一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作用。战时因客观条件限制,很多时候部队只能靠随身携带的熟食充饥。从这个角度说,野战食品和武器一样,也是军队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而在中国军用方便食品发展史上,761系列压缩干粮影响力之大,目前尚无出其右者。

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我军压根谈不上有制式方便食品,一般都是能筹集到啥就吃啥,而且还要仰仗人民群众大力支持,才能将生粮做成熟食,放入每位指战员或披在肩头,或缠在腰间的长条口袋中,以便指战员们食用。

全国刚解放不久,帝国主义又将战火延烧到鸭绿江畔。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迫入朝保家卫国。在运动战阶段,虽然全国人民支援的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但由于没有制空权,物资前运过程中损失率非常惊人。

就算是米、面、油、肉和菜能运到前线指战员们手中,在敌机的严重威胁下也难以生火做饭。炒面这种集主副食于一体,方便运输和贮存的应急食品才在第一次战役结束后“脱颖而出”,在志愿军前运给养中占比急剧提高。广大将士在冰天雪地的异国他乡“一把炒面一把雪”,靠着高度的觉悟、顽强的意志和高超的技战术水平,硬生生将武装到牙齿的强敌从鸭绿江畔赶回了三八线附近。

不过,炒面是由70%的面粉掺入30%的玉米面或高粱,加入0.5%的食盐炒制而成,虽能满足人体最低限度的能量需求,但其成份中严重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油脂的含量也很低,长期食用容易上火,甚至还易患夜盲症。

为解决上述问题,进入阵地战阶段后,前线各志愿军部队纷纷利用缴获和就地筹集的粮食自行加工馒头、烙饼、炒大豆和苞米花等各种干粮。后勤部门也在前送的干粮中,加入了压缩干粮和饼干两个品类。

据统计,1951年国内向志愿军提供的7957万斤干粮中,共计有炒面4782万斤,占60%;压缩干粮750万斤,占9.4%;饼干1675万斤,占21%。其中,炒面主要集中于1951年上半年供应。从当年7月份开始,炒面供应量开始急剧降低,到年底就基本退出志愿军给养供应名录了。

最初供给志愿军的压缩干粮,严格来说只是压榨花生米。它是将榨过油的花生米加入适量盐,压制成长条形而成。这东西口感一般,但蛋白质和植物油含量远超炒面,而且很经饿。

国内于1951年投资50亿元人民币(旧币,约合新币50万元)兴建了首个压缩食品厂,从1951年8月开始批量生产国产第一代军用压缩干粮。它用小麦粉、大豆粉、芝麻、大豆油、白糖、食盐等原料混合炒制,然后用机器压成块状,营养均衡度和口感均远胜压榨花生米,因此后者很快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至于供应志愿军的饼干,可不是那种极度追求口感的休闲零食,而是一种硬饼干,由熟面粉、熟豆粉、花生米、蛋黄粉、干枣粉、胡萝卜粉、砂糖、精盐、牛肉屑和植物油等制成。其营养成分较为均衡,而且包装袋外又裹了一层防潮的蜡纸,再置于铁皮箱中,方便运输和贮存。

供给志愿军的硬饼干由不同厂家生产,生产工艺和原料配比不尽相同。指战员们普遍反映,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生产的硬饼干口感最佳。但也有些厂家生产的硬饼干过于强调耐贮存,因而含水率较低,导致口感过于坚硬。有时候甚至要先用手榴弹将饼干砸碎,再泡入热水中方能食用。

客观地说,抗美援朝时期投产的压缩干粮和硬饼干,具有浓郁的应急色彩,甚至没被赋予正式的制式型号。但这却是我国在野战压缩食品方面的早期尝试,为这一领域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58年,解放军总后勤部和上海食品工业研究所合作,试制出包括压缩咸甜饼干、杂粮饼干、蚕豆糕、玉米糕在内的一系列压缩干粮。1960年,我军第一家专业制造野战食品的工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03工厂在秦皇岛建成,专司生产上述压缩干粮。

客观地说,上述压缩干粮存在热量不够高、在湿热环境下储存期明显缩短等缺陷,但却在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战结束后,总后勤部根据部队使用反馈,在咸甜饼干基础上增加糖分含量,研制出701、702压缩干粮。

701压缩干粮制成后被压成方形,厚度比作为休闲食品的民用饼干略厚,其主要成分是白糖28%、起酥油25%,、奶粉4%、面粉20%、淀粉5%、食盐0.6%。

702压缩干粮是在701压缩干粮基础上,添加了少量乳化剂和疏松剂以改善口感。

为确保压缩干粮在湿热环境下的保质期,每块701、702压缩干粮都被裹上一层油纸,然后码入一个绿色铁桶中,桶内充入一定压力的氮气。需要时只要将嵌入式的圆形桶盖撬开,即可取出食用。二者在外包装上的唯一区别,是701压缩干粮每桶毛重10千克,而702压缩干粮每桶毛重为9.6千克。

701、702压缩干粮投产之际,东南亚人民反帝斗争正酣,因此这两款压缩干粮被优先用于援外。为确保供货,除了秦皇岛第4003工厂全力生产外,上海益民食品四厂也奉命转产这两款压缩干粮。

从1976开始,解放军总后勤部开始研发包括三种主食(761压缩干粮、脱水面条、脱水米饭)和三种副食(午餐肉罐头、荤炒什锦罐头、酱爆肉丁罐头)在内的新一代野战食品。但是,由于脱水米饭和脱水面条制作工艺未能过关,因此到70年代末,国产新一代野战食品实际上仅有761压缩干粮这唯一一个主食品种。

(无偿援助越南的国产702压缩干粮)

761压缩干粮是在702压缩干粮基础上改进而成。它以精制小麦粉、精制植物油、白砂糖、全脂奶粉、口服葡萄糖、精盐等为主要原料,经滚轧、烘烤、粉碎等工艺,最终压块成型,其口味有葱油、芝麻、椰香等数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人体热量和蛋白质摄取量标准》,一个健康成年人在正常运动量时,每天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的总热量在7534千焦到9795千焦之间,具体情况因人而异。一块761压缩干粮成品重125克,含有13克蛋白质、20克左右的油脂、约79克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和0.4克钠,能为人体提供约2325千焦的热量。而同等重量的白米饭,只能为人体提供607千焦的热量。由此可以换算出:一块压缩干粮给人体提供的热量,是普通白米饭的3.83倍。

非但如此,761压缩干粮还是我军首款在包装上引入“餐份”概念的野战食品。每两块761压缩干粮用一张羊皮纸包起来,封口处用食用胶水粘接,即为一餐份。两个餐份的761压缩干粮用一层聚乙烯薄膜热封包装,即为一名指战员战时每天的供应量。每20个聚乙烯薄膜热封包装被置于一个马口铁桶内,并充入氮气密封贮藏。每桶即为当年1个步兵班在野战条件下2天的给养。每两个这样的铁桶被置于一个瓦楞纸箱中封装,以便于运输。这种压缩干粮在避光、防潮、常温条件下,保质期可达三年。

(在761压缩干粮基础上改进而来的90压缩干粮)

关于761压缩干粮的口感,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一方面,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群众饮食习惯和口味千差万别。很多食用过761压缩干粮的人反映能吃出奶香味,还有人说感觉和花生碎粒差不离。无论是牛奶还是花生,皆非人人喜欢。另一方面,761压缩干粮未添加疏松剂,在制备过程中又经过反复压制,因此最终制成的干粮非常致密,虽说便于包装贮藏,但食用者普遍反映嚼起来比较费劲。

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那场战事,曾让761压缩干粮一举成名。

战前,我方曾设想采取大迂回、大包围战法,在3至5天内予敌足够的教训,便能结束战事。并据此要求参战部队除携带武器弹药等装备物资外,指战员每人携行三日份的野战食品,团后勤前送两日份的野战食品。具体地说,每人携带1个红烧猪肉罐头、1个酸辣菜罐头作为副食,而以761压缩干粮为主食。

需要指出的是,东线参战部队尤其是那些担负迂回穿插任务的部队,压缩干粮的携行量明显较西线参战部队高。例如,东线第41军担负穿插任务的步兵团,出境前每人携有2.25千克761压缩干粮,合4.5日份;而西线第13军某步兵团,每人仅携行1千克761压缩干粮,即2日份。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情况只是上级就参战部队应急给养储备所作的原则规定。而实际上,各部队只要有条件,都会想方设法埋锅造饭,给指战员们供应热食。这是因为即便野战食品所能提供的能量与热食相同,但后者的口感以及对鼓舞士气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却是前者无论如何没法比拟的。

根据战后我军参战部队后勤经验总结资料披露,由于西线我军后勤保障有力,多数参战部队每日能吃到两餐以上的热食,供应品种主要有米饭、米粥、馒头、烙饼、面包、熟肉、蔬菜、甘蔗、水果罐头等,甚至一些部队还能吃上奶粉和麦乳精。只有149师担任穿插任务的部队给养供应较困难,动用了761压缩干粮等应急储备。

而在东线,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一方面,东线地形明显较西线更复杂;另一方面,东线我军在作战初期大规模应用迂回穿插等传统战法。而在我军并不熟悉的热带山岳丛林中迂回穿插,指战员们遭遇的各种困难远超战前设想。

为减轻单兵负荷,加快穿插速度,很多单位抛弃了沉甸甸的罐头和背包,只留下武器弹药和761压缩干粮。结果由于后勤单位前运保障物资受阻,不少部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粮现象。

例如:负责穿插截断4号公路的43军129师,就曾连续断粮两天。该师非战斗单位将携带的761压缩干粮集中起来供给战斗单位,自己主要吃玉米秆、芭蕉根充饥。

再如:41军123师367团2营担任穿插先遣队,全营断粮3天,靠寻找野地里的木瓜、野菜、红薯、树叶、芭蕉头果腹。

情况最严重的是41军121师,曾出现连续6天断粮的极端困难局面,部队只能就地采集山上和野地里的木瓜、红薯、野菜、木薯、芭蕉芯等充饥。

在这种情况下,战友递过来的半块761压缩干粮,是很多东线参战老兵一生难忘的真情记忆。761压缩干粮含热量非常高,饱腹感很强。虽说口感没法与市面上的民用饼干相提并论,但却能在极端条件下应急补充人体活动所需能量,挽救了不少指战员的生命。

正因为如此,战后761压缩干粮声名鹊起,成为我军野战食品发展史上的一款经典装备。很多老兵,尤其是曾在东线有过断粮经历的老兵,退役多年后仍然会对761压缩干粮津津乐道。甚至有人想方设法也要弄来一块761压缩干粮尝尝。

有鉴于此,在761压缩干粮被新一代军用压缩干粮取代多年以后,秦皇岛福寿食品有限公司针对这一特定群体的市场需求,还曾按原配方和制备工艺复产过761压缩干粮,只是改换了规格与包装。实际上,与其说是老兵们留恋这款压缩干粮的口味,还不如说这是他们籍此重温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重温属于自己的青春记忆。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也有一些老兵对761压缩干粮的印象不太好。这一方面是众口难调,另一方面,则是79年那会儿,哪怕是东线战场上,761压缩干粮也不过在给养接济不上的时候发挥了数天作用。但在随后为期近10年的边境冲突中,一些战斗在敌我对峙前沿的指战员因客观条件限制,曾有过长时间食用761压缩干粮的经历。哪怕再好吃的东西,在不调换口味的情况连续吃上一段时间,照样会吃烦吃腻,甚至吃出心理阴影。

(本文作者:忘情,“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编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这才是战争
谦逊的态度更有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