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为何咬牙切齿地说:“他们没有一个不是贼!”

百科   2024-11-04 09:09   江苏  

本文作者:忘情,“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编者:王正兴,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非战争因素及战场形势变化有独到见解。最初这本《这才是战争》,目前已两版10印,其中第二版是9印。如果有读者要买,目前半价搞活动,比较划算,可以直接点下方图片购买,谢谢。

从1938年开始,国民政府正式开始实施战时经济统制,涉及方方面面。

在物资统制方面,抗战初期,国民政府颁布了《查禁敌货条例》、《禁运资敌物品条例》,禁止进口敌国一切物资,严禁军需和必需物资如钢铁、五金及其制品、棉花、粮食、食盐等出口。1942年5月,又颁布《战时进出口物品条例》,宣布废止前两个条例,规定进口货物不再以敌伪为取舍标准。凡军需品、日用必需品,不论来自何国或国内何地,均一律准许进口。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对与军事工业有关的钨、锑、锡、汞、铋、钼、生丝、茶、桐油、猪鬃、羊毛等产品,以及棉花、纱、布进行统购统销。对食盐、食糖、卷烟、茶叶、酒、火柴等生活必需品实行专卖。对于粮食则实施管制,采取田赋征实,粮食征购、征借。通过征实与征借,政府直接掌握了每年粮食总产量的10%。对工业器材采取存量登记、凭证购买、核定价格、发给运照的办法,统制的工业器材达200种以上。

通过物资统制,国民政府掌握了关系国计民生及军需的重要物资,这是全面抗战得以坚持8年的物质基础。在保证国内需要的同时,国民政府通过适量出口统制物资,换来了宝贵的外汇。据统计,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统制物资的出口额达8640万美元,占战时出口总额的79.2%。1942年至1945年8月,这类物资共计出口6430万美元。

物资统制虽有其积极意义,但官僚资产阶级却趁机大发横财,大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打击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例如,物资局规定各棉纺厂按平价统购棉纱,制成品不得自行出售,必须由物资局低价强制收购,高价出售。1942年重庆纱厂一包棉纱的成本为1.3万元,而收购的官价只有8580元。再以桐油为例,1942年收购价比市场价每担差价为100元,1943年差价竟达1100元,以后差价越来越大,不少民营工厂因此倒闭。

工矿业方面,国民政府出台了《非常时期农矿工商管理条例》,强调对战时必需的矿业、军需业及电气业,应由政府办理或由政府投资合办;对生产生活必需品的工业部门,也应由政府根据需要直接经营;对于无力经营的厂矿,应收归政府办理或由政府投资合办;对于不听政府调整安排的厂矿,政府有权强行收归国有。该政策的出台,使得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很快。以资源委员会为例,战前仅办厂矿16个单位,到1938年即增至63个,抗战结束时达118个,分布于电力、化工、煤、冶炼、机械等主要工业部门。

农业方面,国民政府于1938年出台的《战时土地政策》中规定,要严格编制农业生产种类,设置垦物机关,统筹全国垦物。1942年,国民政府更决定依靠金融机构,全面统制农村经济。1939年3月,政府的农村合作贷款达1.9亿元。政府银行、合作金库、合作社对农民的贷款占农村贷款的比重,1938年为27%,1941年为51%,1943年增长为59%。此外,国民政府通过实施田赋征实,统制了粮食。

全面抗战初期,国统区物价上涨速度较慢,国民政府对物价持放任态度。从1939年开始,国统区物价开始猛涨,国民政府开始采取强制手段平定日用必需品价格。它颁布了《非常时期评定物价及取缔投机操纵办法》、《日用必需品平价购销办法》。成立了平价购销处,勒令商人按价销售物品。1940年又颁布了《非常时期取缔日用重要物品囤积居奇办法》,并向各地采购物资,以加强供应。1942年采取“以量控价”办法来平定价格。

因国民政府掌握的物资有限,物价越平越高。职工工资冻结,物价又不断上涨。1943年1月,国民政府又采取“限价”政策,但没有成功。1945年2月,国民政府颁布《取缔违反限议价条例》,在限价之外,推行议价,同时试图以政权力量来限定物价的高涨。但效果有限。

经济统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民政府抗战实力,解决了战时急需物资的生产和需求。但是,由于国民政府从上到下都烂透了,少数特权阶层利用统制大获其利,以致出现了越统制越不安定的现象,其中尤以金融领域为重灾区。

全面抗战爆发前,黄金可在国统区自由买卖。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于1938年颁布了《限制私营黄金出口及运往沦陷区域办法》。1939年8月,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取缔收售金类办法》,取缔黄金交易,收购民间黄金,征购银楼业存金。当年11月,又公布《收购生金办法》,开始大量收购民间砂金。据统计,1938年至1943年,国民政府收购黄金价值约为1亿银元。1943年6月,为应对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国民政府宣布黄金可自由买卖,解除前禁,规定由“四行二局”抛售黄金,并开办黄金存款,以收回发行过多的法币,稳定物价。至1945年6月,共计回收法币800亿元。

全面抗战爆发前,法币由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这四大银行发行。各省银行根据需要可发行小面额货币,因此全国货币并未统一。抗战初期,这种状况依旧。1940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管理省银行或地方银行发行一元券及辅币券办法》,但效果不明显。1942年,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统一发行办法》、《中央银行接收省钞办法》,规定由中央银行统一发行货币。从1943年起,正式由中央银行统一发行货币。

从全面抗战爆发到1938年3月上旬,国民政府采取的是维持法币战前汇率(1法币元折英镑1先令2便士半)的政策,无限制出售外汇。这一阶段,法币尚稳定,还未产生黑市。但资金的逃亡非常严重,国家外汇基金受到巨大损失。

从1938年3月起,国民政府实行外汇管制。一切外汇收入必须售予国营银行,不准私人买卖。从这时起到1940年5月初,中国外汇统制的中心仍在上海(中央银行所核定的外汇数额,80%是供给上海的)。但上海已经沦陷,它的对外贸易国民政府无法统制,出口外汇不能集中到中央银行以增加其外汇头寸,造成中央银行外汇核准金日益减少。外汇供给的日益不足,使黑市乘机而起,法币在黑市的汇价开始跌落。

自1938年3月中旬到7月底,黑市法币汇价由14便士半渐渐跌至8便士半。在这种金融形势下,国民政府一方面坚持已成虚设的1元法币兑1先令2便士半的法定法币汇价,另一方面则极力防止黑市法币继续下跌。1938年8月中旬到1939年6月初,上海法币的黑市汇价被中英方面公开维持在8.25便士的水平(1939年3月,中英间1000万英镑汇兑平准基金公开宣布成立)。1939年7月到1940年4月,法币汇价仍由国民政府暗中支撑,维持在4便士左右。

国民政府维持法币黑市外汇的做法,虽维持了法币信用,但也给日寇套取中国外汇大开方便之门。直接造成中英联合设立的1000万英镑的外汇平准基金(折合法币约3亿元),不到三个月便告罄。

1940年5月初以后,国民政府放弃维持法币黑市汇价的做法,进而取消法币“无限制买卖外汇”,并严格限制向口岸汇款,使得后方汇款业务汇入多于汇出,资金大量内流,这对坚持抗战无疑是有益的。

1941年4月,国民政府先后签订了中美、中英平准基金协议。美国出资5000万美元,英国500万英镑,国民政府2000万美元。三国合作成立中英、中美外汇平准基金委员会。该会放弃自由买卖外汇办法,代之以审核制。

1941年7月,美英两国同时发布法令,封存了中日两国的资金,对日实施限制贸易政策。日本在英美两国被封资金的解封权在英美两国政府。而国民政府被封资金的解封权在国民政府及中央银行。两国还特许14家在华外商银行及中、交、农三行供应正当进出口贸易的资金。

美英两国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打着“中立”、“一视同仁”的幌子,而事实上明显援助国民政府。这对国民政府稳定金融无疑是有利的。

虽然有这些外来援助,但抗战对中国本就不够强大的国力消耗巨大,加之国民政府的腐败,为解决入不敷出的难题,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将滥发纸币作为解决经济困境的主要手段。据统计,全面抗战8年,国民政府共发行纸币10319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一倍左右。从法币发行数额来看,1937年6月为16亿元,1945年8月则达到5569亿,增加了几乎400倍。

大量发行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1937年,100元法币可买两头牛,到1941年还可买到一头猪,到1945年便只能买到一条鱼了。物价飞速上涨,造成大批工厂经营困难,濒临倒闭,人民生活日益艰难。

法币的飞速贬值,造成骇人听闻的外汇黑市交易。抗战期间,美元与法币的官价兑换率一直是1∶20,而黑市1943年12月为1∶85.4,1944年12月为1∶542.2,超过官价27倍以上。

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少数当权者在这种情况下,以官价买进,用黑市价格抛出,大做倒买外汇和黄金生意,顷刻之间即成为腰缠万贯的暴发户。

国民政府对外汇的统制,进一步促进了银行资本的集中,形成它对整个金融市场垄断。四大家族利用特权,以官价买进大量美元、黄金,以黑市价格抛出,转手之间牟取了惊人的暴利。

抗战头4年,孔祥熙控制的中央银行、宋子文控制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由老蒋本人控制的农民银行,存款数额约增加6倍,约占全国银行总存款的80~90%。

又据《中央银行月报》公布的数字,由蒋宋孔陈四大家家族控制的“四行二局”,其所持有的外币与黄金储蓄在全国总储备中的占比,1940年占10%,1942年占16%,1943年占26%,1944年占32%。1945年6月占75%。

这些数字表明,外币与黄金迅速集中到四大家族手中。其敛财手法,由“美元公债案”便可见一斑。

1942年,美国给予国民政府5亿美元贷款,约相当于当年国民政府年收入的7.7倍左右。时任财政部长的孔祥熙,决定将其中的3亿美元购买美国黄金,并存在美国。用1亿美元发行美元公债,剩下的1亿美元用于发行美元储蓄券。这些储蓄券和公债的发行权,全集中在孔祥熙控制的中央银行手中。

在明面上,国民政府声称发行美元公债和美元储蓄券旨在回笼法币,稳定法币币值。但由于当时国统区通胀率居高不下,普通民众认为囤积实物更保险,因此认购美元公债和美元储蓄券的积极性不高。在公债和储蓄券发行一年时间里,市场销售额还不到预期的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孔祥熙动用公权强行摊派。而被迫按1美元兑20法币官方牌价认购公债和储蓄券的民众,往往转身到黑市上以低于官价的价格回笼现金。孔祥熙掌握这一情况后,迅速调集私人资本在黑市上大量回购公债和储蓄券,并以此进一步压价。

待到1943年10月,因国统区通胀严重,美元公债和美元储蓄券黑市价格不断拉高之时,孔祥熙却宣布剩下的公债和储蓄券均由中国银行购入。接下来,孔家通过开设大量的假账户,从中国银行手中按最初发行价买进大量公债和储蓄券,转手到黑市上高价倒卖。这一进一出,孔家不费吹灰之力,不知捞了多少真金白银。

孔祥熙

当然,发这种国难财的并非只有孔家,其他三大家族以及国民党高层,也“各显神通”地在这场金融“盛宴”中狠狠捞了一笔。待到事情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国民政府哪怕假模假样,也得在台面上给民众一个交代时,也不过是让孔祥熙辞职了事。

诸如这样的事,在全面抗战期间远不止一起两起。日本侵略令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但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国民党高层,在此期间他们的个人资产却逆市膨胀不知多少倍,遑论抗战胜利后令人发指的“劫收”了。

杜鲁门

所以,美国总统杜鲁门才会说出那句令“果粉”哑口无言的话:“他们(指以蒋宋孔陈为代表的国民党高层)全都是贼,没有一个不是贼……他们从我们送给蒋介石的38亿美元中偷了7.5亿美元。他们偷了这些钱,把它投资在圣保罗的房地产中,有些就投资在纽约这里!”

(本文作者:忘情,“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编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这才是战争
谦逊的态度更有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