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发文,医保局牵头:集采药品的问题终于要出手调查了
财富
2025-01-20 12:07
江苏
1245个字 阅读时长:4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 发现价值 讲述生活
过去的这个周末,太热闹了,中美消息不断,网友还在小红书上对账,但是很多人其实在关注另一件事:
京沪医生委员纷纷提案,集采有关官员被查,网上热议不断。人日发文,医保局牵头,这规格不简单,最新消息是新华社也发了,看来周末的不平静都有迹可循了。这个事情进展这么快,短短几天从查处人员到医生提案再到牵头调查,熟悉部门运作逻辑的都知道, 有关部门应该已经察觉到问题了。
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和医保资金不足,政策必须做取舍。2025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将超过3亿,10年之后中国60岁以上老人将超过4亿。老龄化加剧多出了一亿多老人,人到老年慢性病都是需要长期用药的,而且目前不但面临医保资金吃紧,还有少子化对现收现付的医保机制的冲击。农村老人占比更多, 他们的基础医保更少,医疗负担更大,所以大规模的集采仿制药入院:集采制度肯定是势在必行的,但推行集采的一个前提就是:
在部分地区,企业通过一致性评价后,若想把高价辅料更换为低价辅料,在省级药监部门备案即可,不需要重新做生物等效性试验。先用药效符合要求的仿制药做一致性评价,然后再更换辅料降低成本,难怪集采的药品药效达不到要求:
本来仿制药在制备工艺上就有短板,这还给换辅料,不只是欺骗医保部门这么简单了。集采降压药效果不好,要知道心血管这种慢性病,一旦控制不稳,就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这简直就是谋财害命啊。在严格规范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效质量之外,是不是也可以优化一下集采机制。让追求更好医疗效果的用户,可以自费选择原研药,现在医保可以在院外购买原研药,但是院内即使自费也买不到。
在降低医保负担,扩大医保覆盖面的基础上,能不一刀切是最好的了。扩大免签韩国人扎堆来上海我还没觉得,小红书赛博难民也有点将信将疑,直到今天看到上海今年对泰勒来沪巡演持乐观态度…我们之前说过,小概率事件的密集发生,唯一的解释就是底层逻辑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