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过节,要热闹,要打破悲观情绪

财富   2024-12-25 12:06   江苏  


1545个字 阅读时长:5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 发现价值 讲述生活



让大家开心起来。

今天是圣诞节,聊点节日话题。

昨天平安夜,看到有大V说什么抵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号召继续抵制到年末之类的。

他当然是正话反说,但感觉不是特别合适,纯粹是发泄情绪了。

之前说过,今年圣诞氛围比之前浓,不但商场搞得很热闹,昨天我看到连小区都装扮上了:

其实就是为了营造节日氛围,刺激内需。

至于刺激的效果怎么样,也没看到有数据出来,从我自身体会来看,估计有点差强人意。

当前经济面临需求不足的情况,有两件事需要大家重点关注:

1、避免滑入负反馈螺旋。
2、避免悲观预期自我实现

前者其实跟普通人关系不大,需要宏观政策和微观部门多方努力,但是后者其实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悲观情绪会传染,很多人可能目前并没有到需要悲观的时候,但是他被网上的悲观情绪传染了,所以也悲观了。

这种情绪会影响预期和决策,最终让悲观预期自我实现了

怎么打破?

除了政策端发布利好释放信心,其实搞节日经济也是挺好的办法。

用节日的热闹氛围来冲淡悲观情绪,能不能直接拉动内需倒在其次,能提供情绪价值也是好的,情绪起来了,消费也就起来了。

今年重磅会议提了一个首发经济,还有银发经济,我觉得明年应该再搞一个:

节日经济。

不管什么节日,都要操办起来,直接拉动消费倒在其次,主要的作用是:

让大家开心起来,热闹起来,打破悲观情绪。

以这次圣诞节为例:

以前到了圣诞节,其实就是消费节,给大家营造热闹氛围,营造仪式感,大家就会互相买礼物,然后去餐厅吃饭,去牵手看电影,然后年轻人顺便开个房,消费就起来了。

商家赚到钱了,苹果都是白送的。

情绪起来了,消费也就起来了,喜欢热闹的人永远都有,没有热闹也应该营造热闹。

所以,明年不管什么节日,春节啊,元宵啊,情人节啊,七夕啊,圣诞啊,全都操办起来。

除了节日经济:

演唱会啊,网红经济啊,动漫展啊,大家喜闻乐见的,都可以大搞多搞。

2024年大家过得都挺压抑,2025年应该要快乐一点

就这样。

经济的体感和温差。

周末闹得沸沸扬扬的京沪消费暴跌的数据,说明讨论数据已经没用了,大家在乎的是自身的体感。宏观数据和微观体感的温差是是怎么来的?微观体感怎么才能回暖,何时才能回暖

可以继续阅读:经济体感和温差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不讲大局啊

10个朋友读过   趋势

今天突发大事

500个点赞 深度

高层重要定调

阅读10万+   深度

中产先生
洞见时代,发现价值,讲述生活。
 最新文章